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紫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洱源紫堇 |
中文学名:洱源紫堇 拉丁学名:Corydalis stenantha Franch.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罂粟目 科:罂粟科 属:紫堇属 |
洱源紫堇(学名:Corydalis stenantha Franch.),又名白屈菜状紫堇(云南植物研究),多年生草本,高20-45厘米。主根圆柱形,长约3厘米,粗1.5-2毫米,具多数纤维状侧根;根茎短,被少数残枯的叶基。茎纤细,柔弱,不分枝或具少数分枝。分布于大理、洱源、鹤庆、剑川、丽江、维西、中甸、宁蒗、鲁甸、禄劝。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洱源紫堇
- 拉丁学名:Corydalis stenantha Franch.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罂粟目
- 亚目:罂粟亚目
- 科:罂粟科
- 亚科:荷包牡丹亚科
- 族:紫堇族
- 属:紫堇属
- 组:大叶紫堇组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45厘米。主根圆柱形,长约3厘米,粗1.5-2毫米,具多数纤维状侧根;根茎短,被少数残枯的叶基。茎纤细,柔弱,不分枝或具少数分枝。基生叶数枚,叶柄纤细,长2-5厘米,叶片轮廓宽三角形,二回三出全裂,第一回全裂片具较长的柄,第二回全裂片具短柄,边缘圆齿状浅裂,先端圆,表面绿色,背面具白粉;茎生叶3-5枚,疏离,叶柄向上渐短,叶片同基生叶。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长2-3厘米,少花,排列稀疏;苞片下部者同上部茎生叶,向上裂片渐减,扇形,深裂或浅裂,最上部者全缘,均具短于苞片的柄;花梗纤细,比苞片长。萼片小,肾形,具缺刻状流苏,晚落;花瓣红色或蓝色,上花瓣长2-2.5厘米,花瓣片舟状卵形,先端急尖,背部无鸡冠状突起,距圆筒形,长1.3-1.6厘米,末端略下弯,下花瓣长0.8-1厘米先端锐尖,背部无鸡冠状突起,具爪,内花瓣提琴形,长0.7-0.9厘米,瓣片倒卵状长圆形,先端具钝尖头,有1侧生囊,基部1耳垂,爪狭楔形,比瓣片长;雄蕊束长0.6-0.8厘米,花药小,花丝线状披针形,蜜腺体贯穿距的1/2-3/5;子房线形,长0.5-0.6厘米,胚珠数枚,排成1列,花柱细,远短于子房,柱头双卵形,具8个乳突。蒴果线形,成熟时在果梗先端反折。花果期5-8月。[1]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500-3500米的石灰岩林下、草甸或竹丛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云南东北部(鲁甸、禄劝)和西北部(大理、洱源、鹤庆、剑川、丽江、维西、中甸、宁蒗)以及四川西南部(九龙)。
参考文献
- ↑ 毛茎紫堇组—紫堇属一新组,道客巴巴, 201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