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沈自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沈自尹
出生 1928年3月 浙江镇海
国籍 中国
民族
母校 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职业 中西医结合学家
研究领域
医学

沈自尹 [1]>

  • 中西医结合学家 1928年3月生,浙江镇海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

人物经历 [2]

  • 1952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是年8月广州岭南医学院高师班学习,1953年8月返回上海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华山医院)任内科助教,1955年师从著名老中医姜春华教授,因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卓有成绩,1959年师徒共获卫生部颁发的“发扬祖国医学遗产”金质奖章。
  • 曾任上海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脏象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医教研室主任、华山医院中医科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评议委员、卫生部中药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上海中医学会副会长等职。现为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终身教授、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名誉所长、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上海市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卫生部第四届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及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杂志副总编等职,1995年评为上海市名中医,1997年10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沈教授非中医科班出身,但为发扬祖国医学精华,探索中西医结合之路,提高中医诊治效果,解除患者疾苦,在随师期间勤奋好学,虚心求教,系统学习中医经典与临床,如《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本草经》、《外台秘要》、《千金方》等著作,且不间断临诊,从实践寻找真谛,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遵古训:“博采众长”与师嘱:“不拘一格”,勇于创新,采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肾”与“证”的本质及中医治病原理,善于捕捉,善于提炼,从中提高升华有规律性的论点,先后发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微观辨证与辨证微观化”、“内科领域里中西医结合途径的初步探讨”、 “阴阳常阈调节论”、“肾阴肾阳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规律的初步研究”、“肾阳虚证定位研究”、“补肾和健脾在延缓衰老作用中的对比研究”、“中医补肾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研究”、“运用中医补肾法对顽固性哮喘患者长期服用皮质激素的撤除观察”等具有影响论文百余篇。编著《肾的研究》、《虚证研究》、《中医治则研究》、《中医理论现代研究》、《中医学》等有学术价值的著作十余部,引起国内、外的关注,推动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发展。
  • 为我国培养出第一个中西医结合博士,已培养博士生3名,硕士生7名,博士后1名,现在研博士后1名,临床带徒1名。在中西医结合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威望。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共产党领导,品德高尚,治学严谨,曾多次被评为院、校、市级先进医务工作者及先进教育工作者。
  • 1990年起多次应邀赴日本、香港、澳大利亚讲学与出席国际性学术会议。受日本文部省聘请为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客座教授并讲学与科研1年。

学术观点

一、辨病与辨证灵活结合

  • 中医治病的主要手段是“辨证论治”,所以“证”为中医精华所在,但西医对证不了解很难接受,这样既影响中医事业发展,又影响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沈教授为此进行不懈努力,以大量的临床实例和科学实验,取两种医学理论体系之长,认为对于某一个病种或某一个病人,在深入了解其病因、病理、生理、生化的特殊变化以及疾病发展中的证型演变,从中、西医两个方面理论高度辨别剖析,在病与证处找结合点,取长补短,明确现象与本质,从病证处找结合点,或舍病从证、或舍证从病,病证互参,能有效地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如无黄疸型迁延性肝炎或慢性肝病是内科常见病,多见病毒感染后肝细胞炎性肿胀以致肝内血流不畅肝脾肿大等病理变化,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采用保肝姑息疗法,许多患者因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而发展为肝硬化。中医认为肝病是由于湿热内蕴,或肝郁气滞致气血运行不畅久之可入络形成症瘕结聚。沈教授认为肝病多由湿热蕴结肝胆引发,湿热之邪又易耗气阴,气阴受损使肝病愈加缠绵难愈,久则症瘕结聚形成。湿热之邪不去,患者难以康复,针对这种情况,沈教授根据中医治病求本的治则,舍病从证,确立清热利湿、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则,辨证用药。若迁延性肝炎或慢性肝病兼有活动性变化ALT升高者,临证以湿热多见,当先清热利湿,用龙胆泻肝汤或丹栀逍遥丸加垂盆草、板蓝根、茵陈、虎杖、广藿香等,待ALT降至正常,湿热化解后再选用补气的党参、黄芪,养阴的鳖甲,补血活血的当归、丹参,清热燥湿的苍术、陈皮,如B超提示肝内光点增粗密,或有肝硬化,或有脂肪浸润趋势,取《金匮要略》下瘀血汤之意,或选桃红四物汤,加软坚的鳖甲、炮山甲、牡蛎等药调治。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活血化瘀药具有抗纤维化作用。按上法进行治疗病情往往能得以有效控制,有部分患者还能在短时间内肝功能恢复。再如慢性肾炎与肾病综合征的增殖型、混合型,在中医辨证归属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多见,但按此证论治,在消除蛋白尿的效果方面收获甚微。然而通过从西医对其病理认识是由于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以致管腔狭窄,并有纤维蛋白栓子的阻塞等变化。虽然其临床并无明显瘀证的现象,但从其病理机制来分析其有瘀证的本质,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舍证从病,用活血化瘀兼以清热凉血法治疗,使尿蛋白流失得以明显改善。
  • 沈教授以西医的“病”为径,中医的“证”为纬,在径纬交叉处找到中西医结合点,提出辨病和辨证灵活结合的学术观点取两种医学理论体系之长,或舍病从证、或舍证从病、或病证互参具体方法,一方面改变中、西医简单相加局面,更重要的是弥补中、西医对疾病认识的片面性,有效地提高中医识病与治病水平,同时为发展中医,开创中西医结合道路及形成中西医结合理论奠定了基础。

二、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有机结合

  • 中医辨证着重于功能方面来认识。沈教授认为任何功能改变必然以形态、代谢改变为基础,“证”亦必有其微观的表现和物质基础,功能与形态、代谢是统一的。如何从功能改变证实形态、代谢改变,从而阐明“证”的物质基础。在临床上收集辨证素材的过程中,沈教授引进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医学先进技术,微观地认识机体的形态、代谢变化和功能特点,更完整、更准确、更本质地阐明“证”的物质基础。在中医的宏观辨证基础上用微观指标认识与辨别“证”,综合多方面微观辨证的信息,从而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如对于哮喘防治研究中,沈老师发现有些哮喘患者无肾虚的临床表现,但其肾上腺皮质有类似肾阳虚隐潜性变化,故其本质仍属肾阳虚范畴,采用温补肾阳方法后,有效控制哮喘疾病复发。
  • 微观辨证介入中医领域,不仅弥补宏观辨证靠肉眼观察事物方法之不足,也是治病求因、治病求本更为具体化一种有效措施。而且对中医辨证向科学化、客观化纵深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为“证”本质的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方法。沈教授的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有机结合学术观点,是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和突破,其丰富辨证论治内涵,使辨证论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以肾本质研究为核心,发扬中医整体调节优势

  • 沈教授自50年代始,从异病同治方法中找到肾阳虚证的物质基础¨D¨D尿17羟含量低下,初步说明肾的功能的变化是有物质基础的,同时亦提示维持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正常地合成、分泌、代谢很可能是中医肾的一项重要功能,这一发现是开创了中医脏腑本质现代研究的先河;60年代按照逆向思维方法逐步证实肾阳虚证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存在不同程度功能低下,表明了“证”亦是有物质基础的,对中医证本质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到70年代在垂体-肾上腺轴变化中创立“阴阳常阈调节论”学说,阐明阴阳对维持或调节机体动态平衡作用机理同时论述阴阳平衡须建立在正常的阈值之上,证实阴阳有其物质性及其规律性;80年代再从同病异证组的对比方法中论证肾阳虚证的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性腺轴也存在不同层次功能紊乱,证明了肾阳虚证不仅表现为肾上腺轴功能紊乱,而且在多个靶腺轴的不同环节有不同程度的隐潜性变化,由此推论肾阳虚证的主要发病环节可能在下丘脑或更高中枢。同时以老年人和肾阳虚证者在两个靶腺轴上的对比研究结果提出衰老是生理性肾虚、未老先衰是病理性肾虚的学术观点,这一观点对补肾药抗衰老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方法;90年代最终引进当今最先进的分子生物检测手段,以三类不同药物验证的对比方法,确立肾阳虚证调控点定位在下丘脑(或更高中枢),这一观点再一次论证了“肾阳虚证”有特定物质基础。同时也阐明中医基础理论科学性,增添中医说理的工具,更重要是促进中医现代化的发展,使中医能用科学的语言与世界医学交流,使中国传统医学走向全世界。

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

  • 率先对中医称为命门之火的肾阳进行研究,发现肾阳虚证病人,其反映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尿17-羟皮质类固醇值明显低下,经补肾中药治疗可以恢复正常,这一结果得到国内7个省市以及日本高雄医院等研究单位的重复与公认;通过对同病异证组进行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的对比研究,推论肾阳虚证主要发病环节在下丘脑,这一成果的意义是首次用现代科学方法在国际上证实肾阳虚证有特定的物质基础;通过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证实唯有补肾药才能作用并提高下丘脑的双氢睾酮亲和力及CRF基因的表达,对肾阳虚证达到能定性、定量以至将主要调节中枢定位在下丘脑提出多方面的有力证据。

主要奖项

  • 1979年获全国医学卫生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 1981年分别获卫生部乙级科技成果奖;
  • 1983年分别获卫生部乙级科技成果奖;
  • 1985年分别获卫生部乙级科技成果奖;
  • 1987年分别获卫生部乙级科技成果奖;
  • 1992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
  • 1996年还获得建国以来第一个以民间形式对国际上所取得的中医药重大成果并达到首创与公认的开拓者进行奖励的广州仲景中医药杰出成果奖。

参考资料

  1. [1]中国科学院
  2. [2] 中医世家网-沈自尹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