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

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88年5月,2006年3月升格为省级开发区,现正积极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开发区北依琼州海峡,西临北部湾,东接海口美安科技新城,南临金马物流园。距省会城市海口市中心30公里,距美兰国际机场42公里,区内有粤海铁路海口南站、铁路物流配送中心、东环高铁和西环高铁穿过开发区,并设有西环高铁老城站;区内有全国第4个综合保税区海口综合保税区、全国25个中心枢纽港之一的马村港(国家一级口岸)和中国海洋石油海南后勤服务基地。园区区位优势明显,属于环北部湾经济圈,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位于海澄文一体化重要经济带,是海南省作为国家“一带一路”重要支点的组成部分,也是海南省新一轮全面改革开放的重要区域。

园区区位

老城经济开发区位于澄迈县老城镇,地理位置优越,开发区北依琼州海峡,西临北部湾,东接海口美安科技新城,南临金马物流园。距省会城市海口市中心20公里,距美兰国际机场42公里;区内有粤海铁路海口南站、铁路物流配送中心、东环高铁和西环高铁穿过开发区,并设有西环高铁老城站;外海岸线16.5公里,区内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马村口岸,已开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航线;区内公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海南环岛西线高速公路、海口南海大道、海口西海岸景观大道西延线以及海口绕城高速公路均在区内交汇,区位独特,交通便利。

经济发展

2019年,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完成生产总值(GDP)152.48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开发区对澄迈县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1.9%,拉动澄迈县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70.86亿元,同比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1.62亿元,同比增长10.9%。二三产的产业结构比重分别为46.5:53.5,产业结构调整更趋向合理化。

产业发展

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坚持不懈抓产业发展,引进了一大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吸引了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中国华能、中国电子、中国有色、中国华电、中国航空工业、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形成了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产业格局,成为海南省唯一有较齐全产业体系的开发区。一是现代服务业。发区紧紧围绕国家“经略南海”、“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加快马村港建设。目前马村港一期、二期扩建工程、三期散货码头已经建成运营,其中一期作为南海后勤服务基地,该基地紧紧围绕南海资源开发服务保障基地和海上救援基地的两大国家定位,目标是建成保障南海资源开发与服务的前沿基地。

随着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推进,我县依托马村港正在谋划建设油气勘探生产服务基地,积极推动油气勘探服务产业发展。区内的海口综合保税区是继洋浦保税港区后,海南又一个由海关监管的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便捷的特殊经济区域。引进海南一龄国际医疗、海南熙康健康管理中心、大洋公馆康复康体养生项目、海南颐仁医院和养老基地等几个规模较大的康复康体养生项目,着力把康复康体养生产业做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一环进行打造。

盈滨半岛旅游区融合了永庆寺宗教文化旅游、海上竞技等,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集滨海旅游度假、水上运动、宗教旅游为一体的蓝色海洋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是发展休闲旅游度假产业的重要承载地。此外,开发区还引进中信国安足球训练基地、中国智力运动产业基地、飞碟射击等项目,打造体育文化产业。二是新材料产业。开发区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区内的中航特玻材料有限公司引进美国PPG—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玻璃制造工艺技术,建成四条高端玻璃生产线,并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端特种玻璃材料研发中心,该基地的落户建设,使海南省成为世界级的高端玻璃生产基地;海南展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全套引进欧洲的先进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生产中高端真空光电器件,代表我国该行业先进水平;欣龙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现有6个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30多项国家专利,其拥有“全国非织造技术中心”、“国家非织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非织造行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其承担的“医疗卫生用非织造屏蔽材料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已建设实施,在国际无纺业界已具备较高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农副产品与食品饮料加工业。

区内有翔泰渔业、通威水产、中渔水产和中联生物等水产品加工企业,代表海南省最先进的技术水平,水产品出口美国、欧盟、日本、东南亚等地,年出口额约2.2亿美元,约占全省水产品出口额近50%,逐步形成海南省渔业加工出口基地。椰树、统一、康师傅、怡宝等国内知名饮品企业落户开发区。四是新能源产业。开发区紧紧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中电新能源、神州沼气、华能光伏发电等为支撑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

公共服务

近年来,开发区围绕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围绕打造以产业为支撑,宜业宜居的滨海城市目标,积极推动完善城区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和宜居指数。一是医疗配套建设方面。规划医疗卫生用地21.31公顷,现已建成3家卫生院,5家私人诊所,31家农村卫生室,引进社会投资建设的颐仁三甲医院已正式启动建设,建成后将极大地满足园区人才落户发展的医疗需求。二是教育配套建设方面。规划教育科研用地188.03公顷,现已由政府投资建成海南省高级技师学院、老城中学(原)、老城中心小学;引进红黄蓝教育集团投资1.3亿元建成海南生态软件园红黄蓝国际幼儿园;推动软件园与北京十一学校合作,总投资18亿元的国际学校已正式开学;华中师范大学与老城中学项目开展联合办学,目前已正式开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与福隆集团合作,投资建设重点中学。园区教育资源配置得到了极大优化。三是商业服务配套方面。已建成42万㎡生活服务设施,四季康城、绿生花园等集餐饮、购物、娱乐等为一体的一批大型综合性服务小区已先后建成;万达影院、瑞今超市、洪都超市、骏群超市、多美丽和亨美乐等多家知名服务连锁企业先后进驻;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的“美仑第三时间”热带风情商业街、绿生步行街建成使用;集生态、休闲、美食文化为一体的盈滨半岛内海湾生态修复工程已正式启动建设,开发区的人气和商业氛围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四是交通配套方面。

区内有粤海铁路海口南站、铁路物流配送中心、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马村口岸;东环高铁和西环高铁穿过开发区,并设有西环高铁老城站,海南环岛西线高速公路、海口南海大道、海口西海岸景观大道西延线、海口绕城高速公路均在区内交汇;开发区累计建成“五纵八横”主要干道总长130公里,完成工业大道、快速干道等主干道改造工程,盈滨海湾大桥建成通车;园区每天有免费的66班员工通勤车往返海口和软件园,57、59等多路公交车也往返海口和开发区,交通出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五是文体设施配套方面。规划文化及体育设施用地48.83公顷,美伦河、澄江两岸带状公园、中信国安足球训练基地、沃克公园等项目已相继建成,园区文体设施条件不断完善。六是产业住宅配套方面。由开发区投资平台发展公司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已建成一期共7栋938套住房、二期800套住房,并配套建成老城农产品批发市场。

政务服务

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要求,开发区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2001年4月,在全省率先成立项目投资服务中心,实行“一条红地毯铺路、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支笔审批”制度;首创“马上办”服务机制,推行服务承诺制、项目跟踪责任制、服务限时制、首问负责制和社会治安保障制等“五个服务制度”;成立重点项目推进领导小组,由工委主要领导任组长,通过“绿色通道”服务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实施主任窗口办公制、审批部门领导窗口轮班制、联审制,对一些紧急和重大项目业务审批启动“马上办”机制,实行业务联审,实现从“串联”审批转变为“并联”审批。进一步精减办证证明材料,减少企业办证时间和成本。大力推行“一张网审批”和“不见面审批”,初步实现“最多只跑一次”的便民服务。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为开发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特别是在“多规合一”下,2015年8月,在海南生态软件园实施最大限度简化行政审批改革试点,制定“两书一制度” (《澄迈县企业、项目依法依规投资经营承诺书》、《澄迈县行政审批人员廉政审批保证书》和《澄迈县行政审批人员免追责准入清单制度》),实施“规划代立项”和“承诺制”,社会投资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分别缩短到30个工作日和48个工作日。设立企业服务超市,提供一站式服务,入驻型企业实现“零审批”,最快半天完成企业设立手续并领取公章。同时探索优化机构设置,协调老城国税分局和老城地税分局入驻软件园办公,为园区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涉税服务。为全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得到中央深改办的充分肯定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点赞报道。认真总结和借鉴海南生态软件园“极简审批”改革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进“极简审批”改革工作的深化和推广,开发区制定了《澄迈县进一步深化海南生态软件园“极简审批”改革实施方案》、《澄迈县推广“极简审批”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下一步对标自由贸易港要求,探索更便捷的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