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波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波包是中国科技名词。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一是5500年前两河流域苏米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1],二是5000多年前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2],三是3300年前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四是1500年前起源于中美洲的玛雅文字。其它文字都早已消亡,只有中国文字的发展未曾断裂,从商代一直传承至今,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名词解释

波包(英语:wavepacket),一般的波是由若干种以至无限多种谐波叠加而成的,往往仍然是非局域性的。但是,在特定条件下,叠加后的波有可能是局域性的,犹如被某种曲面包裹住那样。这种局域性的波就叫做“波包”。举一个例子:取一根均匀而又较长的橡皮绳,让它的一端固定在墙上或别的什么上,另一端握在手中,拉直。起初,该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后来,握绳的手突然抖动了一下后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并重新静止下来。此后就会看到绳上有一个隆起的形状在移动,这个隆起的部分就叫做“波包”。

波包是波的一个特殊的品种,用以描述波包状态的代数函数仍然叫做“波函数”。波包的局域性并不是很严格的。人们在收听广播时接收到的是电台发来的电磁波,电台总有停播的时候,所以这种电磁波肯定是局域性的,但习惯上不把这种局域性的波称为波包。在量子力学里,薛定谔所说的波包是指微观粒子,其尺寸就是粒子的尺寸。如果用波函数来描述它,那么就会发现,波函数在任意大的范围内都不会严格等于零。这时的所谓“局域”,实际上是指“主要分布区域”。从数学形式上看,k和x在波函数里是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所以波的概念不是坐标空间里特有的。坐标空间的波在k空间里(或动量空间里)仍然是波,k空间里也有波包。

相速度

相速度是波的相位向前传播的速度,如果一列波的波动方程为ψ = A cos(kx-ωt),其等相面为“kx-ωt=常数”,对等相面微分可以知道dx/dt=ω/k,故其相速度为ω/k。由于组成波包是一系列简谐波,因此除非这一系列波的相速度都相等(即不存在色散),否则波包实际上是没有严格确定的相速度的,但由于能够组成波包的一系列波往往参数非常接近,所以通常可以将波包分解成简谐波以后,按权重计算出平均相速度,当作波包的相速度。

群速度

考虑最简单的两列波叠加,一列为ψ = A cos(kx-ωt),另一列为ψ' = A cos(k'x-ω't),其中k'=k+dk,ω'=ω+dω,则由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可得出叠加后的波动方程为:

Ψ = 2A cos(xdk/2-tdω/2) cos[x(2k+dk)/2-t(2ω+dω)/2]

后一项约为cos(kx-ωt),也就是相速度,而前一项的推进速度为dω/dk,它表示波的最大振幅处向前推进的速度,也就是群速度。

量子理论

在量子力学建立之初,波粒二象性被提出之后,对它的解释曾有过很大的争议。是否可以认为粒子就是波包呢?由于德布罗意关系λ=h/p,ν=E/h,若假设粒子就是波包,则组成粒子的群速度不仅不等于相速度,而且彼此之间的相速度也各不相同,造成波包在传播过程中扩散,这意味着粒子会在运动中自动解体,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后来玻恩提出的统计解释认为,所谓的波表征的是粒子在空间中的各个位置出现的概率,波包的扩散实际上是粒子概率的扩散,而并非粒子本身的解体,这种解释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矛盾,为多数人所认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