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浮宫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浮宫镇,隶属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地处龙海市东部九龙江下游出海口,东接招商局中银漳州经济开发区,北邻厦门经济特区,西傍漳州、石码重镇,浮宫镇东经117°57′北纬24°24′。改镇农业主产优质米、水果和水产品,物产丰富,是闽台农业合作的试验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农业及经济发展较快,名胜古迹也较为特色和丰富。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7792公顷,常住人口56036人。[1]

中文名: 浮宫镇

别 名: 福建省杨梅第一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漳州市龙海市

地理位置: 龙海市东部九龙江下游出海口

面 积:7792 公顷

下辖地区: 19个村委会

电话区号: 0596

邮政区码: 363104

气候条件: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56036人(2017年)

车牌代码: 闽E

行政区划

浮宫镇有19个村委会八坑村、溪山村、山塘村 、浮宫村、港前村、邱厝村、霞郭村、海山村 、海平村、霞威村、埔里村、田头村 、霞圳村 、后宝村 、丹宅村 、美山村、际都村、霞兴村 、渔业村

经济发展

工业聚集区

本镇工业聚集区包括田头、霞威和霞兴、霞圳两个工业聚集区。田头、霞威工业聚集区2.5平方公里,现摆有36个项目,其中已投产项目有22个,在建项目5个,筹建9个;霞兴、霞圳工业聚集区第一期规划1300亩,现已完成征地1050亩及规划设计。

重点项目建设方面

龙海市规划的锦江大道浮宫段,涉及邱厝、霞郭、田头、霞威、埔里五个村,已征地1500亩。国家级重点项目厦漳跨海大桥横跨海门岛并在岛上设立服务站,出口设立在浮宫与港尾交接处的疏港公路。码头群方面全镇共13个码头

旅游区规划

规划中的云盖山旅游风景区,计划规划总面积4平方公里,旅游区内拥有南宋末代皇帝避难的千年古刹——云盖寺、五百罗汉堂法华院、明清古军营洪炉寨及集休闲、疗养、娱乐为一体的霞威福利院等十大景观,岩下社至云盖寺的盘山公路也已开通,总投资约1000万元;本镇还拥有省级生态保护区千亩红树林,誉有与厦门、金门并称为“三门”的海门岛,总面积3.1平方公里,总人口5866人。

农业方面

全镇现有杨梅、荔枝、龙眼等水果栽种面积3万多亩,水稻、蔬菜等农作物种植面积一万多亩,涉及丹宅、溪东农场、美山、际都、溪山等村;拥有青蟹、梭子蟹,紫菜、吊蚝、鳖、鳗、对虾养殖面积近万亩,分布在霞郭、霞威、邱厝、埔里、田头、溪山等村。农业主产优质米、水果和水产品,物产丰富,是闽台农业合作的试验区。

名胜古迹

护堤巨轮“镇东号”浮宫海岸线长18公里,其中最险段是南溪流入九龙江的汇合口。清政府曾拨银二百两修堤,不久又被狂风骇浪冲垮。1929年,旅居印尼侨领郭美丞誉推华侨代表,回国参加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回到故里倾听民声,于是,便筹资购买上海招商局3000顿级巨轮于三角洲水域,设计安沉为铁马,巩固长堤根基,终于挡住汹涌的狂涛,确保万亩良田免遭水患,至今百载,巨轮尚在,造福乡里,传芳百世。(故此地称 “二百两”,又叫“镇东”)

万安楼

万安楼(又名林家楼)位于溪头社,建于明万辛卯年(公元1579年)该楼为土木结构方口形三层楼院,坐北朝南,面积1220平方,墙厚1米2,底墙砌二米条石,用砂、灰、糯米饭三合土夯筑,内开井18口,隔房几十间,可容纳500多人,正面开园拱楼门,大额嵌石匾刻“万安楼”。据传,溪头社有位商人名唤林楼仔,往南洋经商,获巨资回家,是时寇乱纷起,为避倭寇侵扰,保护民众人身安全,他为首集资兴建,故名“万安楼”。崇祯元年(1628年)郑芝龙部队,路经此地,疑楼内有伏兵,下命破之,焚毁楼房,民众伤亡30多人,现权存外墙。

田头龙泉井

在龙海市浮宫镇田头村前坑社,有一口古井,此井深不过数尺,清澈见底,然而,即使大旱之年,泉涌如常,永不干涸。当你打上一桶水,很快便恢复原状,实为神奇。四邻乡里群众都来取水泡茶,别有风味,清香可口,芬芳扑鼻,提神舒爽。据悉,在盛夏“大暑”和严冬“大寒”日,用井水浸“高丽”,有治疗哮喘、气管、肠胃不适等功效。相传,宋少帝蒙难南下,被元兵追赶到前坑社,已是筋疲力尽,饥饿口渴,遂发现身边一口井,喜出望外,急取水饮之,顿觉清凉可口,全身舒爽,连赞到“好水,好水”,于是乡里便传皇帝金言赏赐,故称“龙泉井”。

鹳石岩

鹳石岩(半石公)位于院前水库东侧山顶,约距古坂3公里,建于唐朝。有两大石,其中一石上覆盖一小石,远望有如鹤鸟停落,观其状如实,故称“鹳石岩”。两大石高约20米,行经曲折自然,有如人工设计三层楼,可容纳数百人。据《海澄县志》记载,相传宋少帝南迂时,陆秀夫诸臣曾避于此,在洞石刻上“小蓬莱”、“寒泉洞”字样。后人塑其臣像九人,呼为九部相公而奉敬。因岩北秃废,迂像于洞中,尔后,经久不修,臣像遗失。石刻“小蓬茉”字迹依存。巨石有副对联写道:大鹳石严此石别有天姿,小蓬莱岛以洲族灵神迹。如今,为追忆历史,珍惜文物,奉敬明臣,洞里经常有信徒打扫,焚香动朝拜。

南川郑氏古宅院

在浮宫地区,盛传一首民谣:“有永昌楼,无永昌富,有永昌富,无永昌屋。”赞扬郑永昌不但富有,住宅也精美独特。郑永昌,又名宗熙,龙海市浮宫镇美山村人,家境贫困,无奈于1860年洋过海到印尼谋生,因生意发达,他数次回乡,兴建敦仁、谦九二座祠堂,并筹建自家一座“南川郑氏大院”。大院占地28亩,坐拥118间房,民居古建筑极为整齐,由主厝、护厝、厢房组成一个和工方形,中间是巨大的埕院,红瓦为顶,青石为基,燕尾脊高翘,生动气派。栋梁、牌坊、窗户、门上遍布砖雕、木雕、石雕、花鸟虫鱼、龙虎狮豹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特别是石浮雕础柱和包袱,在闽南实属罕见。据专家考察认为,这座民房体现闽南古代建筑的杰出成就,拟申报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音准。郑永昌热心公益事业,捐资修建村道、桥梁、渡口码头、修缮鹤石岩名胜,赈济山东灾民,赞助“北洋水师”军响,尔后被清政府赐予 “贡生”“中宪大夫”官职,常戴花翎,光宗耀祖。

基础设施

由于本镇的工业经济发展起步晚、基础弱,落后于全市水平,大大地制约了本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此,本镇认真实施“工业立镇”的发展战略,以狠抓工业发展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突破口,加强领导,将区位优势化为区域发展优势,扩大招商渠道,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构筑发展平台,先后投资305万用于工业园区“三通一平”建设,投资30万元对疏港公路和西浮线浮宫段公路两侧可以发展工业的7000亩工业土地进行测量和规划,有力地带动了全镇工业经济的良好发展。1~6月,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3.18亿元,同比增长42%,完成全年任务的51.3%;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731万元,同比增长14%;出口总额252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56%。

农业发展

2012年,本镇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切实执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是组织实施完成农村税费改革任务,全面实施“五个取消、一个稳定、一项改革”的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共计退还2003年镇统筹、村提留款293.4万元,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权登记发换证工作顺利实施,本镇共有13个村有林改任务,为使林权改革工作顺利实施,本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因林施策,针对本镇山界争议地多、山林纠纷多等问题,在实地勘察的基础上,采取协议暂定界和依原林权证定界、保留纠纷隔离区等作法,使林权改革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现已有9个村全部或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占有林改任务村的69.2%,完成120宗,登计面积39840亩,占全镇任务61830亩的64.4%,其中集体商品林已完成面积32213亩,占全镇应列入改革面积51546亩的62.5%。

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投资130万元完成丹宅片3000亩节水灌溉建设项目,投资15万元,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购置马玲薯收获机、大型旋耕机等多种新机械,引进上海联合收割机到本镇进行跨区作业,有力地推进了本镇农业机械化进程,为本镇乃至周边乡镇的种植户提供了有力生产服务,受到农户的热烈欢迎。同时,投资5多万元对险堤、险库、险闸进行除险加固;内河港道清淤和水葫芦的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成果。四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本镇的出口豆类蔬菜标准化生产、加工示范项目被省科技厅列为省星火计划项目,“浮宫杨梅” 2012年又喜攀“双高”——产量高、价格高。据统计,2012年本镇的杨梅产值可达8000万元。上半年,本镇农业、农村经济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1~6月,全镇实现农渔牧总产值1.25亿元,同比增长8.58%,完成全年任务的53%,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 。

乡镇概况

浮宫镇地处龙海市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口,东接招商局漳州经济开发区,西傍龙海市东园工业园区,南与白水古镇接壤,北与厦门经济特区隔海相望,同三高速公路擦肩而过,漳云公路贯穿东西,疏港公路横穿南北,背山临水,水陆交通便捷,辖19个行政村、1个农场、1个居委会。浮宫镇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省道、高速公路、海运样样俱全,交通便捷。海运尤为繁荣。离漳州港3.5万吨杂货码头和5万吨级的集装箱综合性码头只有12公里;这里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山、海、田”齐备,素有“三水”之乡美称,其中杨梅面积、产量约占福建省的70%,被誉为“福建省杨梅第一镇”;梭子蟹加产量约占福建省的70%,是福建省梭子蟹加工重点镇。浮宫镇基础设施十分完备,漳州港的九龙北溪引水工程穿越全境,可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电力供应充足,现有一座3万伏高压变电站,超大型华阳火力发电厂距浮宫仅20公里,通讯发达,拥有2000门程控电话模块及手机电话载波中转站。浮宫镇工业生产前景广阔,现有企业262家,主要从事食品、速冻、水产品加工、建材,其中漳州振发食品有限公司,是福建省龙头企业,漳州、龙海重点外资企业,创汇和纳税大户;浮宫镇是一片富饶的土地,她背山靠海,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21℃,年降水量1280mm,全年基本无霜,地势平缓,山、海、田俱备,以盛产水果、水产、水稻而驰名,素有“三水之乡”美称;“浮宫杨梅”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名牌农产品”,现有种植面积3.5万亩,年产近万吨,畅销国内、外市场,是全镇支柱产业,同时,荔枝、龙眼、桃李、柑桔、红柿,满山以果代林,四季花果飘香;耕地面积17469亩,主要种植优质米、豆类、蔬菜等经济作物;全镇有3个渔业村,有8000多亩水产养殖,对虾、红鲟、鳗鱼成为主要养殖项目,渔业总产值一亿元左右。浮宫镇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拥有旖旎的自然风光和醇厚的人文景观,南宋末代皇帝避难的千年古刹——云盖寺、明清古军营洪炉寨等十大景观、省级生态保护区千亩红树林、与厦门、金门并称为“三门”的海门岛是朝圣、观光、休闲的好去处。浮宫是一片希望的土地,她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各种资源十分丰富,是众多客商争相投资、开发建设的一方热土和黄金宝地。一是工业项目建设的快速发展,浮宫镇党委、政府深入实施“依港立镇、工业强镇”发展战略,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建设步伐,有力地推动了浮宫的工业经济发展。2002年来,全镇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共新办项目33个,其中外资项目4个,投资300万元以上项目29个,投资千万元项目有11个,并初步形成了“农副产品(水产)加工业、轻工贸业、建材行业、码头行业”等四大主导产业。浮宫的项目建设终于实现了“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的历史性跨越,发展成为我市东部地区的一方投资热土,2004年与2005年连续两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发展工业先进乡镇”。二是临港优势的进一步凸显,浮宫镇拥有12.8公里的江海岸线,一比疆地区有数处江海深水泊位,可停靠3000吨船舶,距漳州港3.5万吨杂货码头和5万吨级的集装箱综合性码头只有12公里,随着厦门港与漳州港整合成海湾综合港口,浮宫镇的临港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成为拉动临港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源泉。三是基础设施的趋于完善,全镇水利设施完善,建造大小水库6座,蓄水量245.5万立方米,受益面积1.3万亩;修建西溪一条配套工程,兴建电灌站1个,安装电动抽水机五台,总装机量1075千瓦,扬程28米,抽水流量2.5立方米/秒;兴建高扬程13处,受益面积2600亩;兴建西溪一条龙水渠,总长18公里,容水量36万立方米,兴建下威引渠,全长3公里;兴建丹宅中溪,全长2.5公里;兴建城内,港前中心渠道,总长5公里;建设水闸5口,解决镇内积水问题。2002年以来,全镇投资1855万元,完成37.8公里的村道水泥路建设,实现了村村水泥路。四是民营经济的不断崛起,个私民营经济是浮宫镇颇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为加速民营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安置就业、增收富民、维护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浮宫镇不断解放思想,努力营造适合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强化多项措施,着力推动民营经济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一方面鼓励、扶持现有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升级转型,重点培育梭子蟹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这两个主导产业;另一方面鼓励、引导社会经济能人大胆的投资兴办企业,镇党委、政府从投资的优惠政策、投资服务、项目用地等方面加以扶持,做强壮大本镇的民营企业群。再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加快产业升级,鼓励和帮助企业的产品取得包括AS8000、ISO14000、ISO9000和HACCP等各种质量体认证,争创漳州市级以上品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五是第三产业的活力四射,浮宫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突出商贸、旅游、物流等工作重点,推动第三产业良性发展。一方面大力发展码头仓储业。充分利用浮宫镇面江临海地理优势,突出一比疆地区的港口特色,协调解决好码头企业之间的用地矛盾,完善规范海域使用管理制度,整合规划码头建设,加大码头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高位嫁接,做强作大码头业,大力推动仓储、物流、运输等配套服务业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开发旅游行业。整合利用旅游资源,大力挖掘旅游亮点,打造旅游品牌,创造条件,努力促成“龙江水乡”项目投资兴建,重点规划“海门岛--云盖寺--洪炉寨--八坑果园”一日游路线图,认真做好旅游点的对外推介工作,积极挂靠厦门旅游行业,着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项目,进而带动商贸、服务、餐饮等第三行业的快速发展。再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物流业。走“产地+集散地”的路子,为本地农产品构筑强有力的市场支撑,每年的5月是浮宫杨梅登场的高峰期,更是浮宫商贸业兴旺发达黄金时期,全国各地的经销商,或汽运或空运把浮宫的杨梅销售到全国各大中城市,带动浮宫的运输业、冷冻业、餐饮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为浮宫镇的商贸注人了生机和活力。

视频

福建公共频道《八闽新风采》栏目——福建省龙海市浮宫镇海山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