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涧岩头周家大院古建筑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涧岩头周家大院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涧岩头周家大院古建筑群,涧岩头周家大院古建筑群位于富家桥镇东南18公里何仙观涧岩头村。始建于明世宗嘉靖年间(1550年),完成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因聚族而居于大院里的世代子孙均为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的后裔,故名“周家大院”。涧岩头周家大院位于零陵区何仙观镇境内涧岩头村,是一处古民居群落,由六座庞大的民居宅院组成,包括老院子,红门楼,黑门楼,新院子,子岩府四大家院。具备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较好的开发前景,自2000年以来国家、省级旅游、文物部门多次来这里考察,2006年被列为湖南省第八批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9--11日,由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城市文化国际研讨会上,在城市文化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举行了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授牌仪式,正式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景点特色

周家大院典型地体现古代建筑的“风水”思想:大院三面环山,前景开阔。周家大院古建筑群时代跨度大,包括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样式。大院平面呈北斗形状分布,规模庞大,由六个院落组成,占地百余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其布局井然有序,层楼叠院,错落有致。从整体上看,六座院落有分有合,浑然一体,既各自独立成院,又相互和谐勾连。

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上,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又有独到创新。金字、马头山墙结构,穿斗式、抬梁式架构结合,天井、隔扇式屏门、雕花格窗、漏窗以及走(回)廊与巷道,空间组合玄妙,致使庞大的砖木古屋造型质朴、结构牢固、空阔大气、通气明亮、交往自如,堪称农耕生活的理想乐园。建筑装饰艺术,博大精深,体现了“品类全、数量多、质地精、形态美、寓意深”的鲜明特点。[2]

周家人才

其后裔人才辈出,如:周崇傅(1830-1892)字少白,号子岩,清零陵人(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干岩头村)。有文武才。同治元年(1862)举京兆乡试,观政兵部。七年(1868)成进士,入翰林,散馆授编修。光绪元年(1875)改官中书,旋以军咨酒随左宗棠进军天山南北,收复新疆。其间,他参与决策,督办军需,攻绩卓著,赏戴孔雀花翎,同都转三品,权摄关内关外镇迪、高平等处观察使。光绪八年(1882)以后,又随左宗棠到江苏、浙江整饬盐纲,处盐场腥膻之地而两袖清风,以廉洁为时人所称。不久,乞归永州,主讲苹州书院。后起为喀什噶尔兵备道,转署理镇迪道兼按察使。

周希圣,字维学,号元汀,零陵县进贤乡(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干岩头村)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万历十七年(1589)中进士,授四川成都府华阳县令。上任后,勤躬善政,爱民如子,被誉为“青天”。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上疏直言,触怒皇帝,被贬为灌阳典史。被贬后,没有因官小而荒废事业,也没有感到自卑。与巡按等公,历时二年,修成《王文成公集》。尔后,他告假还乡,闭门读书。万历三十九年(1611),李廷机为相,周希圣被起用为太仆寺丞。次年,转为尚书司丞。再次年升为光禄寺少卿,典试陕西,量才录用,深得民心。万历四十五年,奉旨到江西迎接益王还朝,被子封为左通政。天启元年(1621),改任南京大理寺卿。次年,迁南京刑部右侍郎,天启五年,升南京户部尚书。后因得罪权宦魏忠贤,被削职为民。

罢官回乡后,潜心著作,主要有《退思堂集》、《怀柳赋》、《寻芝赋》、《湘南志》、《森阁诗稿》等。明思宗崇祯元年,魏忠贤罪行败露被处死。周希圣以名德旧臣,原官起用。周此时无意仕途,坚辞不赴。崇祯八年(1635)十月,病卒于家,享年85岁。

参考文献

990 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