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沙棗樹(王世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沙棗樹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沙棗樹中國當代作家王世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沙棗樹

我對沙棗樹的認識,始於沙棗花香,對沙棗花香的情深卻緣於桂花之芬芳。 多年前的某晚,我在辦公室加班至深夜,拖着疲憊的身體走出辦公大樓。微風吹來,一股熟悉而清新脫俗之香撲鼻而來,當時頭腦中的第一反應:時至中秋,哪來的沙棗花香?後來得知是桂花飄香。我特意去觀看桂花、品味花香,原來桂花和沙棗花香味相似,只是我更愛沙棗花香,更崇敬沙棗樹。

後來,我對花香的感覺越來越不敏感了,這也許是年齡原因,也許是沙棗花和桂花香味「霸占」了我嗅覺空間的緣故。在我的嗅覺中,沁人心脾的花香,莫過於沙棗花和桂花。這兩種花一北一南,一悍一嬌,一野一園,不知什麼緣分使它們芬芳卻幾多相似。

令人費解的是,儘管沙棗花素有「沙漠桂花」之稱,但讚美者寥寥無幾;而生長在園林中的桂花,歷朝歷代文人騷客讚不絕口,溢美之詩詞數不勝數。比如,「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獨占三秋壓眾芳,何詠橘綠與橙黃。自從分下月中種,果若飄來天際香。」「絕憐月殿好根荄,流入人間次第開」……粗略估計,古代描寫桂花的詩詞遠超50首;而生長在北地戈壁荒漠的沙棗樹,雖然花香如桂,但待遇迥異,苦苦查詢,只發現清朝末年詩人伯魯有詩云:沙棗辭於丑,白楊相競高。這令我苦苦思忖箇中原因。我對這兩種花的認識時間,竟然相隔二十餘年。小時候,看到我家的自留樹地有一簇大小不一的樹叢:樹幹赭紅,樹枝灰白,樹葉不雅,樹形醜陋,樹身彎彎曲曲。木質堅硬,用於製作家具的難度大,被木匠鄙視為無用之材。當其它樹果子已掛滿枝頭,此樹才遲遲開花。而且,花香過於濃郁,在空曠的沙灘,百米外即可聞到,村民們說「這花香得讓人頭疼」,小孩子們則會掩鼻嘟囔「香得『臭』人」……此樹便是沙棗樹。 時至秋天,看着逐漸由青灰變成棗紅色的沙棗,小夥伴們急不可待。但因其枝條上長刺,不敢攀上樹上採摘,只能用樹枝打下來,用衣服襟子擦擦,着急地塞到嘴裡咀嚼。哎呀,澀!我們兒時哪裡懂得沒有經過霜打的沙棗味澀難吃。所以,一個冬天過去了,家鄉的沙棗往往仍會像小紅燈籠般懸掛在枝頭,隨風搖擺。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參軍到河西酒泉。初去種菜,看到一望無際的土地被沙棗樹隔成無數個方塊,不禁眼前一亮,心裡驚奇:河西不僅生長着茅盾筆下的白楊樹,也有沙棗樹!一種難以名狀的親切感油然而生。農場除了地畔的沙棗樹,還有成片的沙棗林。它們和農牧民、歷代戍邊將士一起堅守着夢想,視土地為生命,把守土當使命,發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千古絕唱!

在菜地勞動中午休息時,我到沙棗林觀景納香。在仔細觀察和牧羊人的介紹後,我對沙棗樹的認識更加深入了。沙棗樹生命力頑強,是鹽鹼地和沙漠的守護神,其側根發達,能生出很多根瘤,其中的固氮根瘤菌還能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枝條被沙埋後,易生長不定根,有防風固沙功能。

晚春初夏時節,沙棗花兒芳香,滿樹黃里透白,成為美麗景觀,以致北方不少城市開始把沙棗樹當作綠化樹。沙棗開花不爭春。花萼銀白、花瓣金黃,沙棗花雖然綻放晚,花形比不上桂花炫眼奪目,但開得大氣灑脫,開得時長。遠遠望去,英姿颯爽,在大漠戈壁隨風搖曳,不怕風吹雨打,不矯揉造作。

沙棗形似紅棗,味道沙而甜,卻從不與水果爭名炫酷。沙棗樹開花晚,果實成熟也晚,只有經霜後才顯示出與眾不同的味道特質。冬季,河西人家客廳的茶几上,除了水果之外,還會擺放一籃色澤鮮艷的沙棗。沙棗果渾身是寶,具有養肝益腎、健脾調經,增強胃蠕動改善消化不良的功能,能治療燒傷、燙傷及神經衰弱等疾病。據說沙棗果實中提取的膠質、鞣質的濃縮物,具有抗炎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腸炎。河西群眾鍾愛沙棗果,會變着花樣食用:用水浸泡後去掉核和皮,摻入發麵中蒸沙棗饃、烙沙棗餅……

小小的沙棗,能耐多着哩。去掉果肉的沙棗核,在清潔後刷上清漆,用絲線穿成門帘,掛在門上,既防蠅蟲,又增添色彩,是上好的工藝品。我至今還記得,當年營部管理員看着自己用沙棗木製作的棗紅色的菜板和菜墩,臉上綻放出自豪的笑容。難怪,小時候,我常常聽父親向人誇耀他用沙棗木製作的「沙木」擀杖。如今,沙棗木已登大雅之堂,做成擺件,製成形狀各異的觀賞石底座,擺在書房、客廳,平添不少雅致。

庚子年春節期間,我打理收藏多年的沙棗核門帘,又一次激起我再看看沙棗花之情。端午節期間,我回到老家,來到當年的自留樹地看沙棗花。老樹已乾枯,但根櫱分株繁殖,一簇簇大小不一的沙棗樹茂盛生長,沁人心脾的花香瀰漫飄過,拖拽着我美好的思緒一起飄向遠方……

我常常發出感慨,沙棗樹啊,你生不擇地,干不獻媚,枝不弄俏,花不爭春,果不炫功,默默無聞地奉獻着自己的生命,守護着北國並不富庶的[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