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法蘭茲·鮑亞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法蘭茲·鮑亞士 (Franz Boas,1858年7月9日 - 1942年12月21日)或譯  弗朗茨·博厄斯,德裔美國人類學家,現代人類學的先驅之一,為「文化人類學之父」、「美國文化人類學之父」。將人類學與民族學整合成出「全觀式人類學」(Holistic Anthropology),並提出文化相對論,開創了專業調查的先河,並提出人類學包含有文化人類學、體質人類學、考古學、語言學,奠定當代人類學系訓練的四大分支,被薩林斯譽為「文化思維」傳統的鼻祖。[1]

生平

文化人類學之父
來自冠華居

1858年出生於德國西伐利亞省的明登,為家中排行第三的長男,父母皆是猶太裔中產階級,父親梅爾是商人、母親蘇菲亞是幼稚園的創辦人,因母親熱愛科學,從小鼓勵小孩,鮑亞士因而做了無數關於生物自然的實驗,並興趣廣泛,對歷史、音樂、文學皆有興趣。1877年~1881年,鮑亞士在海德堡、伯恩、基爾大學讀書,主修物理和數學,1881年以博士論文《論海水顏色的研究》畢業,之後服兵役,1882年在柏林就學並結識了德國人類學家魯道夫·雅爾超、阿道夫·巴斯典。1883年前往巴芬蘭對愛斯基摩人做地理及民族學的調查研究,之後回到柏林進入柏林皇家民族學博物館工作,並在1888年整理出版有關巴芬蘭調查的民族誌[2]

1886年,他選擇離開德國前往美國,先在美國西北海岸田野調查,之後到紐約擔任科學雜誌的地理學編輯;1887年他和奧地利裔美國人瑪莉·科類柯偉哲結婚,從這時候開始他接受由大英科學促進會贊助的印第安部落調查,1889年獲聘為克拉克大學人類學講師,訓練出美國第一位人類學博士張伯崙,但因校方財政困難和爭執,鮑亞士被迫辭職;之後在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人類學蒐藏部擔任哈佛大學人類學教授蒲曼的助手,1895年獲聘為紐約美國自然史博物館人類學部助理館長,1896年成為芝加哥大學人類學講師,擔任講師期間他讓學生學習語言學、民族學、體質人類學的基本方法及知識,希望可以建立起北美人類學的職業性訓練和標準,使美國成為人類學的中心

1898年他發動美國人類學期刊重組,並參與1902年的美國人類學會成立。1905年因與董事長爭執有關收藏品的展示應以學術研究為主或以大眾參觀為主,起了爭執,辭去美國然史博物館長一職。在1911年他出版了三本個代表他三領域的研究成果,分別為《美國印地安人語言手冊》、《移民後代的體型變化》、《原始人的心智》,分屬語言學、體質人類學、文化相對論的論述。

1914年歐戰爆發,他因癌症開刀引起左邊臉頰終身麻痺,但她仍投入反戰的行列,並控訴美國人類學家擔任間諜一事。1931年他心贓並發作,1936年以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教授名義退休,1942年在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俱樂部上演講時,心臟病發作,倒在李維史陀手中逝世,享年85歲。

影響

  • 語言學:他對愛斯基摩和西北岸瓜基烏圖族(分佈在加拿大溫哥華島北部及英屬哥倫比亞沿岸之印第安人)之研究,提出文化和語言有密切的關連,並是最早提出愛斯基摩語對「雪」的描述,說「他們的語言中表達雪的字根跟英語差不多,只是他們的語言結構允許他們在字根的基礎上做出更多更細緻的變化」[3]。他的學生愛德華·沙皮爾阿爾弗雷德·路易斯·克魯伯都接續他在美洲印地安語的研究[4]
  • 文化相對論:在《原始人的心智》中,鮑亞士提出對於摩根《古代社會》、泰勒《原始文化》中進化觀的批評,均反對演化論人類學的「臆想」(conjecture)成份[5],所有人類學家如今都接受鮑亞士對經驗主義以及他方法論上的文化相對論的奉獻。此外,事實上所有文化人類學家如今都分享着鮑亞士對田野研究的貢獻,這包括長期居住,學習當地語言,以及與信息提供者發展社會聯繫。最後,人類學家們繼續尊敬他對種族意識形態的批判。在 1963年《種族:在美國的一種思想的歷史》(Race: The History of an Idea in America)一書中,Thomas Gossett寫道:「可能鮑亞士比歷史上任何其他人都做得更多以抗擊種族偏見。」

相關影片

 

參考文獻

  1. 美國人類學家法蘭茲·鮑亞士誕生. 雪花新聞. 2018-07-09 [2019-10-21]. 
  2. 黃應貴主編. 見證與詮釋. 正中書局. 1992: 4–6. 
  3. 到底是思維先於語言,抑或語言會影響思維?
  4. 語言學的差異
  5. 黃應貴. 歷史與文化--對於「歷史人類學」之我見. 歷史人類學學刊. 2004, 2卷 (2期):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