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洪英植(朝鲜语:홍영식,1856年—1884年),朝鲜王朝后期大臣,开化党巨头之一。字仲育,号琴石,本贯南阳洪氏,是领议政洪淳穆之子。18岁即出仕,历任要职,并曾出使日本和美国,深受开化思想影响,与金玉均、朴泳孝等人结成开化党。1884年12月4日参与甲申政变,12月6日政变被清朝军队镇压,洪英植被朝鲜士兵剁成肉酱,他被朝鲜政府定为甲申政变的“五凶”之一。1910年平反,谥号“忠愍”。他是韩国邮政事业的创始人。

目录

死后

甲申政变平息后,朝鲜政府宣布洪英植及金玉均、朴泳孝、徐光范、徐载弼为“五凶”,而且将洪英植挫骨扬灰。洪英植的家人亦被赐死,其父洪淳穆及洪英植的妻子韩氏和年幼的儿子一同服毒自杀,洪英植异母兄洪万植自首,因其已经出后而侥幸生存(后来洪万植在《乙巳条约》签订后自杀殉国),其弟洪正植隐藏起来,改名洪正杓,也幸免于难。洪英植的家亦遭籍没,原址成为朝鲜第一家西洋医院——济众院。 1894年“甲午更张”时期,金弘集内阁曾一度为洪英植平反,恢复了他的官爵,但是1896年“俄馆播迁”以后随着金弘集内阁的倒台而取消,仍扣上“逆贼”的帽子。1910年(纯宗隆熙四年)6月29日,洪英植终于获得平反,追赠奎章阁大提学,赐谥号“忠愍”。

生平

访问日本 洪英植出身名门南阳洪氏,1856年2月5日(旧历咸丰五年乙卯十二月二十九日)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他的父亲洪淳穆官至领议政,颇受兴宣大院君重用;母亲则出身于全州李氏。1873年参加科举考试,获式年文科丙科及第,从此步入政界,历任奎章阁正字、待教、直阁等官职。 洪英植早年与金玉均、朴泳孝、徐光范、徐载弼等两班贵族子弟在开化思想的鼻祖——朴珪寿门下受学,他们希望朝鲜全面开放,接受西方先进文物,早日实现文明开化和富国强兵,因而结成了“开化党”,洪英植就是开化党的重要人物。他还与外戚闵泳翊关系很好,是闵泳翊门下的“八学士”之一。 1881年,洪英植参加了“绅士游览团”,前往日本进行考察,折服于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强盛,并对日本提倡的东亚联合深感共鸣。他在日本游览期间参加兴亚会的活动,并赋七绝两首:“澹溟如带隔东陲,为结深知步险夷。过境都从流水去,松竹而今式好时。”“同生斯世又同洲,三国衣冠共一楼。今逢兄弟兼知己,不负扶桑作壮游。” 洪英植在回国复命时对国王高宗说:“其(日本)制度虽是宏大,皆积累所成。至于财政,以其兴作甚繁,恒患不足。其军政不为不强,然皆由其昼夜孜孜、齐心一力之所致,以其所为,视其所著,诚非难事矣。” 同时,他颇有联日的倾向,说:“日人恒言以联合我国及中国,三国和协,可得外御欧洲,此非但为邻谊然也,亦由事势之不容不然矣。” 洪英植的任务是考察陆军省,因此他在日本时尤其重视对日本军事的考察,归国后编写了《日本陆军总制》(4卷2册)和《日本陆军操典》(6卷4册)两部书。同时,他还对日本邮政特别感兴趣,专门向当时日本的驿递局长前岛密咨询现代邮政的知识,并受赠了相关书籍。这段经历为他后来创办邮政局埋下了伏笔。

出使美国 洪英植回国后,就在新设立的机构统理机务衙门中被委以要职,任军务司副经理事,既而与闵泳翊一道掌管统理机务衙门下的总务局。 1882年“壬午兵变”平定以后,朝鲜高宗下旨命洪英植等人参与机务。 洪英植年方20余岁就位列显要,与其父领相洪淳穆的地位是分不开的,但父子之间的关系并不和谐,史载洪英植“儇佻敏慧,纚纚谈时务可听,而淳穆忧之,以为非保家之儿,然轻薄子竞趋之” ,因此偏向锁国守旧的洪淳穆对于“力赞外交之议” 的洪英植非常不满,在1882年11月曾一度将洪英植逐出家门,赶到京城外,后来高宗亲自干涉,才将洪英植召回京城,时人感叹:“盖领相斥和也,其子英植讲和,故父子之间亦异论也。” 1883年7月,高宗决定派使臣访问美国,闵泳翊被任命为报聘正使兼全权大臣,时任协办交涉通商事务(外衙门协办)的洪英植作为副使,与正使闵泳翊一同横渡太平洋,前往美国进行访问。访问结束后,闵泳翊一行取道欧洲辗转回国,洪英植则直接从美国回国,并于1883年底单独复命,不久除授兵曹参判。经过此番出使,洪英植变得更加激进,根据与他共事的金允植的记述,“英植素有俊才,且有向学好善之心,人皆期远大。及出使时,其父洪相淳穆病痢危剧,英植不顾而去,人始怪之。及还,深慕洋制,奴视中国,并斥孔孟伦常之道,肆然无忌,于是知其已化为异类矣”。

参与政变 回国后的洪英植,一方面筹备现代邮政事业,1884年4月朝鲜高宗同意开设邮政事业,并命洪英植掌管。 洪英植则积极筹划发行邮票、建立邮局及相关机构,在1884年11月18日发行了朝鲜半岛历史最早的邮票(5文和10文),并在汉城典洞开设了邮政总局,在仁川开设第一家邮政分局,并设置邮政受取所、邮票买下所,并设法加入《万国邮政公约》,因此洪英植堪称是韩国邮政事业的先驱。另一方面,洪英植积极与金玉均、朴泳孝、徐光范、徐载弼等开化党人密谋,计划借助日本的力量,发动流血政变,从把持政变的事大党手中夺取政权,他说:“平日我在开化党中被称为和平主义者,然近来国势危迫,不忍坐待其灭亡,在这种情况下不得已行过激之举”。 他还表示“吾辈以今日切迫之势,舍一身性命,期图一改革之志,天幸见怜,时运凑合,如水骤下”。 政变前两天,开化党同志聚在徐载昌家喝酒,洪英植喝的酩酊大醉,出门后从马上跌下来,伤了左臂。被扶到金玉均家以后,他索取纸笔向金玉均写了一行话:“我落地时,地沾我血;我死之时,天鉴我心。惟我同心,同我誓心;若背此心,天必诛殛”。 经过开化党人的多次聚会密谋,终于决定由洪英植点燃甲申政变的导火线。邮政总办洪英植在1884年12月4日(阴历十月十七日)夜晚举办西洋式的邮政局落成宴会,开化党人准备趁这个机会,利用洪英植宴请朝廷大员,然后在邮政局旁纵火,将事大党大臣一网打尽。然而当天计划进行不顺利,于是金玉均、朴泳孝和洪英植等人又把国王高宗及王妃闵妃从昌德宫转移到景佑宫,并请来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及日军的保护,既而杀事大党大臣7人,并成立新政府,宣布改革。洪英植拜相并被任命为右议政,并负责将开化党的改革措施一一上奏高宗。 然而仅到12月6日,袁世凯率领的清朝驻军便应事大党残余之请镇压开化党,日军及开化党节节败退,洪英植及金玉均、朴泳孝、徐光范、徐载弼等开化党人及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挟高宗前往城北关帝庙,途中竹添提议亡命日本,金玉均朴泳孝徐光范徐载弼也跟着一起逃跑,唯独洪英植坚持跟随高宗,不肯离开,金玉均以为“洪君素性仁厚,平日交际甚圆融,变出后亦以兵丁送护闵泳翊,且与袁世凯契甚厚矣,或望其得而安全” ,所以没有强求他一起去日本,并对洪英植说:“君虽扈从,保无他忧。君则在内,吾辈出外,将有回复之日。” 与洪英植一同护驾的还有朴泳孝之兄——都承旨朴泳教。结果当夜他们到北关庙以后不久,就被清军追上,高宗被迎入清军阵中,而洪英植则拉住高宗的龙袍,千方百计请求他不要前往,但无效果。等高宗乘轿走后,洪英植仍盛气斥责朝鲜士兵,结果洪英植和朴泳教当场被朝鲜士兵乱刀剁成肉泥。 袁世凯在给清廷的报告中则对洪英植之死有更详细的记录: “……三鼓,有人密送消息,告王在北门内关帝庙,为英植所拘,卑职(袁世凯)委茅倅(茅延年)与吴统带(吴兆有)、张总兵(张光前)率队相继前往。……吴统带等入见王,请王至左营暂息,洪英植侍侧,谓:‘袁某不来不可往。’王乃言:‘待袁而行。’吴统带等劝说良久,王起欲行,英植目王,王复坐。英植复言:‘袁某既不来,且遣人视宫中安否。’其实召日兵也。……少顷,又一人入,形色甚异,王之御林兵捉之出,帽落露短发,则日兵也,立毙阶下。英植颜色顿改,张总兵于烛光下见王座侧椟中匿二人,恐有变,遂与吴统带亲舁肩舆至阶前,茅倅引王出户,英植力阻,茅倅不顾,王起,牵茅倅衣裾,趁势步出,遂就舆。英植见王已去,欲与稠众中潜逃,茅倅伪与周旋,携之同行,而英植恐我军为难,亦握茅倅手同出。甫至门,朝鲜兵乱刀齐下,英植仆地,犹握茅倅辫发未放也……”[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