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与丝绸之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洛阳与丝绸之路 |
洛阳作为当时世界的国际大都会以海纳百川之胸襟接纳八方游客。贸易的发展使许多异域商人常驻洛阳。北魏时期,由于国力强盛,确保了通向西域的交通道路,来自西域的商人骤然激增。他们往来于西域与洛阳之间,不断将西域商品带到洛阳进行交易,又将交换来的中国商品从洛阳带回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不仅促进了中西双方间物质方面的互通,而且促进了中西间文化的交流。中外风俗习惯、服用器物相互渗透,胡乐、胡舞盛行中原。中西文化交流的最高成果莫过于宗教的交流。
基本内容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开本:16 开
ISBN:9787501340736
出版时间:2009年8月1日
装帧:平装
页数:410 页
书名:洛阳与丝绸之路
内容简介
本书是系统、深入研究洛阳与丝绸之路关系的学术研究成果。近年来很多出土文物不断为洛阳成为丝绸之路的东起点提供左证。丝绸之路目前正在进行申遗工作,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本书的一大特色是除了文字论述外,还包涵有大量插图,使人对洛阳与丝绸之路的文明纽带关系有一种更为直观的认识。
笔者后记
2005年岁末,笔者《龙门石窟与西域文明》一书交付出版,继之遂有盘点旧忆、撮掇新题的设想。忆及此前,修学于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的女儿来信告诉我,来自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信息表明,中国与中亚有关国家正在酝酿、筹备跨地区联合将“丝绸之路”申报为世界遗产。女儿随信建议我,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洛阳,其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文化史资料,正有必要通过系统梳理公诸学界,以期为这一国际文化盛事奉献一例带有个案意义的价值成果。之后,女儿寄来她收集的一组带有遗产学例案研究的笔记资料,提醒我尽快进行整体素材的董厘和理性意义的探索,以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其转换成一种正式出版的学术报告。
图书目录
一 引言
二 上古时代中外社会交往的历史回顾
1.早期中国丝绸流播西域的文化遗迹及其史献记载
2.三代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3.西汉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3-1.历史文献有关西汉时期中外交流的记事
3-2.文物遗迹有关西汉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信息
4.东汉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4-1.历史文献有关东汉时期中外交流的记事
4-2.东汉时代西域来华的佛教高僧
4-3.文物遗迹有关东汉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信息
4-3-1.西域本土出土文物与东汉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4-3-2.中原出土文物与东汉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三 魏晋南北朝历史遗产中洛阳丝绸之路史料钩沉
1.曹魏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1-1.历史文献与曹魏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1-2.文化遗迹与曹魏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2.西晋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2-1.历史文献与西晋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2-2.中国佛教典籍中的晋代来华僧人
2-3.文化遗迹与西晋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3.北魏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3-1.历史文献与北魏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3-2.宗教典籍与北魏中外佛教往来
3-3.文化遗迹与北魏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4.北齐、北周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4-1.历史文献与北朝晚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4-2.北朝晚期中外文化交流与文物遗迹的透视
四 隋唐时代历史遗产中洛阳丝绸之路史料钩沉
1.杨隋时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1-1.历史文献与隋代中外文化交流
1-2.考古遗迹所反映的隋代中外文化交流
1-3.隋代中西交通史上一个典型案例的研究
2.李唐、武周时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2-1. 历史典籍中的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叙事
2-1-1.国史文献中的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史料
2-1-1-1.古代史家笔下的西戎记事 _
2-1-1-2.从洛阳到长安--两京道上的旧事
2-1-1-3.唐代西域动、植物及其利用的东传
2-1-2.佛教典籍等古代文献中的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史料
2-1-2-1.洛阳僧人玄奘的西域求法
2-1-2-2.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载记的洛阳赴印僧人
2-1-2-3.《宋高僧传》记载的中外游方僧人
2-1-2-4.洛阳人王玄策经由“尼婆罗道”通使西域之梗概
2-2.考古遗迹所反映的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2-2-1.王玄策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
2-2-1-1.西藏吉隆阿瓦呷英山口王玄策《大唐天竺使出铭》发现
2-2-1-2.唐蕃古道上炳灵寺石窟中的王玄策纪行遗迹
2-2-1-3.王玄策与龙门石窟佛教艺术
2-2-2.赴印高僧玄照在龙门的造像
2-2-3.中原文物遗存中的神奇动物美术造型
2-2-4.赫拉克利斯(Heracles)美术造型在洛阳
2-2-5.武则天“转轮王”政教史迹透视的女皇西域情结
2-2-5-1.武则天推行“转轮王”信仰的政教史迹
2-2-5-2.武则天与龙门石窟大卢舍那像龛的大像崇拜
2-2-5-3.龙门“阿育王”造像与武则天推动的转轮王信仰
……
五 视象世界里的龙门石窟——一座艺术遗产所折射的中外文化交流的信息
六 意识形态视野下中古洛阳社会各界的外来精神蕴际
七 资源流动的启迪——以人类意识审视一项跨地域文化遗产的永恒价值
后记
感谢与致意[1]
参考文献
- ↑ 古代洛阳与南海丝绸之路豆丁网,2012-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