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来自 水产养殖 的图片

青田县位于浙江省

中南部,瓯江

流域的中下游,

为中国第一个

世界农业文化遗产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项目。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中南部,瓯江流域的中下游,该县自公元9世纪开始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稻田养鱼”,并不断发展出独具特色的稻鱼文化,2005年6月该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产[1]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遗产环境

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中南部,瓯江流域的中下游,县域总面积为2493平方公里。全县共辖31个乡镇,总人口48.7万。青田县是中国有名的侨乡,有遍布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23万多人。青田物产丰富,不仅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且拥有石雕工艺品的珍贵原料青田石。最为奇特的是,这个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的小县120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稻田养鱼”,并不断发展出独具特色的稻鱼文化,2005年6月该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产。

浙江青田县稻田养鱼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清光绪《青田县志》曾记载:“田鱼,有红、黑、驳数色,土人在稻田及圩池中养之。”金秋八月,家家“尝新饭”:一碗新饭,一盘田鱼,祭祀天地,庆贺丰收,祝愿年年有余(鱼)。

稻田养鱼产业是青田县农业主导产业,面积8万亩,标准化稻田养鱼基地3.5万亩,是青田县东部地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种养模式生态高效,鱼为水稻除草、除虫、耘田松土,水稻为鱼提供小气候、饲料,减少化肥、农药、饲料的投入,鱼和水稻形成和谐共生系统。青田田鱼品种优良,肉质细嫩,鳞软可食,是观赏、鲜食、加工的优良彩鲤品种。悠久的田鱼养殖史还孕育了灿烂的田鱼文化,青田田鱼与青田民间艺术结合,派生出了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青田鱼灯舞。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主要特征

稻鱼共生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稻田养鱼,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在这系统中,水稻为鱼类提供庇荫和有机食物,鱼则发挥耕田除草,松土增肥,提供氧气,吞食害虫等功能,这种生态循环大大减少了系统对外部化学物质的依赖,增加了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作为一种典型的农田生态系统,水稻、杂草构成了系统的生产者,鱼类、昆虫、各类水生动物如泥鳅、黄鳝等构成了系统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

稻鱼共生系统通过“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的方式,使系统自身维持正常循环,不需使用化肥农药,保证了农田的生态平衡。另外,稻鱼共生可以增强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并实现系统内部废弃物“资源化”,起到保肥和增肥的作用。有分析表明,稻鱼共生系统内磷酸盐含量是单一种植系统的1.2倍,而氨的含量则是单一种植系统的1.3~6.1倍。另外,系统中的鱼类还可松土,提高土壤通气性,改善土壤环境。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生存状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稻鱼共生系统面临越来越多的威胁和挑战。虽然稻田养鱼能够节省劳动力,稻鱼的共生作用可以免除锄草、耘田的劳动力投入,但是稻田养鱼劳动力不能脱身,人力投入相对较大,因此其效益比较低,这是稻田养鱼面临的最大挑战。另外,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农业和工业效益差距的加大,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年轻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是必然趋势。我们在龙现村所做的实地抽样调查表明,该村18~40岁的青壮年劳动力仅占总人数的12.5%,而66岁以上的却占到了20%,青年劳动力多数选择出国或是到外地工作,很少在家从事农业劳动。同时,年轻一代不愿意从事农业重体力劳动,不太懂农业技术、养鱼技术,稻田养鱼的传承是一个严重问题。与此同时,受经济效益和粮食问题的驱动,现代农业技术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农业生产,稻鱼共生系统也不例外。这些都是威胁稻鱼共生系统的重要因素。

稻鱼共生系统面临的机遇也很明显。首先,青田稻田养鱼系统被评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地,稻鱼共生系统的保护得到了国际组织、国家农业部、浙江省政府和中国科学院的资金和科技支持,其影响力和知名度大大增加,为地方发展提供了很多机会;其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稻鱼共生系统的保护提供了很好的机遇,稻鱼共生系统能够充分利用农户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便、秸秆、淘米水、烂菜叶、厨房洗涮水、剩菜剩饭等废弃物,减轻生活环境污染,与“村容整洁”要求契合。稻鱼共生系统还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并且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要求有机联系,稻鱼共生系统所体现的生态文明思想也是“乡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农产品的安全问题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安全、无污染的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等。稻鱼共生系统所生产出的产品安全、健康,正迎合了消费者的现代需求;最后,稻鱼共生系统中稻鱼的共生作用能很好地解决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减少化肥农药的污染。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措施

GIAHS试点标识 近五年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浙江大学等研究机构对青田的稻鱼共生系统进行了系统研究,范围涉及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农业多功能性、传统文化、旅游发展等多个方面,在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相关文章数十篇,出版的《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丛书》中有大量内容涉及青田的稻鱼共生系统。此外,县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对方山乡和龙现村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投入,2010年5月还举行了稻鱼共生博物园的修建奠基仪式。与此同时,通过广泛宣传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提高了当地居民对稻鱼共生系统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的保护热情,很多村民开始从保护中看到发展的机会,尤其是在有机食品生产和乡村旅游发展方面。此外,青田县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内涵也被充分挖掘出来,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已成为青田主打旅游项目之一,旅游知名度不断提高,游客量也随之增加,全县旅游收入将在2004年的基础上出现一个飞跃。

旅游人数的迅速增加让当地的居民充分看到了旅游发展将带来的巨大收益,因此,龙现村好几户村民开起了农家乐,有的养鱼大户“渔家乐”项目每年净收入达到20多万元。在看到良好前景后,青田县借助农业文化遗产地品牌,对稻鱼共生系统相关农产品进行有机产品品牌开发,并具有良好的市场认知度和品牌价值。“青田稻田养鱼”被列入世界农业遗产后,活田鱼在国外成为抢手货,销售量增加,销售人员由每一两个月发货一次变为每个星期发货一次,并由以前多数作为中餐馆的招牌菜变为外国人喜欢饲养的观赏鱼,田鱼价格不断攀升,成为农业文化遗产地品牌效应的生动例子。 青田县委、县府高度重视稻鱼共生产业发展和文化挖掘工作,成立了县“稻鱼共生系统”项目保护和开发领导小组,成立了稻鱼共生农业文化遗产研究推广中心,制定了稻鱼共生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快发展传统稻鱼共生产业。

参考来源

  1.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水产养殖,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