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油菜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油菜花

中文學名:油菜花

拉丁學名:BrAssicacapestris

別 稱:芸苔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五椏果亞綱

目:白花菜目

科:十字花科

屬:芸苔屬、十字花屬

分布區域:以長江流域和以南各地為最多

原產地在歐洲與中亞一帶

油菜花原產地在歐洲中亞一帶,植物學上屬於一年生草本植物十字花科。在中國栽培較廣,以長江流域和以南各地為最多。冬季至春季開放的花。酢漿草的同類植物。色澤鮮艷,帶有芳香。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基生葉旋疊狀,莖生葉,一般是互生,沒有托葉。花兩性,輻射對稱,花瓣4枚,呈十字形排列,雄蕊通常6枚,4長2短,通常稱為「四強雄蕊」,雌蕊由二心皮構成,子房位置靠上。莖圓柱形,多分枝;葉互生,葉大,濃綠色,無葉柄及托;三、四月間,莖梢着花,總狀花序,花萼片四片,黃綠色,花冠四瓣,黃色,呈十字形。果實為長角果,到夏季,成熟時開裂散出種子,紫黑色,也有黃色。中國栽培較廣,以長江流域和以南各地為最多。十字型的花朵是十字花科的植物特徵之一,高麗菜及小白菜等很多蔬菜都和油菜花一樣屬「十字花科」。

油菜花開,一片金黃,增添了鄉間田園繽紛的色彩。余邵詩云:「油菜花開滿地黃,叢間蝶舞蜜蜂忙;清風吹拂金波涌,飄溢醉人濃郁香」。油菜花開放,花粉中的花蜜,引來彩蝶和蜜蜂在花叢間飛舞。濃郁花香令人陶醉。

多為成片種植,鋪天蓋地的油菜花把大地染成一片金黃,形成美麗而壯觀的一道風景。這種油菜花品種的籽不能榨油,它開花略早,常作為切花上市出售,人們很喜歡它獨特的香味。長在莖前端沒有開花的嫩花苞還可食用。

產地分布

油菜包括白菜型油菜、甘藍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起源於中國,甘藍型油菜於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分別從英國和意大利引入到中國的四川、陝西、貴州等地帶。植物學上屬於一年生草本植物,十字花科,常見的是BrAssica capestris及B.napus兩種。

從南到北,油菜花的花期從1月到8月次第展開,好像在演繹陽光入射中國大地的角度每年逐漸抬升又逐漸降落的周期性過程;也好像在表演大地的熱量沿緯度成帶狀分布的所謂地理學的「地帶性理論」,不僅僅是緯度地帶性,還有經度和海拔高度的地帶性,在油菜花的分布中都可以看到。要想學好地理學中的「地帶性理論」,即理解地表的景觀按「緯度、經度、垂直高度」的所謂「三度」呈帶狀分布,就來看看油菜花吧。

看一下全國油菜花開花時間的等值線圖。1月、2月油菜花在北回歸線附近開放;3月四川盆地和南嶺與武夷山以北的油菜花進入了花期,這條3月1日油菜花的花期等值線並沒有與緯度線平行,四川盆地把這條線大大地北移了,因為四川盆地是一個暖盆,氣溫遠比同緯度的地方高。這3條等值線演繹了氣候變化的緯度地帶性,但接下來的等值線就可以說是演繹了經度地帶性——海陸關係了。4月1日的花期等值線到了江浙一帶的沿海地區,明顯有低頭向南之勢,這是因為這一帶瀕海,春天大海升溫較慢,沿海春遲之故;而6月1日和7月1日開花的油菜分布明顯地呈西南—東北走向。這也可以看作是經度地帶性——海陸位置影響所致:這時溫度已經不成問題,降水成了限制因素,降水的多少與離海的遠近相關,因此這時的油菜花分布界限幾乎是中國乾旱和半乾旱區的界限,也可以說是沿長城和農牧交錯帶分界。

垂直高度——垂直地帶性對油菜花的影響在西部地區最為明顯:青藏高原由於太高太冷,油菜只能在其邊緣的河谷中分布,在河西走廊沿着黑河谷地油菜花在張掖附近有着大面積的分布,在祁連山中的大通河谷地、黃河谷地油菜花順着河谷從西向東分布;拉薩附近的雅魯藏布江和其支流年楚河的河谷也有油菜花盛開,不過那時已是7月底8月初了;新疆的塔克拉瑪干盆地的油菜呈環形分布在沙漠周邊,西部較濕潤,又因為低處氣溫高,高處氣溫低,因此從裡向外,從低向高,油菜花從6月到8月次第開花;而北疆的準噶爾盆地周邊綠洲上的油菜花竟然在6月開花,比它緯度低得多的青海湖和黃河谷地和雅魯藏布江谷地的油菜花卻是7月或8月,這是為什麼?還是因為垂直高度的影響,因為青藏高原的崛起,改變了南熱北冷的規律,使得中國的西部地區變成了南冷北熱,南北倒置,因此準噶爾的油菜花開得要比西藏和青海早。

應用價值

油菜花是由4枚萼片。4枚花瓣、2枚雌蕊、4枚長雄蕊和兩枚短雄蕊形成的小花朵,含有很豐富的花粉。種子含油量達35~50%,可以榨油或當作飼料用。除此,油菜花的嫩莖及葉也可以當作蔬菜食用。

油菜花是最容易栽培的農作物之一,農民常於農田冬春休耕期間在田裡灑上油菜籽,播種後約兩個月便開出朵朵黃色的小花,等到第二年春天農民再將油菜耕入土中以增加土壤的養分。而開花後結的果實,是中國第一大食用植物油原料。但油菜花的栽培有時容易造成農人後續春耕時除蟲的困擾。

油菜花製成的果汁在醫療上據說有預防高血壓、貧血和傷風等功效。調製的方法很簡單:油菜一兩、少許蘋果與檸檬,將油菜和蘋果切碎,放入果汁機攪拌成汁,再加檸檬汁和少許蜂蜜就完成了。

油菜是包括芸苔屬植物的許多個物種。凡是栽培的十字花科(ruciferae)芸苔屬(BrAssica)植物用以收籽榨油的,都叫油菜。就我中國種植的油菜而言,可以分為三大類型,即白菜型、芥菜型和甘藍型。白菜型原產於中國,主要集中於長江流域和西北高原各地。芥菜型主要集中於西北和西南地區。甘藍型則是20世紀30~40年代從日本和歐洲流入中國,主要集中於黃淮和長江流域各地。

油菜在中國分布極廣,北起黑龍江和新疆,南至海南,西至青藏高原,東至沿海各省均有種植。按生態劃分,可分為冬油菜和春油菜兩個大區。其界線可以是東起山海關,經長城沿太行山南下,經五台山過黃河至賀蘭山東麓向南,過六盤山再經白龍江上游至雅魯藏布江下游一線,其以南以東為冬油菜區,其以北以西為春油菜區。以1996年為例,中國冬油菜和春油菜的種植面積分別占93.4和6.6%,總產分別占94.2%和5.8%。其中長江流域冬油菜占中國油菜種植面積的82.2%,總產占83.5%,既是中國油菜的主產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生產帶,其菜籽總產占世界菜籽總量的25%。

經濟價值

中國油菜產業的發展油菜是中國最重要的油料作物,種子含油量為33%~50%。自1995年以來,常年種植面積在1億畝,年產菜籽近1000萬噸,占油料作物總產量的40%~45%(不含大豆);同時還生產約600萬噸的菜籽餅粕。餅粕蛋白質含量高達40%,菜籽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合理,其賴氨酸含量與大豆相當,而賴氨酸、蛋氨酸等含硫氨基酸的含量則高於大豆蛋白質,是中國有待開發利用的最大宗優質飼用蛋白源。油菜除用作榨取食用油和飼料之外,在食品工業中還可製作人造奶油、人造蛋白。還在冶金、機械、橡膠、化工、油漆、紡織、制皂、造紙、皮革和醫藥等方面都有廣泛的用途,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中國發展

新中國50年來,油菜作為最主要的油料和經濟作物發展穩中有升,新品種推廣實現了三次革命。建國初期通過品種評選推廣的一些油菜優良品種如七星劍、寧波油菜、興化油菜、浠水白等,對中國油菜生產的恢復與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後,中國開始推廣從國外引進的甘藍型油菜—勝利油菜,並以系統選育為主,選育出一批適合於中國多熟制栽培的甘藍型油菜品種,實現了中國油菜品種由白菜型向甘藍型轉變的第一次革命。

20世紀70年代以後,中國在油菜雜種優勢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國際上首先發現具有實用價值的玻里馬(Polima)油菜細胞質雄性不育系,並首先實現了三系配套。通過對細胞質雄性不育、細胞核雄性不育、自交不親和、化學殺雄、天然雜交、孤雄生殖及輻射育種方法的研究,選育出了一批在生產上發揮重要作用的油菜新品種,如甘油5號、湘油5號等。統計表明,中國油菜的種植面積、單產水平和年均總產50年代分別為2903.5萬畝、30.9公斤/畝和88.7萬噸。60年代分別為2381.5萬畝、32.0公斤/畝和78.6萬噸。70年代分別為3214.8萬畝、45.4公斤/畝和146.4萬噸。

1979年達到240.2萬噸,首次超過中國歷史上最高的1934年產量190.7萬噸;80年代是中國油菜生產的快速增長時期,由於中油821、秦油2號等豐產性好、抗(耐)病性較強的甘藍型品種的推廣與應用,使中國油菜單產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種植面積、單產水平和年均總產分別為6368.3萬畝、76.7公斤/畝和488.4萬噸,分別比70年代增長98.1%、68.9%和233.6%,實現了中國油菜向高產、穩產、高抗轉變的第二次革命。進入90年代,無論是種植面積、單產水平和總產量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

20世紀90年代的前8年(1990~1997年)平均為9152.2萬畝、88.5公斤/畝和812.9萬噸,分別比20世紀80年代增長43.7%、15.4%和66.4%。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全國20多個科研單位近二十年的協作,科技攻關以及中國一加拿大或澳大利亞、美國等重大國際合作研究,中雙四號、華雜4號、油研7號、中油雜1號等一批優質雙低新品種已陸續開始大面積推廣應用,現已育成40餘個熟期、產量和抗性接近或達到常規雙高品種水平的雙低油菜品種或組合。至1998年,全國雙低油菜面積已接近3000萬畝,揭開了中國油菜生產由單一的產量型向產量、質量結合型轉變的序幕,開始實現油菜品種向優質高效轉變的第三次革命。

中國賞花景區

每年1月到8月,是油菜花的季節,也是旅遊者和攝影愛好者們最嚮往的季節。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從平原到高原,油菜花次第染黃了神州大地。這是一次鮮花與和平之旅,所到之處,充滿溫暖、光輝和美麗。[1]

參考來源

  1. 油菜花漫長的花季 , 中國國家地理網, 2012-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