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沙洲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沙洲镇位于南城县东北端,地处南城县、金溪县资溪县三县交界地带,东邻资溪高田、南与南城浔溪、徐家接壤,西靠南城徐家,北与资溪高田、金溪左坊相连。属金南特区,著名的黄狮战役曾在这里打响。全镇国土面积99.13平方公里,是丘陵地区。辖沙洲居委会,沙洲、珀玕、余家墩、黄狮、水口、曾家、临坊、邓坊等8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塘家。[1]

中文名称: 沙洲镇

外文名称: Shazhou Town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 沙洲居委会,沙洲村等8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塘家

电话区号: 0794

邮政区码: 344708

地理位置:南城县东北端

面 积: 99.13平方公里

人 口: 13987人(2017年)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火车站: 南城站

车牌代码: 赣F

民 系:江右民系

代 码: 361021105

历史沿革

沙洲原名珀玕,唐天祐元年(904年),由鄱阳白干迁此,仍用原名白干,逐渐演变为珀玕;后因地名志改革,为区别东乡县珀玕公社,而改名为沙洲。解放前夕属六区,建国初期属五区,1958年属徐家公社,1961年从徐家公社划出成立珀玕公社,1968年和徐家、浔溪公社合并称红旗公社,1970年从中划出恢复原称。1983年改名沙洲公社,次年设乡。1994年乡改镇。

行政区划

辖沙洲居委会、沙洲村、珀玕村、余家墩村、黄狮村、水口村、曾家村、临坊村、邓坊村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60个自然村,81个村小组,常住人口13987人(2017年) 。镇政府驻沙洲村塘家墩,距县城33公里。

人口面积

常住人口13987人(2017年),人口出生率7.49‰。辖区总面积99.1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73人。

自然地理

沙洲镇属丘陵地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夏季多雨。多年平均气温18.5℃,年降水在2000mm至2300mm之间。 耕地面积2.7万亩,山地面积10.7万亩,其中有林面积9.7万亩。农业以种植水稻、特色农业为主,90年代以后,全镇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格局,农业合作社7家,其中市级企业1家,种植南丰蜜桔种植面积400亩;烟叶种植面积200亩;大棚蔬菜种植面积120亩,生猪年存栏1.5万头,家禽存笼23万羽。境内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4座,江临系列沟渠、电站引水渠、邓坊提灌站等水利设施均运转良好。

交通

沙洲镇境内206国道和316国道交江穿境而过,乡村公路建设走在全县的前列,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交通状况十分便利。水利资源、电力资源相当充足。通讯非常方便,电话装机容量达1000多门,移动、联通网络信号基本覆盖全镇。

经济发展

沙洲镇可利用土地面积12.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2万亩,山地面积10.7万亩,其中有林面积9.7万亩.至2005年底,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5922万元,财政收入达289.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62元.2004年度,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5922万元,财政收入达250.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12元。2007年度,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7942万元,财政收入达9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11元。第一、落实惠农政策,实现农民增收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一系列惠农政策,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粮食播种面积36718亩,比上去增长60%,粮食总产量16770吨。全面落实“两减免三补贴”政策,降低农业税率3个百分点,共减轻农民负担58.05万元,人均负担降低46.8元。发放对农民种粮直接补贴和良种补贴共59.05万元,人均增收受惠47.6元。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畜牧水产方面,重点抓好了生猪、家禽产业的发展及名优鱼的推广。林业方面,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739.2亩,完成荒山造林及大亚苗木基地建设5000亩。积极争取农业开发资金20万元,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面维修了江家排水渠,并对万年水库、水口水陂、邓坊堤灌站进行了维修改造。大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年向输送务工劳力2500人,实现非农收入500万元。第二、加大建管力度,镇村面貌焕然一新。年初确定的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2004年新修水口村、余家墩村、邓坊村、沙洲村至中学水泥路共18公里,投资总额达400多万元,水口村实现组组通水泥路。投资40万元对中学危房进行了全面改造,翻新教学楼2幢,兴建厕所1幢及300米围墙、花圃、宣传长廊、操场,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抓好了百强文化站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余家墩村太坪头2.5公里引水工程、邓坊堤灌站建设成投入使用,江家排渠系、水口、珀干、沙洲苍陂得到进一步维修加固。集镇管理进一步加强,集镇“脏、乱、差”现象得到较大改观,占道经营、占道修车和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集镇区域自来水入户进度加快,水口移动网络基站建成。第三、突出发展重点,工业经济活力增大。一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壮大工业规模。全年通过各种渠道引进黄狮渡矿业有限公司、雅柏针织服装厂、中南机制炭有限公司等外商企业10余家,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家,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企业3家,实际进资3317万元,占县下达任务的271%,创利税91万元,解决农业富余劳力1000多人。二是依托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了建材、木竹加工、小水电等产业,加大企业投入。三是加强了对本镇原有工业企业的规范管理,加大管理力度,改善管理方式,推行租赁、转制等形式,挖掘了企业潜力。第四、繁荣第三产业,镇域经济实力壮大。坚持把发展第三产业放在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快“富民兴镇”的步伐。利用三县交界的地理优势,全镇乡村市场繁荣活跃,珀干、黄狮两大贸易市场商贸活动频繁。汽车运输业加快发展,成立了南城县安顺达物流有限公司,发展车辆50辆以上,对南城县鸿运联营车队进行了整顿重组,使之逐步走上了正轨。与此同时,通过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批客商投资企业在本镇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同时本镇以木竹加工、粮食加工为主的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迅速。抓好了个私三产业的发展,全镇个体户达295家,新增私营企业4家,总量达28家。第五、强化财税征管,财政工作运转正常。一是强化财源培植,重点培植农业基础财源、工业主体财源、三产新兴财源,突出抓好了以汽车运输为主的三产服务行业。二是强化财税征收。加强财税征收力度,实行依法征收,规范经营,严厉打击了各种偷逃漏税行为,重新核定了木竹加工企业及粮食加工企业税收,抓好了三统办生猪税及其他零星税的规范征收。三是强化财务管理。结合本镇实际,强化节支,规范管理。严格票据管理和收支“两条线”、一支笔审批制度。严格预算约束,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了教师干部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了机关正常运转,确保了支农、教育、公共卫生、维护稳定等必需的经费。全面推行了村级财务代理制度,实行村帐民审镇管理。2004年我镇财税工作运行稳中有进,各村8月30日前完成农业税任务,镇里提前3个月完成县里下达的各项财税任务。2004年我镇财税任务190万元(其中财政64万元、地税90万元、国税36万元),实际完成数量达250.51万元,占任务数的132%(其中财政65.83万元,占103%,地税132.5万元,占147%,国税52.16万元,占145%),我镇因此获得了2004年度全县财税工作第一名的荣誉称号。

农业

沙洲镇是一个农业乡镇,是南城县的主要产粮区之一,以种植粮食为主,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1.9万吨.经济作物主要有西瓜、商品蔬菜、麻姑雪枣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境内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4座及江临系列沟渠等水利设施均运转良好。

工业

至2005年底。全镇共引进外商投资企业10余家,分别是华佳塑业有限公司、黄狮矿业有限公司、雅柏针织厂、中南炭业有限公司、碧绿木业工艺品有限公司、华欣木制品有限公司、水口电站、蛟香厂、松脂厂、安顺达物流有限公司等,其中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家,投资额500—1000万元6家,累计实现国税收入160多万元,地税收入40多万元,解决农村富余劳力500余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良好。发挥三县交界优势,集镇商品交易量较大,集贸经济比较繁荣,拥有一批以木材加工、粮食加工为主的私营企业,注重发展饮食住宿、小商品批发、汽车运输修理等三产服务行业,截止2005年底,全镇个体工商户200多户,从业人员500多人,私营企业30多家,从业人员600余人。

社会事业

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抓好了4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6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各项建设达到了“三清六改”要求。水口村下街湾拆除空心房8000平方米,新建房屋76幢,切实抓好了环村水泥路建设,自来水入户率达100%;邓坊村竹源兴修下水沟1200米,建卫生厕30座,48户全部通了自来水,安装路灯14盏,修建通户水泥路面1060米,回填垃圾塘1口;沙洲村塘家墩拆除空心房26幢、猪栏、厕所面积共4000平方米,新建房屋10幢,自来水已安装到户,修好3条下水道3000米,铺好2条水泥路2600米,艾家自然村拆除旧房3000平方米。结合新农村建设,我镇认真开展镇容镇貌环境整治工作,安装路灯27盏,消除了“三乱”现象,集镇进一步亮化,美化,绿化,居民文教卫生得到长足发展。现有中心小学1所,村完小4所,教学点2所,在校学生1320人,黄狮村小学、临坊希望小学、水口小学、余家墩小学为新建学校。拥有中学1所,现有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95人,教职员工34人。现有卫生院1家,村级卫生所8家,沙洲镇卫生院兴建于1998年,现有工作人员21名。医院配备B超、300毫安X光机、半自动生化仪、洗胃机、心电图机、新生儿抢救床、牙床、产床和手术台等设备,能开展常见急救、计划生育四大手术、妇产和下腹部手术等。农村合作医疗得到推进。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中心,做到“四上门、四到位”,重点抓生育、节育,提倡优质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机制,设立阳光基金,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率达到94.41%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89‰。全镇社会治安秩序稳定,积极开展创建“平安沙洲”活动,进一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遵纪守法和移风易俗风气已经形成,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森林防火、信访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文教卫生得到长足发展。现有小学7所,在校学生1140人,中学1所,在校430人,共有教职工120余人。近年来,加大了教育投入,对学校舍进行了全面改造,特别是中学改造投资达40余万元,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现有卫生院1家,村级卫生所8家,农村合作医疗得到推进。有线电视实现与县城联网。

名胜古迹

水口

沙洲镇东南10华里。【梅氏宗谱】明正统年间,梅云财从左坊(金溪)迁此,村落双溪汇口处,故名。土地革命时期(1933年),金南特区于此成立,金南县苏维埃政府设村内罗家大屋(已拆)。【道光南城县志】七十二都水口亦有县下、县背、后城、西门、城隍庙等地名,亦或系旧县址。(均无处可寻)

珀玕

沙洲镇以东12华里。明史载,此村为明代福建农民起义领袖邓茂七原籍。

艾家

位于沙洲村委以北2华里。明洪武年间,艾氏由东乡迁此,曾称艾家边。明画官黄赞夫妇合葬墓在该村过禾山,为县保护文物。(均无处可寻)

长源

位于沙洲境邓坊村以东3华里。明弘治年间,李氏由福建迁此。1933年1月8日,红白两军于此交战,即第四次反围剿长源庙之战,红1方面军5军团14军军长赵博生在战斗中牺牲。

金溪战役

黄狮渡(原属金溪)大捷和长源庙阻击战是金溪战役的一部分。

黄狮渡大捷

国民党在第三次“围剿”失败后,又于1932年夏,收集50万人向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红一方面在朱德、周恩来和王稼祥的率领下,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打通中央苏区与赣东北苏区的联系,决定再度北进。黄狮渡是一个丘陵地带,因地势险峻构成了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1932年12月31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发布黄狮渡战斗命令。1933年元旦,中央红军1、3、5军团共计3万余人,从黎川、资溪等地出发进入金溪县境。随同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到金溪的还有1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3军团军团长彭德怀,5军团政委萧劲光等。1月4日,红军在黄狮渡与敌人展开激战,至5日下午六时,击毙敌军1000多人,俘虏敌军官兵3000多人,并占领了金溪县城。1月8日凌晨4时,红军又与敌人在金溪崇岭短兵相接,红军伤亡较大。在关键时刻,军团首长亲临前沿阵地,上午11时,红军拿下了崇岭主峰。1月8日下午1时,敌军为了挽救败局,由浒湾增兵两个团,在长岗埠、枣树一带会合溃退之部队,据守大仙岭有利地形,构筑工事准备反扑。下午3时,红军大仙岭总攻开始,至9日凌晨,金溪战役全部结束。是役,红军共歼敌2000多人,俘敌4000余人,击溃敌军3个多师,缴枪4000多支。黄狮渡大捷,打乱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部署,扩大了闽浙赣苏区,为粉碎敌人的第四次“围剿”提供了有利条件。

视频

沙洲镇 党建+领创产业为脱贫攻坚闯新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