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涅槃”的版本间的差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定義
分別說部詮釋
第51行: 第51行: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分別說部這個名稱來自第三次結集前[[阿育王]]和[[帝須尊者]]之間的問答:“王複更問。大德。佛法雲何。答言。佛分別說也。”  ,這個部派的現代承繼者是南傳上座部佛教。涅槃被稱為出世間,以及是由四道智所證得。它是道與果的所緣,被稱為涅槃是因為它離去渴愛這一個糾纏物。在詞源學方面,巴厘文Nibbāna 是源自動詞 nibbāti,意為‘被吹滅’或‘被熄滅’。因此它是表示熄滅了世間的貪、嗔、癡之火。諸巴厘論師較喜歡解釋它為渴愛的糾纏(vāna)的不存在或(nikkhantatta)。只要人們還受到渴愛的糾纏,他們還被綁在生死輪回裡(saṃsāra);但在滅盡一切渴愛時,人們即會證悟涅槃,解脫生死輪回。</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分別說部這個名稱來自第三次結集前[[阿育王]]和[[帝須尊者]]之間的問答:“王複更問。大德。佛法雲何。答言。佛分別說也。”  ,這個部派的現代承繼者是南傳上座部佛教。涅槃被稱為出世間,以及是由四道智所證得。它是道與果的所緣,被稱為涅槃是因為它離去渴愛這一個糾纏物。在詞源學方面,巴厘文Nibbāna 是源自動詞 nibbāti,意為‘被吹滅’或‘被熄滅’。因此它是表示熄滅了世間的貪、嗔、癡之火。諸巴厘論師較喜歡解釋它為渴愛的糾纏(vāna)的不存在或(nikkhantatta)。只要人們還受到渴愛的糾纏,他們還被綁在生死輪回裡(saṃsāra);但在滅盡一切渴愛時,人們即會證悟涅槃,解脫生死輪回。</p>
 
</div>
 
</div>
=== 分別說部詮釋===
+
=== 大乘佛教闡述===
 
<div style="margin-bottom:10px;">
 
<div style="margin-bottom:10px;">
 +
'''中觀學派'''
 +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中論》中說:</p>
 +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受諸因緣故,輪轉生死中,不受諸因緣,是名為涅槃。涅槃與世間,無有少分別,世間與涅槃,亦無少分別。</p>
 +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p>
 +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p>
 +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p>
 +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p>
 
</div>
 
</div>

2020年8月11日 (二) 13:38的版本

涅槃

图片来自 香港佛教联合会

简介

中文名  涅槃

外文名  nirvana

文 字  梵文、藏文、中文、日文、英文等

宗 教  佛教

释 义  无为、自在、不生不灭等

宗 教  佛教

世 界  西方极乐世界

修行方式  戒定慧三无漏学

语 系  多国语言

身 份  四生的慈母、慈父

涅槃佛教用语,又译为般涅槃、波利昵缚男、泥洹、涅槃那,大致指无为、自在、不生不灭等意思。

佛教教义认为涅槃是因为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有生灭相,而仅有一本住法圆满而寂静的状态,所以涅槃中永远没有生命中的种种烦恼、痛苦,苦行和轮回。

佛陀降生显现成佛转法轮,教导弟子们才渐渐有人实证涅槃,也就是声闻四果阿罗汉辟支佛舍寿时取证有馀涅槃,也是生命的本际,而印证得佛果的人,是取证无馀涅槃。当有佛教持戒清净的修行者离开人世时,许多人会尊称他(她)们进入涅槃或圆寂。

定义

原始佛教阐述

涅槃一词在佛陀出世前,印度奥义书》思潮就已经在使用了,原先涅槃是指回归于包含一切且常乐我净的清静梵我,这个在耆那教教义中可以看明。 而佛陀觉悟后,明白“因缘法”,对涅槃一词有新的定义和解释。

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者,则不生世间有见。世间指五受阴:色受想行识,亦指十八界,即六根六境六识。世间集,指五受阴的流转变异是随无明贪爱因缘驱动支持而有生命现象,是实实在在的现前一切,所以不会说一切都没有。世间灭,指五受阴的流转变异随著无明贪爱因缘灭除而不再有生命现象,所以不会说一切的存在都是实有永恒。所以要明白佛陀所定义的涅槃,必须先了解因缘法。生是依因缘支持而生,不是本来就有。而凡生起之一切,皆会随其赖之生起的因缘灭而灭,不会恒常存有。而随著因缘的灭尽,称之“灭”,此为佛陀所定义的涅槃。

平时我们所以为的生灭,是以为事事物物自己在那边生灭,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事实只是依著五受阴因缘相互影响而不断再改变,只是改变并未灭去。只有随五受阴因缘灭尽,才是灭,而"灭"无因缘可记说。生命的升起,是依种种因缘条件才有的现象,随著五受阴因缘和依无明和贪爱驱使之条件的变异,而不断变化生命型态。

只有随著无明和贪爱的灭除,驱使五受阴增长的因缘消除,无依此因缘影响的未来生命现象升起,是为灭。依因缘灭而灭,不能说去哪里或在哪里,只是无生命升起的因缘。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也不是有什么。纯粹是探讨因缘的流转影响变异,并非有什么存在,也不是一切虚假,真真实实随因缘生而生,随因缘变而变,依因缘灭尽而灭,灭尽不起,无因缘可记说。

分别说部诠释

分别说部这个名称来自第三次结集前阿育王帝须尊者之间的问答:“王复更问。大德。佛法云何。答言。佛分别说也。” ,这个部派的现代承继者是南传上座部佛教。涅槃被称为出世间,以及是由四道智所证得。它是道与果的所缘,被称为涅槃是因为它离去渴爱这一个纠缠物。在词源学方面,巴厘文Nibbāna 是源自动词 nibbāti,意为‘被吹灭’或‘被熄灭’。因此它是表示熄灭了世间的贪、嗔、痴之火。诸巴厘论师较喜欢解释它为渴爱的纠缠(vāna)的不存在或(nikkhantatta)。只要人们还受到渴爱的纠缠,他们还被绑在生死轮回里(saṃsāra);但在灭尽一切渴爱时,人们即会证悟涅槃,解脱生死轮回。

大乘佛教阐述

中观学派

《中论》中说:

受诸因缘故,轮转生死中,不受诸因缘,是名为涅槃。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