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啸」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原因
行 13: 行 13:
 
==原因==
 
==原因==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0公里以内、规模6.0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ref>[http://www.hycfw.com/Article/188273 海啸是多少级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的],海洋财富网,2015-12-23 </ref>。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是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也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当海啸波进入陆坡后,由于深度变浅,波高突然增大,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并形成“水墙”。由地震引起的波动与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层波动,而地震所引起的水体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
+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0公里以内、规模6.0以上的海底[[ 地震]] 引起<ref>[http://www.hycfw.com/Article/188273 海啸是多少级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的],海洋财富网,2015-12-23 </ref>。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是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也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当海啸波进入陆坡后,由于深度变浅,波高突然增大,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并形成“水墙”。由地震引起的波动与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层波动,而地震所引起的水体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
  
 
 此外,海底[[火山]]爆发,土崩及人为的水底核爆,或者是[[陨石]]撞击都会造成海啸,“水墙”可达百尺。而且陨石造成的海啸在任何水域也有机会发生,不一定在地震带。不过陨石造成的海啸可能千年才会发生一次。海啸等自然灾害都会产生次声波,[[大象]]可以听到次声波,对远处发生的火山地震都会有反应,例如[[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产生的海啸,由于大象听到海啸产生的次声波,不听主人指挥,快速离开现场,乘坐大象的游客才得以生还。
 
 此外,海底[[火山]]爆发,土崩及人为的水底核爆,或者是[[陨石]]撞击都会造成海啸,“水墙”可达百尺。而且陨石造成的海啸在任何水域也有机会发生,不一定在地震带。不过陨石造成的海啸可能千年才会发生一次。海啸等自然灾害都会产生次声波,[[大象]]可以听到次声波,对远处发生的火山地震都会有反应,例如[[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产生的海啸,由于大象听到海啸产生的次声波,不听主人指挥,快速离开现场,乘坐大象的游客才得以生还。

於 2020年5月20日 (三) 11:42 的修訂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當地震發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動力而引起海水劇烈的起伏,形成強大的波浪,向前推進,將沿海地帶一一淹沒的自然現象,稱之為海嘯。

海嘯在許多西方語言中稱為「tsunami」,詞源自日語「津波」,即「港邊的波浪」(「津」即「港」)。這也顯示出了日本是一個經常遭受海嘯襲擊的國家[1]。漢字又稱海溢。「tsunami」一詞,在1963年的國際科學會議上正式列入國際術語。

中國最早在漢朝就已有對海嘯的紀錄,在中國古書記載的海溢、海潮溢、海吼、海唑、海沸都是指海嘯。

特性

這是一種波長極長的重力波。若是發生於在近岸淺水海域,波浪因深度漸淺而波高驟增,可造成嚴重災害。此波於大洋中傳遞極快,每秒速度可超過二百米。在地震發生處的波動可能只有0.1米到5米的高度,波長卻可能是1500公里。隨着水波傳到岸邊波長會縮短到5公里,高度卻可達到50米。

原因

海嘯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0公里以內、規模6.0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2]。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在海底附近傳播也沒受多大阻滯,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傳播過去,海嘯在海洋的傳播速度大約是每小時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鄰兩個浪頭的距離也可能遠達500到650公里,當海嘯波進入陸坡後,由於深度變淺,波高突然增大,它的這種波浪運動所捲起的海濤,波高可達數十米,並形成「水牆」。由地震引起的波動與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層波動,而地震所引起的水體波動是從海面到海底整個水層的起伏。

此外,海底火山爆發,土崩及人為的水底核爆,或者是隕石撞擊都會造成海嘯,「水牆」可達百尺。而且隕石造成的海嘯在任何水域也有機會發生,不一定在地震帶。不過隕石造成的海嘯可能千年才會發生一次。海嘯等自然災害都會產生次聲波,大象可以聽到次聲波,對遠處發生的火山地震都會有反應,例如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產生的海嘯,由於大象聽到海嘯產生的次聲波,不聽主人指揮,快速離開現場,乘坐大象的遊客才得以生還。

近地海嘯所引起的海潮暴漲通常伴隨着地震,遠洋地震所引起的海嘯則不會感受到地震動。史籍上若提到大地震,之後海潮暴漲,則海嘯的可能性極大。然而多數記載只提到海潮暴漲,並無其他說明,是否是地震海嘯就有待進一步探討。因此將史籍上所述之海嘯或疑海嘯,以海嘯信度表示其發生之可能性。

當海嘯從較寬廣較深的海域傳到海岸時,則會變形。當海水傳到岸邊時,因為水深變淺,所以波浪的傳遞速度變慢。當前一波海浪的速度變慢後,後一波因為速度未降追了上來,所以變成波高變高。所以即便在深水區不高的波浪,到了岸邊波高卻會增加許多。

當海嘯到達海岸時,看來很像加速版的潮汐的起落。如果波高太高時波浪則會碎掉,或是可以看到很高的水牆。不過海嘯一般很少在岸邊成為如塔般很高的水牆,或是看到明顯的破浪,因為有時波浪是在離岸較遠處就已破碎了。另外海嘯來襲時波浪若進入淺水海灣或河流出海口,也可能看到類似階梯狀波浪的涌潮(bore)出現。這些都會造成海岸邊的海水高度升高。若震中較近海岸時,甚至有觀測到升高相當於十層樓高的。

由於熱帶氣旋吹襲沿岸地區時,風暴中心氣壓低把海水吸起,亦會引發海水暴漲、巨浪隨強風湧上陸地,造成嚴重傷亡及廣泛破壞,因此亦有不少人以海嘯作形容,甚或與海嘯混淆。但事實上由熱帶氣旋引發的海水上漲稱為風暴潮

視頻

海嘯 相關視頻

海嘯的形成原理
海嘯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