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海绿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海绿石


海绿石
原图链接

是典型的表生矿物引,产在浅海沉积物中(如砂岩、碳酸盐岩石等)。在近代的深度为300-500米的浅海沉积的绿色淤泥和砂中亦有发现;在华北一带海绿石多产于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的地层中、在华中及西南除震旦纪外主要产于泥盆纪的地层中;海绿石为富含钾、铁之矽酸盐矿物(Potassiumiron Silicate),而广布的产生于浅海沉积物内。

基本信息

中文名:海绿石

外文名:glauconite

产 于:浅海沉积物中

类 型:富含钾、铁之矽酸盐矿物

晶 体:属单斜晶系

简介

成分 K<1(Fe2+,Fe3+,Al,Mg)2~3[Si (Si,Al)O10](OH)2·nH2O成分不固定,组分含量变化大。属层状构造硅酸盐矿物。单斜晶系,晶体极少见。常呈小于1mm的小圆粒状散布于粘土岩、硅质岩、灰岩或砂岩中,有时作有孔虫等生物残骸的假象出现。绿颜色,色调深暗、无光泽。硬度2~3,密度2.4~2.95,易溶于浓HCl。海绿石为典型的自生矿物,可作为海相的标志矿物。海绿石由铁-铝-硅的凝胶体经成岩作用而形成,也可以是黑云母伊利石等碎屑

层状硅酸盐于陆棚较深处在有有机质参予的弱氧化弱还原条件下转化而成的。因而也是氧化还原条件的标志矿物。根据非洲尼日尔河三角洲的研究,大量海绿石主要富集在滨外环境,故有人称之为“凉水矿物”。海绿石是钾肥,纯净者可作颜料。[1]

鉴定特征

晶体呈细小假六方外形,但极为少见。通常成直径为数毫米的圆粒状体,分布于疏松的硅质或粘土质碳酸盐岩石中。暗绿至绿黑色,和有呈黄绿、灰绿色;不透明;通常无光泽;性脆;

成因产状

在还原状态的浅海环境及缓慢的沉积作用之下,才可形成海绿石。深度十至二百五十公尺之温带海底(海水温度达摄氏十五至三十度)产海绿石。因此海绿石被称为深度指示矿物(Depth Indicator),又被称为缓慢沉积作用之指示矿物( Indicator of Slow Sedimentation)。中国南海浅海海域之现代沉积

海绿石砂质砾屑灰岩
原图链接

物内大部分岩样内存在有孔虫,一部分被海绿石所交代,但尚保持其原有形态。此表示海绿石之形成与海洋生物之生物化学作用有关。海绿石颗粒之直径平均达半公厘。海绿石一般呈绿色至绿黑色,在薄片呈淡绿黄色至绿色,氧化时呈黄褐色。海绿石产于石英砂岩,又处于长石砂岩、石灰岩白云岩。一般绿色砂及绿色砂泥灰为重要的含海绿石沉积物,又为钾之主要来源

著名产地

世界著名的产地有美国新泽西州伯明翰(Birmingham,New Jersey)和中国辽宁、河北、湖北、云南等许多省。

名称来源: 来自希腊语"glaucos"意思是蓝绿色。

晶体形态: 斜方柱晶类;晶体呈细小假六方外形,但极少见;通常呈细小圆粒侵染于不纯灰岩、 粘土岩或硅质岩中。也有的呈疏松砂粒分散于滨海砂中。

晶系和空间群: 单斜晶系,C32h-C2/m;

晶胞参数: a0=0.525nm,b0=0.909nm,c0=1.003nm,z=2;

粉晶数据: 10.1(1) 2.59(1) 4.53(0.8) 1.511(0.6) 2.396(0.6) 3.33(0.6) 3.63(0.4)[2]

物理性质

硬 度: 2-3

比 重: 2.2-2.8g/cm3

解 理: 解理(001)很少见

颜 色: 暗绿至绿黑色,也有呈黄绿、灰绿色

条 痕: 浅绿色

透明度: 不透明

光 泽: 无光泽

发光性: 无荧光

其 他: 透射光下为亮绿、浅绿,黄绿或橄揽色。多色性显著

光学性质

二轴晶 (-), Np=1.59-1.612, Nm=1.609-1.643, Ng=1.61-1.644, 双反射率=0.0200-0.0320, 2V(计算)=20-24, 2V(实测)=0-20. 色散 r > v.

用途:作钾肥;纯净者可作颜料;因具阳离子交换性能,可作硬水软化剂

海绿石在地质研究工作中的应用

现代的海绿石一般均产于海洋底部,古代的海绿石也均产于海相地层中;虽然都很少有例外,但是大多数学者和研究人员认为海绿石是沉积层中唯一的海相指示矿物,海绿石质岩代表海洋沉积的岩石。因为海绿石有不同的种类,可用作地层对比,或者用来详细解释沉积环境。海绿石是同沉积期的 自生矿物,还可用来作绝对年龄测定的研究,在工业上海绿石也用来提取钾(K),用作软化水,制玻璃工业中作染料,以及用来清除一些放射性同位素等。

海绿石是一种在海底生成的含水的钾、铁、铝硅酸盐自生矿物,一般呈浅绿、黄绿或深绿色,可以从中提取钾,也可用作净化剂、玻璃染色剂和绝热材料。

海绿石常常与有孔虫和其他钙质有机体在一起,成为多孔有机物的间隙物质或构成假象,也有的呈交代碳酸盐的形式存在。沉积物中的海绿石大多是一些粉砂大小的颗粒,镜下呈粒状、球状、裂片和其他复杂的形态。

海绿石的成因至今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它是由无机矿物或有机物质转化而来。如黑云母矿物,在海水的长期浸泡下发生化学变化,最后失去云母矿特性而变成粒状海绿石。另外,生物排泄的粪团和粘土物质,也可在海洋环境的适宜条件下转变为海绿石。海绿石的分布水深范围变化很大,从30m到3000m都有发现,但多集中在100~500m的大陆架和 大陆坡上部,个别海湾和深海沙洲也有分布。[3]


相关视频

全世界最神秘的黑色沙滩,竟是来自远古时代墨绿色的海绿石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