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沙苑子的鉴别方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沙苑子的鉴别方法

【鉴定中药材名】

沙苑子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路旁、沟岸、草坡或干草场。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河南江苏四川等省区。

【药材来源鉴定】

本品为豆科植物背扁黄芪(扁茎黄芪)Astragalus complanatus R.BrI ex Bunge的干燥成熟种子。在古代,本植物主产于同州沙苑(今陕西大荔一带),并以种子入药,故名沙苑子。

【药材历史考证】

沙苑子原以白蒺藜、同州蒺藜、沙苑蒺藜等名称见载于古代本草中。《本草图经》曰:“又一种白蒺藜,今生同州沙苑,牧马草地最多。而近道亦有之。绿叶细蔓,绵布沙上。七月开花,黄紫色,如豌豆花而小,九月结实,作荚子,便可采。其实味甘而微腥,绿褐色,与蚕种子相类而差大。”并附有“同州白蒺藜”图。《本草图经》曰:“又一种白蒺藜,出同州沙苑牧马处。黄紫花,作荚,结子如羊内肾。补肾药,今人多用。”李时珍曰:“其白蒺藜结荚长寸许,内子大如脂麻,状如羊肾而带绿色,今人谓之沙苑蒺藜。”并附有“沙苑蒺藜”图。根据以上本草图文考证,与现今药用沙苑子相符。[1]

【植物形态鉴定】

多年生草本,主根圆柱形,长达1m。茎平卧,单一至多数,长0.2~1m,有棱,无毛或疏被粗短硬毛,有分枝。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9~25片;托叶离生,披针形,长3mm;小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5~18mm,宽3~7mm,顶端钝或微缺,基部圆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疏被粗伏毛。总状花序腋生,有3~7朵花,较叶长;

总花梗长1.5~6cm,疏被粗伏毛;苞片钻形,长1~2mm;花梗短;小苞片长0.5~1mm;花萼钟状,被灰白色或白色短伏毛,5齿裂,萼筒长2.5~3mm,萼齿披针形,与萼筒近等长;花冠蝶形,乳白色或带紫红色,旗瓣长10~11mm,瓣片近圆形,翼瓣长8~9mm,瓣片长圆形,龙骨瓣长9.5~10mm,瓣片近倒卵形;雄蕊10,两体;子房有柄,密被白色粗伏毛,柱头被簇毛。荚果略膨胀,狭长圆状椭圆形,长达35mm,宽5~7mm,两端锐尖,背腹压扁,被褐色短粗伏毛,有网纹,果颈露出宿萼外;种子淡棕色,肾形,平滑。花期7~9月,果期8~10月。

【药材性状鉴定】

种子呈略扁的圆肾形,长2~2.5mm,宽1.5~2mm,厚约1mm。表面光滑,褐绿色或灰褐色,边缘一侧微凹处具圆形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子叶2,淡黄色,胚根弯曲,长约1mm。无臭,味淡,嚼之有豆腥昧。

【药材理化鉴定】

取本品1g,捣碎,加乙醚10ml,置温水浴上回流10分钟,滤过,弃去醚液。残渣挥尽乙醚,加甲醇5ml,置热水浴上回流10分钟,滤过。取滤液1滴,点于层析滤纸上,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紫红色荧光;再加甲醇2滴使斑点扩散,紫红色环内有一亮黄色环。(检查黄酮类化合物)

【采集加工】

秋末冬初果实成熟尚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饮片炮制】

1.沙苑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2.盐沙苑子:取净沙苑子,照盐水炙法炒干。

【性能功用】

甘,温。归肝经肾经。温补肝肾,固精,缩尿,明目。用于肾虚腰痛,遗精早泄,白浊带下,小便余沥,眩晕,目昏眼花,视力减退。内服:9~15g,水煎服。使用注意:阴虚火旺、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者不宜服用本品。

【附注】

置通风干燥处贮藏。[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