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流夜郎题葵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流夜郎题葵叶》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流夜郎题葵叶》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因在流放途中见到葵叶,诗人触景生惰,遂写下此诗抒发自己盼望能获释返归故园的心情。

此诗写于李白长流夜郎途中。诗人在流放途中见到葵叶,触景生惰,遂写下此诗。[1]

李白自从被执于浔阳狱后,为了争取昭雪,获得宽宥,曾作了多方面的努力,宰相张镐、宣慰大使崔涣、御史中丞宋若思等,都曾为之缓颊,亲戚朋友也多方奔走营救,可是这一切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李白曾一度出狱并在宋若思幕府参谋军事和病退皖西,但朝廷最后作出长流夜郎的处分,使他的心情更加恶化,精神上所受的打击甚至比在监牢中更严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借葵叶而自抒胸臆。

前两句,以对比手法抒发作者当时无力雪冤自保、终至被迫流放夜郎的无可奈何的悲慨;后两句,表明作者的希望,盼望朝廷赦免他回故园和亲人团聚。全诗纯用寻常语,通过浅言淡语挥斥幽愤,传达出诗人南流夜郎途中的真实感受。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流夜郎题葵叶[2]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五言绝句

作者;李白

创作年代;盛唐

作品原文

《流夜郎题葵叶》

惭君能卫足,叹我远移根。

白日如分照,还归守故园。

白话译文

你能卫足让我惭愧,感叹我被移根迁往远方。青天白日如能光顾,我定要返回我的家乡。

词句注释

⑴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葵叶:葵,蔬类植物,不是向日葵,其叶可食,古人用以制作酸菜。

⑵卫足:古人以葵之嫩叶为菜,不待其老便掐食,而不伤其根,令葵再长嫩叶,所以称葵能"卫足"。《左传·成公十七年》:"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杜预注:"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

⑶白日:比喻朝廷。

⑷故园:泛指故乡。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五绝形式的咏物寓慨诗。前面两句,以对比出之:"惭君"写葵,"叹我"自谓,寓意相辅相成。作者为自己当时无力雪冤自保、终至被迫流放夜郎的艰险处境发出无可奈何的低吟。对葵叶的理解,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葵菜,一说是向日葵,两说都通。根据杜预注《左传》,以为葵指向日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此诗由"卫足"联想到"白日",当时受到杜注影响。向日葵的叶子始终护卫着它的根,李白由此产生惭愧的心理,从而叹息自己却移根走他乡为异客。

后面两句,则是表明作者的希望。李白期待着白日能够分一点光来照耀他,使他能够返回故乡守护故园。李白由"葵"联想到"日",盼望朝廷赦免他,这与《上崔相百忧章》"覆盆傥举,应照寒灰"两句寓意正同。只是在《上崔相百忧章》里,作者在希望得到昭雪的同时,多少还表达了愿为朝廷效力的心意;而《流夜郎题葵叶》的最后两句,只是希望归隐故园,了此残生,情绪更加低沉了。不过后来他尽管遇赦了,一点点白日之光已经照到了他的身上,然而他仍然未能"还归守故园"。

李白"凡所著述,言多讽兴"(李阳冰《草堂集序》)。这一特点在此诗中表现很突出。由葵叶之"卫足"反衬自己之"移根",愧叹自己的"无能"自解冤狱。又借"白日"的"分照",比喻"皇恩浩荡",盼望朝廷宽宥,放自己回故园和亲人团聚。

此诗纯用寻常语,词意平易浅近,不像李白长篇歌行那样,表现出睥睨一切的浪漫主义情调。通过浅言淡语挥斥幽愤,透露出作者深沉的思想感情:对朝廷给予自己不公正待遇的控诉,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十分感人地传达出诗人南流夜郎途中的真实思想情绪。

作者简介

李白[3](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公元762年的十一月,李白穷困潦倒,寄居在安徽当涂县李阳冰处,当时他已经病入膏肓,自知时日无多,将平生诗文手稿全部交给族叔李阳冰,让他带管并编辑成集。然后,赋《临终歌》一首,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4]

伟大的浪漫诗人李白,经历坎坷,一生流离,性格却始终乐观,诗风也雄奇豪迈。如果你翻开《李太白全集》,开卷第一篇就是年轻时写就的《大鹏赋》。他浪漫地不想做人,想做恃才傲物的大鹏;他不想老死于家乡,渴望像振翅的大鹏那样去远征;他不甘于平庸,无时无刻不梦想出人头地……他还一无所有,在赋中就浪漫地自比为大鹏,相信自己展翅高飞,必将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真是少年壮志可凌云。

视频

古诗赏析

康震:李白一生和长江的不解之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