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沙郡年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追逐融雪中动物的足迹、阅读橡木年轮的历史、倾听大雁迁徙的长鸣……在这部作品中,奥尔多•利奥波德描述了自己在远离现代生活的简陋乡舍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在美国大陆各地的游历经历。在此过程中,他也持续思索着人类与他们生存其上的大地之间的关系,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应保有的爱与尊重。

作者简介

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1887-1948)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先驱,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利奥波德进人联邦林业局任职,后从事自由的野生生物考察研究,创立“荒野学会”(The Wilder ness Society),发表了大量有关“土地道德”的论文,将毕生奉献给了生态保护工作。1948年4月21日邻居的农场发生火灾,他在奔赴火场救火的路上因心脏病猝发逝世。

原文摘录

我认为世间最大的错误莫过于有多种兴趣爱好的人对没有任何兴趣爱好的人谈论嗜好。因为这意味着给别人强加业余爱好,结果恰恰抹杀了拥有兴趣爱好的益处。嗜好是随性的,而不是勉强选择的。向他人推荐兴趣爱好就和推荐老婆一样危险,获得愉快结局的可能性也同样微乎其微。 所以我们要明白,谈论嗜好是那些已经沉迷其中的人在彼此交流心得体会。已经形成的兴趣爱好,无论好坏,都会使我们去做些另类的事情。别人如果愿意听,可以听听,若有可能,他们也能从我们的行为中得到启迪。 它们亲昵地滑过沼泽与草甸,向每一个刚刚化冰的水洼和池塘问好。最后来到我们的沼泽上分,草草走过回旋探看的过场,平展开双翼,放下黑色的起落架,白色尾羽朝着远山,静静滑向池塘。刚一触碰到水面,我们的新客人就禁不住欢喜得鸣叫起来,水花飞溅,摇落了脆弱香蒲的最后一缕冬思。我们的大雁回家了!

书评

沙郡年记》和《瓦尔登湖》是环境法学生的必读书目。 也许你会奇怪,《沙郡年记》和《瓦尔登湖》这样看似与法学没有任何明显关联的文学书籍,为什么会成为法学学生的必读书目。其实,只要你翻开这两本书籍,便会发现答案就蕴藏在文字背后。 这里,撇开《瓦尔登湖》不谈,《沙郡年记》是一本很宁静的书,需要一颗宁静的心去品尝。 在《沙郡年记》前半部分的记述中,作者以纯净优美的语言记录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在他的笔下,有橡树有兔子,有白头翁花有鹤。外界工业化自动化现代化经济大发展都与他的内在生活无关。他会倾听大雁迁徙的长鸣,因为对他而言,看大雁比看电视更重要。他会从河流里收集木柴垛,因为这样,木柴垛便不仅仅是某个个人劳作的记录,还是上游农场和木场里的人们努力奋斗的史诗。 只是,人们对风和日丽的景致再热爱,对世外桃源的生活再向往,也终究敌不过对美好经济生活的追求,挡不住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 《沙郡年记》中提到了当时的“最新模式”的户外娱乐——依赖于各种机动车的现代旅游使得荒野逐渐萎缩。而且人们在大量追求“战利品”的过程中过度使用人工化手段,降低猎物和鱼等生物战利品的价值,同时对其他生态资源造成伤害,包括其他动物、天然植被和农作物。 遗憾的是,这种情形直到今天也没有改善。我们热爱自然,我们热爱美景,却又用我们的“热爱”将自然的衡平之美生生摧毁。 而且,为了享受更好的经济生活,人们疯狂地向自然掠夺,以牺牲环境作为发展经济的代价。但是,生态环境并非逆来顺受的“小媳妇”,它懂得反击,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对环境破坏得有多严重,我们承受的恶果就会有多沉重。伦敦雾事件、pm2.5浓度高,这些都是自然环境给予人类的反击。 现在已经不是作者所说的“目前尚未发现任何可以规范人与土地以及人与土地上动植物关系的伦理法则”的时代了,甚至10多年前美国学者贾丁斯便写过一本名为《环境伦理学》(Environmental Ethics: An Invitation To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的著作。 今天的人们早已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沙郡年记》中的一些观点具有高瞻远瞩的预见性,甚至在今天依然适用,譬如作者提出“自然资源保护的含义是人与土地的和谐共存。” 这个观点鲜明地道出了人与自然之间不再是单纯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而是一种和谐共存、相互依存的关系。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 在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我们真的应该静下心来重读《沙郡年记》这本具有先觉环境伦理思想的著作,体会书中描述的那些曾经的世外桃源般的美景,再反思自己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所犯的错。哪怕为了人类自己,我们也应该好好地珍惜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