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濟南市鋼城區汶源初級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濟南市鋼城區汶源初級中學是公益一類事業單位[1]。學校位於鋼城區汶源街道黃莊一村,學校經費來源是財政撥款,學校舉辦單位是濟南市鋼城區教育和體育局 。

辦學規模

四個年級14個班,486名學生,51名老師。

辦學歷史

明清時期,學生在私塾完成學業後參加科舉考試。清道光和咸豐年間,東丈八丘周承惠考中武舉,秀才數量較多。

宣統二年(1910)年黃莊設立初等小學堂,宣統三年正月(1911)官莊設立小學堂。

1917年8月黃莊初等小學堂擴招1個高等班,更名為大黃莊高等小學,學制為初小4年,高小3年,設初、高級班各1個,學生60人,校舍教員均不足。蒙陰縣第七區區長房連三為解決學堂校舍緊張問題決定將「清源觀」(群眾稱其為「大廟」)改建成學校,掀除廟中神塑,督促房舍整修,1919年大黃莊高等小學遷入「清源觀」。遷校後,由蒙陰縣增派教員,當年學生過百名,設有3個教學班。1922年根據國民政府頒布的「壬戌學制」,大黃莊高等小學改為6年學制(初小4年,高小2年,簡稱「四二」制)。所學課程初小設修身、國文、算術、圖畫;高小設修身、國文、算術、中華歷史、中華地理等。清末秀才、民主人士劉子升曾多年在該校執教,學生受到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1938年3月以該校原畢業生為骨幹,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組織發動了百餘人參加的黃莊抗日武裝起義。12月因日寇入侵,學生輟學避難。1940年學校被迫停辦,後校舍毀於戰火。

1958年,沂源縣第五中學在黃莊鎮窪子峪村設立。有一個初中班,俗稱「完小戴帽」; 1960年與小學分離,遷往黃莊柿子峪村,校長楊本才,招收了3個初中班,156人。1962年併入到魯村草埠的沂源三中。1966年沂源縣在黃莊公社駐地建沂源六中,本着「打井有水,栽樹能活,交通方便,少占良田」的原則,調回在沂源三中任教的部分教師,在黃莊公社北沙嶺上動工修建沂源第六中學,1967年建成,1968年招生。占地1.6公頃,當年招收1個初中班,學生 54 人,高中班1 個學生 33人,學制均為2年。1970年停招初中班。1970年從沂源三中遷回高中一個班,當地招收高中一個班,初中四個班,成為高中初中為兩年制的完全中學。1973年黃莊柿子峪村的初中兩個班遷往黃莊中學。

1976年沂源六中改稱黃莊中學,擴至8個教學班。1980年改為初中,學制3年。截止1980年,該校共培養高中畢業生十一級,一千三百七十多人;升入大專院校二人。

2003年7月,一中、二中合併為一處,命名為「黃莊鎮中心中學」。2007年11月,學校以「誠信教育」這一特色成功地舉辦了全國人文教育現場會,制定了以誠信為主題的校本課程,受到與會專家[2]、學者的高度評價,並在萊蕪日報上作過專門報道。2013年3月25日,萊蕪市黃莊鎮中心中學正式更名為「鋼城區汶源街道中心中學」。2021年3月,學校更名濟南市鋼城區汶源初級中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