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海洋委员会海巡署

海洋委员会海巡署

图片来自cga

海洋委员会海巡署(简称海巡署)是中华民国台湾)负责海域及海岸巡防之机关,隶属于海洋委员会的三级机关,负责巡防海岸、领海邻接区及专属经济海域等,并执行查缉走私货物和毒品、犯罪逃亡、偷渡等治安事务[1]

署内人员编制,主要由警察军人海关人员或其他公务人员组成(政风单位除外)。海巡署平常不负责军事任务,惟作战时期可依《国防法》第四条纳入作战序列

目录

历史

中华民国政府以往的海上相关事权,分散在国防部海军总司令部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内政部警政署水上警察局财政部关税总局国家安全局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等单位,各单位透过海岸巡防司令部及其前身台湾警备总司令部主导的行政院治安会报协调工作及情资,但仍因事权不一造成许多困扰,故在1999年提出海岸巡防专责机构的构想。

2000年1月28日,行政院整合国防部海岸巡防司令部、内政部警政署水上警察局及财政部关税总局八艘大型缉私舰,成立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将海岸巡防司令部改隶为海巡署所属之“海岸巡防总局”,原内政部警政署水上警察局改隶为海巡署所属之“海洋巡防总局”,并将缉私舰更名为巡防舰,纳编成北部中部南部地区机动海巡队,后期再成立东部地区机动海巡队。移拨初期八艘巡防舰分别为和星舰(CG101)、伟星舰(CG102)、谋星舰(CG105)、福星舰(CG106)、宝星舰(CG107)、钦星舰(CG108)、德星舰(CG109)及浔星舰(CG110),船名分别以当时关税总局总局长、副总局长等人名讳命名,英文编号“CG”为“Coast Guard”之缩写,舰上人员为海关随舰移拨。

2015年6月16日,立法院三读通过立法委员邱文彦等提案的海洋委员会组织四法;[2][3]7月1日,总统令,制定公布《海洋委员会海巡署组织法》。2016年1月8日,行政院令,《海洋委员会组织法》及《海洋委员会海巡署组织法》于同年7月4日开始施行[4];惟同年3月21日立法院通过临时提案暂缓施行《海洋委员会组织法》,6月30日行政院公告暂缓施行[5]

2018年4月28日,海洋委员会成立后,海巡署调整为该会所属机关并更名为海洋委员会海巡署,依《海洋委员会海巡署组织法》规定署长由海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

现役舰艇

截至2021年11月19日为止,中华民国海洋委员会海巡署服役中的舰艇1,000吨级以上巡防舰共11艘,100吨级以上1,000吨级以下巡防舰共12艘,1,000吨级以上巡护船共3艘,100吨级以上1,000吨级以下巡护船共1艘,100吨级以下巡防艇共188艘,并拥有2艘搜救艇及4艘除污船,总服役船舰共221艘。未来将新增CG601-CG615、CG1001-CG1007、CG5001-CG5005等22艘600-4,000吨级巡防舰艇 ,以及6艘3,000吨级远洋巡护船。1,000吨级以上大型舰艇将扩充至25艘以上,500吨以上1,000吨以下中型舰艇将扩充至20艘以上 。

早期由财政部移拨的船舰均命名为星字号,2000年1月海巡署成立后新造船舰多以中华民国各乡镇市区与县市命名。

争议事件

  • 设计争议: 海巡署采购之“台南舰”、“新北舰”皆为2,000吨级配有直升机甲板之巡防救难舰,总计造价逾25亿,惟开始服役后未见与内政部空中勤务总队舰机组合相关消息而遭外界质疑。经查系海巡署与内政部空中勤务总队间之舰机组合为分阶段训练,且台南舰及新北舰规划建造时政策尚未决定需与直升机配合机舰组合训练;初期实施飞行甲板吊挂训练,于空中管制官及飞行甲板作业人员等训练逐步到位后,再实施舰机组合;截至108年10月,海巡署配有直升机甲板之巡防舰业全数完成舰机组合。
  • 李仲威担任政务主官时期,计画在2018到2027年共花费十年、新台币600亿预算打造141艘新船舰,惟碍于国际原物料成本上涨,后续仍有船舰养护及燃油经费问题,亟待解决。
  • 2020年10月23日,当日最大阵风高达10级,20馀艘大陆渔船为避风而越界进入澎湖县西吉屿周边限制水域。海巡署舰队分署获报后派遣3000吨高雄舰,以发射水炮方式驱离越界船只至限制水域外,并持续在附近海域监控巡逻。

对此举措,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表示“中国大陆在沿海多处设立了台湾渔民接待站....相比之下,台湾野蛮驱离避风大陆渔船的不人道做法,十分令人愤慨”,部分大陆媒体也以评论方式表达不满。[6]同年10月29日,中华民国大陆委员会发言人邱垂正则宣称“海巡署发现十馀艘陆籍渔船假借避风群聚在西吉屿,所以予以驱离,遏阻陆船越界作业...若纯粹是为了风灾找避风港,我方过去都有提供人道援助前例,但这次绝不是基于这个原因,这些渔船确实是为了捕鱼。”反对国台办的说法。

著名事迹

  • 取缔对岸非法越界捕捞、以及厦门大嶝岛与小嶝岛间因填海造陆,抽砂船非法越界抽取海砂导致金门沿岸国土流失、海岸线倒退[7][8][9][10]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