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沙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沙蓬(学名:Agriophyllum squarrosum (L.) Moq.)是藜科沙蓬属植物。茎直立,坚硬,浅绿色,具不明显的条稜,由基部分枝,叶无柄,披针形、披针状条形或条形,穗状花序紧密,卵圆状或椭圆状,无梗,花被片膜质;雄蕊花丝锥形,膜质,花药卵圆形。果实卵圆形或椭圆形,种子近圆形,光滑,有时具浅褐色的斑点。花果期8-10月。

分布于中国、蒙古和俄罗斯;在中国分布于东北、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西藏。喜生长于沙丘或流动沙丘之背风坡上,为中国北部沙漠地区常见的沙生植物。

沙蓬不仅是一种重要饲用植物,也是固沙先锋植物,在治沙上有一定意义。沙区农牧民常采收其种子加工成粉,人畜均可食。种子可作药用,能发表解热,主治感冒发烧、肾炎。

形态特征

植株高14-60厘米。茎直立,坚硬,浅绿色,具不明显的条稜,幼时密被分枝毛,后脱落;由基部分枝,最下部的一层分枝通常对生或轮生,平卧,上部枝条互生,斜展。叶无柄,披针形、披针状条形或条形,长1.3-7厘米,宽0.1-1厘米,先端渐尖具小尖头,向基部渐狭,叶脉浮凸,纵行,3-9条。

穗状花序紧密,卵圆状或椭圆状,无梗,1-(3)腋生;苞片宽卵形,先端急缩,具小尖头,后期反折,背部密被分枝毛。花被片1-3,膜质;雄蕊2-3,花丝锥形,膜质,花药卵圆形。果实卵圆形或椭圆形,两面扁平或背部稍凸,幼时在背部被毛,后期秃净,上部边缘略具翅缘;果喙深裂成两个扁平的条状小喙,微向外弯,小喙先端外侧各具一小齿突。种子近圆形,光滑,有时具浅褐色的斑点。花果期8-10月。

主要价值

饲用:沙蓬在荒漠及荒漠草原地区,是重要的饲用植物。骆驼终年喜食,有些牧民认为是骆驼的催肥牧草之一,山羊、绵羊仅采食其幼嫩的茎叶;牛和马采食较差,也仅吃幼嫩部分。开花后适口性降低,各种家畜不食或少食。干枯后骆驼、羊仍采食。种子可作精料,补饲家畜,或磨粉后熬成糊状,作为幼畜的代乳品。沙蓬的群体如遭扰动,则保存较好。冬季为牲畜主要采食牧草。若8月开花以前刈割调制干草,枝叶嫩绿,营养价值高,大小家畜皆喜食。

营养:从营养成分看,沙蓬含有中等或中等以上的蛋白质和相当高的灰分,在生育早期,胡萝卜素的含量较丰富。同其牧草比较,沙蓬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比较低,而异亮氨酸和组氨酸的含量为中等从内蒙古的分析资料看,沙蓬种子含有较丰富的粗蛋白和脂肪,两者分别占风干物的21.5%和6.09%。

生态:沙蓬是固沙先锋植物,在治沙上有一定意义。

食用:沙区农牧民常采收其种子加工成粉,人畜均可食。[1]

药用:种子可作药用,能发表解热,主治感冒发烧、肾炎。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蒙古和俄罗斯;在中国分布于东北、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西藏。喜生长于沙丘或流动沙丘之背风坡上,为中国北部沙漠地区常见的沙生植物。耐寒,耐早。生长适宜温度16-23℃,相对湿度50-40%。通常伴随沙拐枣、黑沙蒿、差巴阶蒿及细枝岩黄或沙鞭等出现,有时局部可形成单纯的群落,或仅有少量其他沙生植物掺入。沙蓬喜生于流沙和退化的沙质地。

繁殖方法

土壤要求

生产环境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5010-2002规定,选择疏松的沙土、砂壤土。沙蓬原为野生植物,浅根性,主根很短小,侧根发达,向四周延伸,多分布于沙表层。具有极强的抗逆性和抗早性,耐贫瘠,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可在中等肥力以下的偏沙性土壤种植。沙地栽培可不施肥,也可施人腐熟的农家肥1000千克/亩,底肥施入5千克/亩的磷酸二铵为宜,所施肥料应符合NY/T496规定刚。施肥后进行深翻,使肥料和表土混合均匀,整细粑平。在垄面中间铺设滴灌管。

播种方法

沙蓬播种时间一般以春季4月下旬,夏季5月中上旬为宜。采用种子直播,播前不需处理,人工驯化栽培沙蓬生长环境适应性强,植株生长高,株展宽,为了便于通风透光,采用以下株行距。春季栽培:采用株行距为60厘米×60厘米为宜。夏季栽培:采用株行距为50厘米×50厘米为宜。由于种子具有休眠特性,沙蓬出苗率低,人工种植可加大播种量,播种量为0.5-1千克/亩。

播种方法采用穴播,穴深1-2厘米,每穴播10-15粒种子,播前浇足水,待沙土用手捏指缝间无滴水现象,松开手掌湿润时即可播种,播种后覆盖湿沙。由于沙蓬苗细,顶土力弱在顶土出苗期间需保持沙土湿润松软以利于出苗,播后出苗前,如墒情好,不宜浇水,以免沙土板结和降低地温。但若地干,应即浇浅表水,确保出苗和出全苗。为防止表层沙土水分蒸发快,不利出苗,用覆盖物或杂草覆盖看不到地面为好。沙蓬出苗慢,气温高时15天出苗,气温低时20天出苗、出苗后可以除去覆盖物。春夏季播种也可不定株行距,直接进行浅表撒播,播后用耱耱平即可,这样播种的沙蓬出苗率高,但要预防麻雀啄食,可人为预防,也可加大播种量。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

间苗:当沙蓬幼苗第一片真叶中间长出一对分枝时,进行间苗,间苗时去小留大,去弱留强、每穴留一株、间苗期同时进行中耕除草。

肥水管理:沙蓬虽然是抗旱植物,但对水分要求较高,水分满足时生长发育快,长势强,全生育期要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灌水,灌水以浅灌为宜。苗期一般20天灌1次,开花到灌浆时要及时灌水,以满足籽粒灌浆所需水分。沙蓬生长在流动半流动的纯沙地,野生条件下全生育期对肥料要求低,人工种植对土壤进行整地耙耱时施人腐熟的农家肥1000千克/亩,底肥施入磷酸铵5千克/亩为宜,生育期根据沙生长情况,在营养生长期进行施少量的碳铵3-4千克/亩为宜。

中耕除草:沙蓬人工驯化栽培过程中,在整个生育期、由于沙土疏松,杂草生长速度快,要及时进行人工锄草。以利沙蓬生长。

采收留种

采收:人工栽培沙蓬在10月下旬进行采收。种子采收标准为植株茎秆干枯变黄,茎叶上刺坚硬,果实黄色。

种子管理:采收后及时进行辗压筛选,采收完后置于水泥晒场上薄推晾晒,每天人工进行倒翻,晾晒干透后进行碾压捶打、然后在自然风力下人工进行筛选。去掉秕瘦种子,装人布袋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根据市场需求,大小分级,分级堆放,合理包装。

病虫防治

还未发现病虫害,在栽培过程中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发现病虫危害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进行化学防治时,农药使用参照CB4285-1989、GB/T8321.9-2009、NY/T1276-2007执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