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流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流民
圖片來自ebaomonthly

流民,又稱流人[1]流亡[2]流户[3]流冗[4]流庸[5]流离[6]流者[7]盲流等,是中國歷史上對於轉徙四處的無業游民稱呼,一般都是逃荒的農民[8],天災、苛吏、土地兼併、战乱等都可能导致流民问题的出现。

說明

最早在《詩·大雅·召曼》曰:“瘼我饑饉,民卒流亡。”,管仲在齐国提出“禁迁徙,止流民”政策,以控制人口流动。[9]漢朝流民問題已經相當嚴重,元狩四年,山东大水,有流民七十余万人;元封四年,关东流民二百万[10];哀帝時流民“以十萬數”,华歆收容流民,“四方贤士大夫避地江南者甚众,皆出其下,人人望风”[11]。宋朝也有大量流民,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齐王张令公外传》:“令招农户,令自耕种,流民渐归。”

明朝中葉以後,流民問題最烈,甚至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明朝中葉以後,“灾眚频仍、催科无序,数年之逋,取盈一时”[12],流民一直是历代朝廷的腹心之疾,福建连江县永乐初与洪熙元年相比,“户口什去其三四。”[13]成化元年(1465年),户科给事中袁芳等言:“比年以来,救荒无术,一遇水旱,饥荒老弱者,转死沟壑,贫穷者流徙他乡。”[14]成化七年,荆襄山区屯聚流民九十三万八千余人[15]清代封鎖东北,嚴令禁漢人出關,但流民“擔擔提籃,或東出榆關,或北渡渤海”。乾隆十一年,“東省被災州縣,流民出口”。民国画家蔣兆和绘有《流民圖》。

有明一代,除农民外,大量的匠户、军户、灶丁寺工商業也易於流亡,正统元年,山东都转运司“所属各盐场,在逃灶户3350余户。[16]棚民也算是流民的一種。[17]流民是黑社會的基本組成。成化元年(1465年)三月劉通、石龍、馮子龍等於房縣大石廠立黃旗起義,杀都指挥以下军官三十八人[18],擁眾數十萬。成化六年十一月,又有劉通舊部李原、小王洪起義,流民附和者達百萬人。史稱鄖陽民變。明宪宗派白圭项忠指挥镇压,四路围攻,最终平定民变。成化十二年设立郧阳抚治以及郧阳府等州县进行管理。

相關連結

參考文獻

  1. 《后汉书·贾逵传》曰:“后累迁为鲁相,以德教化,百姓称之,流人归者八千户。”
  2. 《诗·大雅·召曼》曰:“瘼我饥馑,民卒流亡。”
  3. 《新唐书·殷侑传》曰:“于时痍荒之馀……以仁惠为治。岁中,流户襁属而还。”
  4. 《汉书·成帝纪》:“水旱为灾,关东流冗者众,青、幽、冀部尤剧。”颜师古注曰:“冗,散失其事业也。”
  5. 《汉书·昭帝纪》:“比岁不登,民匮于食,流庸未尽还。”颜师古注:“流庸,谓去其本乡而行,为人庸作。”
  6. 《后汉书·和殇帝纪》:“黎民流离,困于道路。”《汉书·蒯通传》:“今刘项分争,使人肝脑涂地,流离中野,不可胜数。”
  7. 《后汉书·来歙传》:“陇西虽平,而人饥,流者相望。”
  8. 明代童承叙云:“岁之凶也,有饥民,有流民。饥民者,我民之有籍者也。流民者,他民之逋亡及我民东西转移者也。”《内方集·与宋巡抚论灾荒书》,转见《湖北文征》卷1,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97—499页。
  9. 《管子·四时》:“禁迁徙,止流民,圉分异。”
  10.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11. 三国志·魏志·华歆传,卷13
  12. 《明神宗实录》卷四七。
  13. 《明宣宗实录》洪熙元年闰七月乙巳。
  14. 《明宪宗实录》成化元年秋七月辛末。
  15. 《明宪宗实录》卷九三。
  16. 《明英宗实录》二三
  17. 《清史稿·食货一》称:“棚民之称,起于江西、浙江、福建三省。各山县内向有民人搭棚居住,艺麻种箐、开炉煽铁、造纸制菇为业。而广东穷民入山搭寮,取香木舂粉、析薪烧炭为业者,谓之寮民。雍正四年(1726年)定例,照保甲法一体编查。”
  18. 《明史·李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