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济南市钢城区汶源初级中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济南市钢城区汶源初级中学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1]。学校位于钢城区汶源街道黄庄一村,学校经费来源是财政拨款,学校举办单位是济南市钢城区教育和体育局 。

办学规模

四个年级14个班,486名学生,51名老师。

办学历史

明清时期,学生在私塾完成学业后参加科举考试。清道光和咸丰年间,东丈八丘周承惠考中武举,秀才数量较多。

宣统二年(1910)年黄庄设立初等小学堂,宣统三年正月(1911)官庄设立小学堂。

1917年8月黄庄初等小学堂扩招1个高等班,更名为大黄庄高等小学,学制为初小4年,高小3年,设初、高级班各1个,学生60人,校舍教员均不足。蒙阴县第七区区长房连三为解决学堂校舍紧张问题决定将“清源观”(群众称其为“大庙”)改建成学校,掀除庙中神塑,督促房舍整修,1919年大黄庄高等小学迁入“清源观”。迁校后,由蒙阴县增派教员,当年学生过百名,设有3个教学班。1922年根据国民政府颁布的“壬戌学制”,大黄庄高等小学改为6年学制(初小4年,高小2年,简称“四二”制)。所学课程初小设修身、国文、算术、图画;高小设修身、国文、算术、中华历史、中华地理等。清末秀才、民主人士刘子升曾多年在该校执教,学生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1938年3月以该校原毕业生为骨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发动了百余人参加的黄庄抗日武装起义。12月因日寇入侵,学生辍学避难。1940年学校被迫停办,后校舍毁于战火。

1958年,沂源县第五中学在黄庄镇洼子峪村设立。有一个初中班,俗称“完小戴帽”; 1960年与小学分离,迁往黄庄柿子峪村,校长杨本才,招收了3个初中班,156人。1962年并入到鲁村草埠的沂源三中。1966年沂源县在黄庄公社驻地建沂源六中,本着“打井有水,栽树能活,交通方便,少占良田”的原则,调回在沂源三中任教的部分教师,在黄庄公社北沙岭上动工修建沂源第六中学,1967年建成,1968年招生。占地1.6公顷,当年招收1个初中班,学生 54 人,高中班1 个学生 33人,学制均为2年。1970年停招初中班。1970年从沂源三中迁回高中一个班,当地招收高中一个班,初中四个班,成为高中初中为两年制的完全中学。1973年黄庄柿子峪村的初中两个班迁往黄庄中学。

1976年沂源六中改称黄庄中学,扩至8个教学班。1980年改为初中,学制3年。截止1980年,该校共培养高中毕业生十一级,一千三百七十多人;升入大专院校二人。

2003年7月,一中、二中合并为一处,命名为“黄庄镇中心中学”。2007年11月,学校以“诚信教育”这一特色成功地举办了全国人文教育现场会,制定了以诚信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受到与会专家[2]、学者的高度评价,并在莱芜日报上作过专门报道。2013年3月25日,莱芜市黄庄镇中心中学正式更名为“钢城区汶源街道中心中学”。2021年3月,学校更名济南市钢城区汶源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