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 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海子
出生 1964
逝世 1989
国籍 中国
职业 诗人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当代青年诗人。海子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海子198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和《海子诗全编》等等。在诗人生命里,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海子创造了近200万字的诗歌、诗剧、小说、论文和札记。比较著名的有《亚洲铜》、《麦地》、《以梦为马》、《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等。

人物简介

海子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当时即被称为“北大三诗人”之一。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用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勤奋,才华横溢地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结集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等。其主要作品有:二百五十余首优秀抒情短诗,《太阳七部书》,即诗剧《太阳》、诗剧《断头篇》、诗剧《但是水,水》、长诗《土地篇》、第一合唱剧《弥赛亚》、仪式和祭祀剧《弑》、诗体小说《你是父亲的好女儿》。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以及各类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教材。

海子在创作初期受朦胧诗人江河,特别是杨炼的影响,形成了诗歌创作的方向之一“史诗”的创作。这些长诗创作,虽然评论界对其有不同的看法,但无论其宏深的文化背景、宏大的艺术结构,还是其鲜活的奇崛的语言,都显示了海子的诗歌天才,对于这些巨构的解读,将使海子杰出的现代浪漫主义诗人形象日益突显出来。但受到读 者普遍欢迎的是海子的抒情短诗。这些抒情短诗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最为触目惊心的是海子对生命存在的那种锥心泣血的体验和对太阳、河流、草原、大地、历史这些本原意象的痴迷。在海子的诗里,有对珍贵的人间生活的眷恋,有对“幽深而神秘”的存在的沉思,有对爱情来临的幸福礼赞,也有对失去爱情时的痛苦凭吊。当阅读《活在珍贵的人间》、《你的手》、《写给脖子上的菩萨》、《草原上》、《海子小夜曲》时,那些热烈而汹涌的诗情就扑面而来。但这似乎还不是海子诗歌最动人的地方,要体会海子最具个性和才情的诗歌内涵,就需要阅读《亚洲铜》、《麦地》、《麦地与诗人》、《五月的麦地》、《祖国》、《黎明》等诗。

主要作品

生前自印

《小站》(1983)[3]

《河流》(1984)

《传说》(1984)

《但是水、水》(1985)

《如一》(1985)


《麦地之瓮》(1986,与西川合印)

《太阳·断头篇》(1986)

《太阳·诗剧》(1988)

荣誉记录

诗歌奖

因其诗歌的杰出成就,海子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

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

2001年4月28日荣获中国文学最高奖项之一——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2001年,其被广为传诵的明快亲切的短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入选高中语文课本;

2003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选入另一篇经典代表作《麦地》;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人一生要读的60首诗》,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入选而跻身于几十位中外名家的名作之中。

文学特点

诗歌风格

海子带着对诗歌精神的信念走入诗歌,走入永恒。他直接成为这种精神的象征。海子的诗歌精神即浪漫精神。它要求通过一次性行动突出原始生命的内核和本质。海子的诗歌就是这种行动,它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宠廓的前景,我们开始从当下的现实抬起头来,眺望远方。天空和大海的巨大背景逐渐在我们身后展开。

海子是一个抒情诗人。海子曾说过,抒情就是血。他的所有作品都呈红色,都是用血浸泡过的,都是经过了火烙后生成的。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春天,十个海子》,表现出诗人一生的热爱和痛惜,对于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对于生命的世俗和崇高的激动和关怀。海子的诗歌世界是非常复杂的,他的诗歌观念是对古代史诗、近代抒情诗、浪漫主义诗歌和现代主义诗歌理念的综合。从思想上,他接近于一个存在主义者;从情感上,他接近于一个浪漫主义者;从精神上,他接近于一个“狂人”式的先知;从认知方式上,他又是一个充满神性体验色彩的理想主义者。在诗学观念上,他深受尼采、海德格尔等人的影响,相信“酒神体验”的力量,相信“大地”原始伟大的本质力量;在艺术观念上,他又特别认同凡高、荷尔德林那种疯狂的气质。

海子的抒情诗写得很美,充满了神启式的灵悟意味,笔下的事物放射着不同凡响的灵性之光。

海子的诗中还充满着一种绝望的、执着地认同死亡的情感,但这种绝望并不显得颓废,而是显得非常壮美,这与他的内心气质和后来的命运是有关的,在《春天,十个海子》中,他写道:“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在光明的景色/嘲笑这一个野蛮而悲伤的海子/你这么长久地沉睡究竟为了什么?//在春天,野蛮而悲伤的海子/就剩下这一个,最后一个/这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面对大地上自然的海子在春天到来时自动绽放出的生机,面对大自然的杰作,海子感到渺小、迷惘和缄默,并感到了死亡的降临。“倾心死亡”是海子对艺术和生命的一种终极式的哲学理解,是使他的作品焕发出神性与不朽力量的原因之一。

长诗特点

海子诗歌的起点是生命元素。他自称他的长诗创作是出于某种巨大元素的召唤。这些生命无素潜藏在文明的深处。用哲学的语言表达就是本体和实体。海子在他的笔记中写道,诗“要直接面对实体。”“诗应是实体强烈的呼吸和微微的颤抖。”“诗人的任务仅仅是用自己的敏感力和生命之光将黑乎乎的实体照亮”。海子的实体与意象派诗人的“实体”有着根本的不同,后者只是对具象的强调。海子的实体是沉睡在我们文化中的原始生命和精神。在创造之日,实体活动起来,成为主体。诗作为主体行动体现在但丁、米开朗琪罗、落士比亚、歌德的创作中。他们与原始力量之间的关系是造型的,史诗的关系。原始的主体力量的流动造就了人类文明史上最健全最高贵的文化,造就了史诗、悲剧和建筑。海子的诗自觉地承受了这一实体的命运,这一命运以太阳为象征。他的诗表达不是个体对这一原始本体的追求,不是对文化的历史性起源的再造,而是本身作为主体的行动,歌唱,燃烧。在这样一个本体焚烧的世界,现代世界的人与世界,精神与自然的紧张第一次得到和解。大地上死去的一切得到复活。天空和河流绽露出亲切的微笑,仿佛庆祝人类浪子的回归。

呈现在海子诗中的世界无疑是一个理想化的世界。它是原始生命通过人类的语言创造的另一个世界。它顽强地群临于这个世界之上。它的光芒照见了这个世界的荒谬和黑暗。这种创造正是浪漫主义的精神。

因此,海子的浪漫主义不是主观抒情,不是自我陶醉,甚至不是心情,感性和性灵的体现和表达。海子明确地表示“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这不是为了逃避现代主义者的指责,而是表明他的诗与通常的抒情诗歌有着很大的不同。海子诗中的抒情因素不是自我的抒发,而是实体的歌唱。海子谈到一种“热爱景色”的抒情诗人,他们把宇宙当作庙堂。他所挚爱的梵高和荷尔德林是这一类诗人的典范。

海子的浪漫精神不是对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简单复归,更不是中国传统的庄禅之道的发扬,而是从生命元素和主体意志出发,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所体现的形式文明的清算和扬弃。在现代主义者眼中,土地已经死去。代替土地的是肤浅的,永不餍足的欲望。这种欲望不是出自主体的意志,不是出自充实、而是出自贫乏。导致土地丧失的是启蒙的理性精神。理性主义之斧砍斫生命之树。原始的生命蜕化为文明的形式。现代主义者只能抱住形式的外壳,拼命镌刻诗歌。因而构成现代主义诗歌的是智性的碎片和创造的盲目。后现代主义者明确表示对诗歌精神和创造主体的抛弃,于是现代主义以最后的一跃,也耗尽了自己最后可能。对于表象和修辞的过分热爱是一种文明走向没落的征象。后现代主义诗歌表现出的无可奈何的超然和冷漠正是这样一种没落的情绪。海子不是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相反,他的诗歌道路始终处在现代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坚持诗歌精神和主体意志,坚持原始生命对现代世界的抗辨,就是一种孤独而悲壮的英雄主义行为。


情感生活

根本上来说海子一生爱过7个女子。他第一个所爱的女性是生养他的母亲曹采菊,自当不说[3]。

另外还有6个女孩或者说女人,曾经在海子流星般消逝的短暂生命中出现过,闪烁过。关于这6个女人,据周玉冰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诗情人生》的描述:这6个女人分别是“波婉”、“白佩佩”、“安妮”、“诗芬”、“芦花”和“李华”。在《扑》中燎原仅仅以“B”、“P”、“A”、“S”、“H”和“L”等“虚拟”字母予以替代。

这6个女人,或者可以统一定义为“海子的情人们”,有的是曾与海子建立正式情人关系的,有的则是在情感上引导过海子,有的占据着海子内心的女神形象的化身……

波婉

他的爱情 ,每一次的结果都是一场灾难,特别是他初恋的女孩子,更与他的全部生命有关。这个在他生命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的女性叫波婉或者B。

她是海子在法大当老师时候的学生之一,她活泼可爱,对自己诗人的老师异常崇拜。后来他们大胆地相爱相恋,海子度过了他人生中一段最美好难忘而快乐诗意的时间,他为波婉写下了包括《历史》、《中午》、《埋着一只为你祝福的杯子》、《写给脖子上的菩萨》、《打钟》等等抒情小诗,寄托对波婉浓烈的爱意。期间他还写下了如《亚洲铜》等现在脍炙人口的篇什。但最后由于家庭及社会的种种原因,他们的关系逐渐疏远。在伤痛间海子写下了《浑曲》、《肉体》、《我感到魅惑》等诗歌。

白佩佩

在海子的诗歌生命中,一股比较恒久和稳定的支持和鼓励力量来自白佩佩或者P。这个比海子年纪大,而且已经生儿育女的女人,一直充当着海子的情感港湾,以及精神的依托者的角色。她欣赏海子的诗歌才华,她在海子的影响下重拾起自己诗意的笔,她为海子开解情感的死结……他为这个红颜的姐姐写下了大量的诗歌,最著名的有《美丽的白杨树》、《日记》等等。她曾经多次被海子拥抱着,曾经为海子而跟家人闹矛盾……但白佩佩毕竟是理智的,她能体会海子的快乐和痛苦,她甚至能为他提供一种依靠,她为此也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知道并感谢海子对她的一往情深,但她不能背叛自己的丈夫和儿女……所以每次她都非常自责,她总是“发怒”,用姐姐的语气迫使海子“放开双手”——最后白佩佩迫于外界尽量减少了和海子的单独往来,但即便如此,她依然是海子由始到终最依赖的女性。

安妮

安妮或者A是海子的崇拜者,也是诗歌爱好者,海子曾经教过她写诗。她爱着海子,但海子并没有感觉到,她只能在北京毕业后回到家乡四川。海子对安妮的爱是在跟波婉出现矛盾后,经好友骆一禾的提醒开始的。可最初海子依然纠缠在和波婉的感情矛盾之中,等海子再去找安妮的时候,她已为人妻。但他并不甘心,安妮是他继波婉后真正的最大的爱情依托,他甚至幻想跟安妮结婚——他多次南下四川和安妮畅游,他们发生了关系。她和安妮一起游乐,一起写诗,好不快活。这时期他写给安妮的诗歌包括《大风》、《雨》、《冬天的雨》、《玫瑰花》、《王冠》和《玫瑰花园》、《五月的麦地》、《长发飞舞的姑娘》等篇什,海子对安妮的爱意,安妮对海子的情深都能在诗歌中一一捕捉得到。海子和安妮的关系最后被安妮家人发现而不得不选择分开。

诗芬

海子对诗芬或者说S的情感是白佩佩希望培养的,但事实上并没有成功。诗芬是海子失去波婉后最直接的一个情感寄托,她成熟稳重,深爱着海子,为海子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但她缺乏诗意,海子却不喜欢这点。他知道诗芬对自己的爱,也努力试图去培养这段感情,他曾为她写下了《献诗——给S》、《不幸》,但他失败了,这段时间他正和四川的安妮交往甚密……诗芬的离开对海子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这时间他也只一心投入到自己长诗的写作之中……

芦花

芦花或者H,这个被海子的母亲称之为“原本是我家媳妇”的女人是海子的同学,或许可以用“青梅竹马”来比喻两人曾经的关系,但自从海子考上北大并留京工作后,芦花也嫁人。海子每次回家都会去见芦花,对她的感情也保持着最高度的纯洁和真诚,他甚至告诉自己:下辈子一定要娶芦花,他为她写下了《村庄》、《女孩子》等一些零碎的小诗。

李华

如果说“波婉”、“白佩佩”、“安妮”、“诗芬”和“芦花”在海子心目中是以人的形象出现,那么“李华”或者说L的出现形象则是神。海子很崇拜西藏文化,他觉得诗人李华是西藏文化的代表,对她抱着崇高的敬意,甚至把她说成是“雪域的女神”或者可以这么说李华是海子唯一崇拜的一位中国近代诗人,他甚至跪倒在李华面前要求让他在她房内留宿一宿,要完成“心行合一”,但遭到李华的拒绝……海子和李华的亲身接触大概就那么的一次,他因而写下《黑翅膀》、《我飞遍草原的天空》等。

海子对情感的信念很大程度上是寄托在精神层面的,甚至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天马行空:譬如在诗歌《麦地》写到的“妻子们兴奋地/不停用白围裙擦手”——“妻子们”显然是海子的内心表露,他的情感寄托不是一人的;又譬如《四姐妹》同样蕴藏着这样的情感“我的美丽的结伴而行的四姐妹/比命运女神还要多出一个”——“荒凉的山冈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 “四姐妹”大概指的就是海子一生中最牵挂的4个女人——波婉、安妮、诗芬和白佩佩。整个结局,作为诗人的海子都是悲剧性的,他的生命出现过快乐和温存,但一切最终回归悲剧——海子的悲剧,爱情的悲剧。

海子的爱情就在这6个女人中曲折而艰难的结束了他悲剧的命运!最终在爱情的不断轮回和失落中他最终带着纯洁的《新旧约全书》、悠远的《瓦尔登湖》、辽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踏上了山海关的铁轨,带着对母亲深深的忏悔、带着对六个女性深深的爱恋,用诗人极端而决裂的方式走向了他的天堂。

卧轨自杀

自杀

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身边带着四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4]。他的遗书中写着“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1989年3月25日凌晨3点,海子在宿舍里喊了声“我不行了!”。单元楼里的几个同事赶到他房间查看。敷衍走同事,他写下了“不是遗书的5封遗书”。几次提到“幻听”、“折磨”、“昏迷”,他写:“从上星期四以来,我的所有行为都是因为暴徒常远残暴地揭开我的心眼或耳神通引起的。然后他和孙某又对我进行了一个多星期的听幻觉折磨,直到现在仍然愈演愈烈地进行,直到他们的预期目的——就是造成我的精神分裂、突然死亡或自杀。”[5]

海子失踪了两天,3月26号,政法大学校方打开了海子宿舍的门。房间明亮干净,蓝色窗帘依然微微透光,书架整理过了,7卷本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摆在书桌显眼处,没来得及修改的手稿,都被塑料绳捆成小捆,放在从家乡带来的小木箱里,摆得一丝不苟。捆扎的塑料绳被仔细编成了麻花辫的样式。5封“遗书”放在抽屉里。

常远急了。他被要求立刻写出一份交代材料,他也祈盼尽快找到海子,“把这件事情彻底澄清”。他写:“这些年来,我在与海子的整个交往过程中,关系一直很好,我从未与他吵过一次嘴,也从未与他闹过任何别扭。”自杀消息传来,常远本打算也去一趟山海关,被同事按住,学校通知他“不许外出,随叫随到”。4月的精神鉴定会上,常远解释说,也许海子练气功走火入魔,脑子里出现幻象,把这幻象强加到了他的头上;可他也又坚称海子绝对没有精神分裂。“有一次他大叫屋子里闹鬼了,我和马琛过去一看,一面墙上的唐卡突然飞到了另一面墙上,地上的椅子咔咔抖动。不是幻象,是我们亲眼看见的。”海子最终被鉴定为“精神分裂”。

海子卧轨自杀,身边有最后一封遗书,他否认了前5封“遗书”,写道:“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在后来不断衍生的神话里,海子肠胃里仅有的几瓣橘子成为太阳的象征。神话里说,橘子在他手上,不偏不倚被火车斩为两半,就像海子的身体一样。

学校接到警方的电话时,已是26日深夜,电报迅速发到安徽:“海子病重,父母双方速来。”海子的父亲查正全说,这叫“骗”。在山海关,他们见到的是冰冻过,整理过遗容的儿子。有张追悼会的照片,海子躺在花簇中,穿一身藏蓝色中山装,脸被抹得灰白,头发往后背,神色有一点窘迫。他以一种全中国的殡仪馆都极为擅长的弱化个性的方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查正全和曹采菊穿着土布棉袄,为防昏倒,被众人架在一旁。

他们在北京只呆了4天,走时带着海子斑驳的小皮箱、亮黄色的绒毛小狗、蓝格子床单、行军水壶、绿色挎包……还有2000多册藏书。辗转几次搬家,它们都没有被丢掉。最后一次,海子大弟弟查曙明的儿子、二弟弟查训成的媳妇和三弟弟查舜君,花了两个月为这些书编写序号,再由在文化馆工作的堂姐输入电脑,就像组建一个小型图书馆,四家人里有文化的,都出了力。它们整整齐齐,脊背上粘着小标签,码进“历史的房间”。

自杀原因

众说纷纭

根据海子死后一些诗人和作家发表的一些文章看,有人认为海子是死于精神分裂,有人认为他是江郎才尽,有人说海子的死是殉诗,有人说海子的死缘于城市和乡村的矛盾,甚至有人说海子的死是练气功走火入魔,这些说法反映了人们当时对海子之死的关注。海子死后,关于海子诗歌的水平问题,也有过一些大大小小的争论,有人说他的诗是伟大的诗,有人说他的诗思维混乱,语言苍白,不值一读。最近在某期书城杂志上就发表了某人一篇名叫《病句走大运》的文章,称自己是海子的大学同学,然后断章取义地找出若干句子,对海子的诗歌和文字水平提出质疑。

朱大可说法

在朱大可先生的文章《先知之门》中,他认为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急速飞跃。经过精心的天才策划,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或者说,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谣和死亡绝唱。”从某个角度看,朱大可先生的论文似乎稍显得形而上学了些,但是他的立论和论证是严谨的,所得出的结论也让许多人信服。

西川说法 另外就是海子生前好友诗人西川的说法。有关海子之死,西川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文章是《纪念》,做为海子的朋友,海子死后他又全面编辑过海子的诗歌作品,也许他的一些说法是最为可靠的。另外一点就是,当由于海子的死引发了众多青年诗人的自杀事件(这里面包括另一位北大诗人戈麦和更为有名的顾城)之后,西川又写了《死亡后记》,较为客观地分析了海子自杀的几种原因,并提醒青年诗人不要仿效海子的行动,好好珍惜生命。这也表现了诗人西川的良好社会责任感。

相关分析

根据悠哉在专著《海子诗歌研究》中的分析,海子生前考虑过八种自杀方式,分别见诸他的诗作。第一、二、三、四种,是“投水”、“斧劈”、“上吊”和“开枪”。在《自杀者之歌》中,海子提及前四种方式:

自杀者之歌

伏在下午的水中

窗帘一掀一掀

一两根树枝伸过来

肉体,水面的宝石

是对半分裂的瓶子

瓶里的水不能分裂

伏在一具斧子上

像伏在一具琴上

还有绳索

盘在床底下

林间的太阳砍断你

像砍断南风

你把枪打开,独自走回故乡

像一只鸽子

倒在猩红的篮子上

(1986)

“伏在一具斧子上”指的是“斧劈”;“还有绳索/盘在床底下” 指的是“上吊”;“ 你把枪打开,独自走回故乡”指的是“开枪”;至于“伏在下午的水中”,指的是投水自尽,《水抱屈原》也提到了:

水抱屈原

举着火把、捕捉落入

水的人

水抱屈原:如夜深打门的火把倒向怀中

水中之墓呼唤鱼群

我要离开一只平静的水罐

骄傲者的水罐——

宝剑埋在牛车的下边

水抱屈原:一双眼睛如火光照亮

水面上千年羊群

我在这时听见了世界上美丽如画

水抱屈原是我

如此尸骨难收

(1987?)

第五种方式是“蹈海”,即诗歌《七月的大海》描写的:

七月的大海

老乡们谁能在大海上见到你们真是幸福!

我们全都背叛我们自己的故乡

我们会把幸福当成祖传的职业

放下手中痛苦的诗篇

今天的白浪真大!老乡们他高过你们的粮仓

如果我中止诉说如果我意外的忘却了你

把我的故乡抛在一边

我连自己都放弃更不会回到秋收农民的家中

在七月我总能突然回到荒凉

赶上最后一次

我戴上帽子穿上泳装安静的死亡

在七月我总能突然回到荒凉

《七月的大海》

没有标明写作日期,从西川编《海子诗全编》的排序看,它显然写于1986年7月。

这首诗存在两个层面,二者相互矛盾:它的表层豁达爽朗,连用“老乡们”这句热情打招呼的口吻,既造成咏唱性的抒情节奏,又平添了明亮感,使人误以为见到大海的海子,此时此刻他心中多么高兴、多么欢悦;但是,当我们读到诗句“如果我中止诉说如果我意外的忘却了你”,尤其是“赶上最后一次/我戴上帽子穿上泳装安静的死亡”,又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这首诗的内在矛盾,就在这儿!

因其内在矛盾,诗歌意象之间的内在张力,增大了不知多少倍!

这种内在矛盾,我们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已经见到(参见悠哉对该诗的读解),此处再次遭遇了。

如何解读,准确把握其内蕴和诗人创作时的情感?

这给解读者的能力,带来极大的挑战。

悠哉认为,这首诗是海子抒写自己决心蹈海的诗篇。

在解读《葡萄园之西的话语》时,悠哉这样说过:“在诗歌中,海子对他的自杀、葬仪和复活的情景,多次作出诗意描写。”

也许海子觉得自己名字寓意着“海的儿子”吧,他设想蹈海自尽与自己很适宜。

第六种方式,是的是“跳楼”,见《跳伞塔》。全诗如下:

跳伞塔

我在一个北方的寂寞的上午

一个北方的上午

思念着一个人

我是一些诗歌草稿

你是一首诗

我想抱着满山火红的杜鹃花

走入静静的跳伞塔

我清楚地意识到

前面就是一条大河

和一个广大的北方草原

美丽总是使我沉醉

已经有人

开始照耀我

在那偏僻拥挤的小月台上

你像星星照耀我的路程

在这座山上

为什么我只看见这么一棵

美丽的杜鹃?

我只看见这么一棵

果然火红而美丽

我在这个夜晚

我住在山腰

房子里

我的前面充满了泉水

或溪涧之水的声音

静静的跳伞塔

心醉的屋子你打开门

让我永远在这幸福的门中

北方那片起伏的山峰

远远的

只有九棵树

(1988.4.23)

也许大家要诧怪地发问:诗中明明写“跳伞塔”,你怎么肆意篡改,硬说成“跳楼”呢?

悠哉的解读是:

首先,海子用的是诗歌语言,实际上他将楼层隐喻为“跳伞塔”;如果他真的奋身下跳,不就权当体验一回跳伞的飘飘快感么?

其次,诗中的“静静的跳伞塔/心醉的屋子你打开门”,房屋、门和跳伞塔混在一起使用,也表明后者的隐喻功能。

讲完海子对自杀方式的选择,这三首诗歌就没必要再阐释了。

一切都明明白白地写在诗里,没有晦涩难懂的意象,结构也简简单单。

值得一提的是,《七月的大海》中的“把我的故乡抛在一边/我连自己都放弃更不会回到秋收农民的家中”这句,说明“浪子诗人”海子做事情的决绝。由于这种决绝,他毅然舍弃自己家人尤其是老年的父母,提早终结了自己生命。

最后一节“在七月我总能突然回到荒凉”,诗句回环使用,效果很好。海子似乎在向“老乡们”反复叮咛,强调他的魂归故里。

诗句回环的技法在西方诗歌中常见,例如波德莱尔的《阳台》就是典范。海子的运用,到了驾轻就熟的地步。

再有,须点醒一下:《自杀者之歌》中的“像一只鸽子/倒在猩红的篮子上”,诗中的“鸽子”意象来自《圣经.旧约》,象征海子纯洁的心灵。

另外,从《跳伞塔》的诗行“我清楚地意识到/前面就是一条大河/和一个广大的北方草原//美丽总是使我沉醉”,我们分明能感受到——初恋情人B对于海子,真是永远的伤痛,以致于分手时间快两年了,海子依然忘怀不了她那令人沉醉的美丽。“广大的北方草原”,分明指她的家乡内蒙古。

实际上,海子设计的自杀方案共有八种,以上诗歌涉及其中六种。另外两种方案,见《七月不远》的解读。

七月不远

——给青海湖,请熄灭我的爱情

七月不远

性别的诞生不远

爱情不远——马鼻子下

湖泊含盐

因此青海不远

湖畔一捆捆蜂箱

使我显得凄凄迷人

青草开满鲜花。

青海湖上

我的孤独如天堂的马匹

(因此,天堂的马匹不远)

我就是那个情种:诗中吟唱的野花

天堂的马肚子里唯一含毒的野花

(青海湖,请熄灭我的爱情!)

野花青梗不远,医箱内古老姓氏不远

(其他的浪子,治好了疾病

已回原籍,我这就想去见你们)

因此爬山涉水死亡不远

骨骼挂遍我身体

如同蓝色水上的树枝

啊!青海湖,暮色苍茫的水面

一切如在眼前!

只有五月生命的鸟群早已飞去

只有饮我宝石的头一只鸟早已飞去

只剩下青海湖,这宝石的尸体

暮色苍茫的水面

(1986)

在解读《七月的大海》、《自杀者之歌》和《跳伞塔》中,悠哉解读了海子在诗中设计的六种自杀方式:“投水”、“斧劈”、“上吊”、“开枪”、“蹈海”和“跳楼”。

另外两种,见诗歌《七月不远——给青海湖,请熄灭我的爱情》和《春天,十个海子》。

在《七月不远——给青海湖,请熄灭我的爱情》中,“青海湖,请熄灭我的爱情!”和“只剩下青海湖,这宝石的尸体”,意指他希望投湖自尽。

作出这种诠释,理由有两条:

第一,诗中说“我就是那个情种”,而情种是与爱情同在的,因此他的吁请“青海湖,请熄灭我的爱情!”等义于“青海湖,请熄灭我的生命!”

第二,“只剩下青海湖,这宝石的尸体”,海子在诗中多次以“石头”自喻,最有名的是《石头的病,或八七年》,“宝石”等意于“石头”。

于是,“溺河”和“投湖”的自杀方式,就昭然若揭了。

第八种自杀方式是“卧轨”,见于诗歌《春天,十个海子》,它写于1989.3.14凌晨3点-4点。

这首名篇很多人读过,想必印象很深刻吧?

其中诗句:“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就讲明这一点。既要“劈开”又力求“疼痛在大地弥漫”,选择“斧劈”、“上吊”、“开枪”、“溺河”、“投湖”、“蹈海”和“跳楼”,效果都不十分理想;最能体现,或者说效果最强烈的,莫过于“卧轨”之举,因此他最终采用了。

综上所述,海子在自己诗歌中设想了八种自杀方式,分别见他以下诗歌:

(一)斧劈,见诗歌《自杀者之歌》;

(二)上吊,见诗歌《自杀者之歌》;

(三)开枪,见诗歌《自杀者之歌》;

(四)跳楼,见诗歌《跳伞塔》;

(五)投河,见诗歌《自杀者之歌》和《水抱屈原》;

(六)沉湖,见诗歌《七月不远——给青海湖,请熄灭我的爱情》;

(七)蹈海,见诗歌《七月的大海》;

(八)卧轨,见诗歌《春天,十个海子》(最后采纳)。

后世纪念

​海子故居

2004年,海子家人利用他的稿费在査湾村头购买了一块地基,仿照老屋的布局兴建了一栋三开间的瓦屋。房子竣工后,请著名的书法家邓晓峰先生在门头的匾额上题写了四个大字:“海子故居”。故居正中是客厅,客厅周边的墙壁上悬挂着诗人生前的影像。左侧是海子父母的卧室,右侧是书房。为了展现海子的阅读、写作和生活,他的弟弟将海子的遗物和一箱箱图书重新搬到了这里,并且和他的堂姐一起对这些图书进行详细编号重新摆放在洁净的书柜里。其中,文学作品居多,还有一些佶屈聱牙的哲学著作。

海子传记

散文家苇岸在他回忆海子的文章里曾经这样写道:“关于海子,我们应该做的还有很多:世上应该有一部《海子全集》,应该有一本海子传说。”而20多年以后,人们所看到的便有了这样三本书:燎原的《海子评传》、余徐刚的《海子传》、周玉冰的《海子诗意人生》。

这三本书中燎原的评传是直接对苇岸这段话的呼应,而后两本书则有了一些为神化海子而推波助澜的成分。因为这两本书里包含着太多臆造的东西了,因此也饱受异议。一方面人们渴望海子回到他最真实的生活里,另一方面又在有意或无意中将其神化。譬如在余的书里,反复说到海子卧轨的铁轨是”天梯“,是通往天堂的,说海子生与死是同一天等等。而西川在《死亡后记》一文就曾经明确表态地“如果海子真的那样,肯定脱不了演戏的勾当”。

海子墓

海子墓朴素,大方,一条黄龙盘在墓碑的顶端,墓身正面有两个小龛,海子从西藏背回来的那两块玛尼石,被他父亲镶嵌在右边的佛龛里,那两块石头重约20公斤。父亲深知那是海子深爱之物,便把它留在墓上陪伴海子。

海子墓初修时无碑,1994年以海子年幼的侄儿,侄女的名义立了这块碑。按照当地的风俗,自杀是不吉利的。村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不远千里,来查湾祭奠,缅怀一个自杀的人。

纪念活动

2008年,海子故居被当地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政府组织的一系列纪念活动,包括瞻仰海子故居,凭吊海子墓,召开“中国·海子诗歌研讨会”。

2009年03月26日,北京大学第十届未名诗歌节开幕式暨海子逝世2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大百年讲堂举行。

2012年7月25日至26日,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海子的《日记》中有“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这一名句)举办了中国首届“海子青年诗歌节”。同年,海子纪念馆和海子诗歌碑林在德令哈市建成。

去世25周年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26年前的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的铁轨卧轨自杀。在海子去世25周年的忌日,很多读者纷纷纪念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诗人,在网上贴出“怀念海子和那个纯真年代”等相关文章。

其中,《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还向网友贴出海子的经典诗句,并号召网友读海子的诗歌,“今天,再读一读这些诗篇吧!在很少有人写诗的年代,这是对诗人最好的缅怀。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

== 参考资料 ==: 1. "天才诗人"海子去世25周年 网友纷纷读诗纪念 . [2014-3-27] 2. 海子25周年祭:一个时代的离去 . [2015-4-3] 3. 人物简介 . [2015-4-3] 4. 海子去世时带的四本书 . [2016-3-23] 5. 海子自杀前最后的生命轨迹:自责酒后伤恋人心 . [2016-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