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沁園春·孤館燈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沁園春·孤館燈青

沁園春·孤館燈青 作者:蘇軾


原文

沁園春·孤館燈青 [宋] 蘇軾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雲山摛錦,朝露漙漙。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區長鮮歡。微吟罷,憑征鞍無語,往事千端。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閒處看。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斗尊前。 [1]


譯文

孤零零旅舍燈光青冷,厭聽這荒野雞鳴,收拾起旅枕殘夢。曉月漸漸淡去了白絹似的皎潔,微亮的晨霜一片晶瑩;山上雲白如展開的錦緞,朝露點點與晨光輝映。人世間的行程沒個盡頭,有限的是這勞頓的人生。似這般無足稱道的平庸,難得有歡愉的心境。我這裡獨自低吟罷,征鞍上,悄無聲,許多往事涌心中。 當年我們風華正茂,同時客居在汴京,如同陸機、陸雲兄弟,初到京城還年輕。幸有妙筆在手文思敏捷,詩書萬卷在胸,自以為輔佐聖上使其成為堯舜,該是星月同輝,事業必成。其實重用與否在於時勢,入世出世須由自己權衡。不妨閒處袖手看風雲,少不得那分明哲與淡定。好在你我身體康健,只須終年悠閒遊樂,姑且杯中尋醉慰平生。

注釋

沁園春:詞牌名,又名《壽星明》、《洞庭春色》等。雙調一百十四字,平韻。 孤館:寓居客舍住的人很少。燈青:點着燈起床,燈發着青光。 野店雞號:說明走得早。野,村落。 旅枕:喻旅店的睡眠。 月華收練:月光像白色的絹,漸漸收起來了。 耿耿:明亮的樣子。 摛(chī)錦:似錦緞展開。形容雲霧繚繞的山巒色彩不一。 溥溥(tuán):露多的樣子。一說為露珠圓的樣子。 世路:人世的經歷。 勞生:辛苦、勞碌的人生。 區區:渺小,這裡形容自己的處境不順利。鮮,少。 微吟:小聲吟哦。 憑征鞍:站在馬身邊。詞題小序說「馬上」,作者騎着馬行進。 千端:千頭萬緒,猶言多。 共客長安:兄弟二人嘉佑間客居沐京應試。長安,代指汴京。 二陸:指西晉文學家陸機、陸雲兄弟。少年,年紀輕。 筆頭千字:即下筆千言之意。 胸中萬卷:胸中藏有萬卷書。形容讀書很多,學識淵博。 致君:謂輔佐國君,使其成為聖明之主。 行藏(cáng),意為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隱。 袖手:不過問。 優遊卒歲:悠閒地度過一生。 且斗尊前:猶且樂尊前。斗,喜樂戲耍之詞。尊,酒杯。

賞析

這首詞由景入情,由今入昔,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人生遭遇的不幸和壯志難酬的苦悶。   上闋一開篇,作者便以「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以及「月華收練,晨霜耿耿;雲山摛朝露漙漙」數句,繪聲繪色地畫出了一幅旅途早行圖。早行中,眼前月光、山色、晨霜、朝露,別具一番景象,但行人為了早日與弟弟聯床夜話,暢敘別情,他對於眼前一切,已無心觀賞。此時,作者「憑征鞍無語」,進入沉思,感嘆「世路無窮,勞生有限」。為此,便引出了一大通議論來。作者追憶:他們兄弟倆,「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詞里的「二陸」用來比自己和弟弟蘇轍。當年,他們兄弟倆俱有遠大抱負,決心象伊尹那樣,「使是君為堯舜之君」(《孟子》中語);像杜甫那樣,「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以實現其「結人心、厚風俗、存紀綱」(《上神宗皇帝書》)的政治理想。而且,他們兄弟倆「筆頭千字,胸中萬卷」,對於「致君堯舜」這一偉大功業,充滿着信心和希望。撫今追昔,作者深感他們兄弟倆現實社會中都碰了壁。為了相互寬慰,作者將《論語》「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孔子家語》「優哉游哉,可以卒歲」,以及牛僧孺「休論世上升沉事,且斗尊前見在身」詩句,化入詞中,並加以改造、發揮,以自開解。結尾數句,作者表示自己懷才不遇的境況下,要避開政治鬥爭的漩渦,以從容不迫的態度,姑且保全身體,飲酒作樂,悠閒度日。整首詞,除了開頭幾句形象描述之外,其餘大多是議論、成為一篇直抒胸臆的言志抒情之作。   這首詞的議論、抒懷部分,遣詞命意無拘無束,經史子集信拈來,汪洋恣肆,顯示出作者橫放傑出的才華。詞中多處用典:「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四句,化用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詩句。」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斗尊前「三句,」優遊卒歲「語出《左傳·襄公二十一年》中魯國大夫叔向被囚後」優哉游哉,聊以卒歲「的話:」且斗尊前「,化用杜甫《漫興》中」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的詩句。作者將上述典故靈活運用,推陳出新,生動地傳達出自已的志向與情懷。   這首詞的脈絡清晰,層次井然,迴環往復,波瀾起伏,上片的早行圖與下片的議論渾然一體,貫穿一氣,構成一個統一、和諧的整體:頭幾句寫景,以「孤」、「青」、「野」、「殘」等字眼傳神地渲染出早行途中孤寂、淒清的環境和心境。「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一句,由自然景色轉入現實人生。其後,詞作由景物描寫而轉入追憶往事。「用舍由時,行藏我」,由往事回到現實。結拍數句表明作者已從壯志難酬的苦悶中擺脫出來,獲得了內心的平靜和慰安。全詞集寫景、抒情、議論為一體,融詩、文、經、史於一爐,有形象的景象描寫,有抽象地論說政治,又在議論中發表了自己的人生觀和人生態度,抒寫了沉鬱惆悵的心境,文思連貫,一氣呵成,體現了卓絕的才情。   這一詞調,上片十一個四言句,下片八個四言句,多處用對仗,句法比較工整,而且,在許多整齊的句子之間,還穿插了幾個長短句,如三言句、六言句、七言句和八言句,長短相間,參差錯落。這個詞調適合於以賦體入詞,但又最忌板滯,它不同於短篇令詞,也不同於一般長調,是個較難駕馭的詞調。兩宋詞人當中,辛棄疾填了九首,劉克莊填了二十五首,陳人傑填了三十一首,這算是較為罕見的。許多名家,比如柳永李清照周邦彥姜夔、史達祖、張炎等,都不見填制。但是,此調格局開張,掌握得好,卻可造成排山倒海之勢,收到良好的藝術效果。   蘇軾這首《沁園春》詞,上片寫景,一下子羅列了七個四言句。前三個四言句,「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句式相同,三腳並立。後四個四言句,「月華收練,晨霜耿耿;雲山摛錦,朝露」,組成「扇面對」,由「漸」字構成領頭格,貫穿到底。七個四言句組織綿密,構成了一幅整體的畫面。緊接着,「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仍用四言對句,「征鞍無語,往事千端」,也是四言句。這十一個整齊的四言句,除了靠「漸」、「憑」兩個領格字提攜,還由兩個長短句「似此區區長鮮歡」及「微吟罷」,在當中輾轉運氣。於是,十一個四言句,就不至於像是拆開來的七寶樓台,不成片段。下片八個四言句略有變化。前四個四言句,不再用「扇面對」,其中,「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自成對仗,「致君堯舜,此事何難」二句不對。其餘與上片大致相同。這段議論,先由換頭「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兩個長短句敘事,承接上結所提「往事」,然後鋪排議論。領格字「有」,從字面上看,僅管領「筆頭」「胸中」二句,但「有」字下面的六個四言句,詞意還是相貫通的,六個四言句之下,直接「袖手何妨閒處看」,還是具有一定氣勢的。最後,由一個三言短句「身長健」停頓蓄勢,「但」字提攜、轉折,帶上兩個四言句「優遊卒歲,且斗尊前」,為全詞作結。   總之,《沁園春》詞是蘇軾以詩人句法入詞的嘗試,已稍露東坡本色。但這首詞在藝術上仍有某些不足之處,如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詞作比較,就覺得《沁園春》以抽象的說理議論代替具體的形象描述,不如以情動人之作,具有那麼大的感人力量。比如「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斗尊前」與「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意思相近,但前者總不及後者那樣有意境,那樣耐人尋味。

創作背景

 蘇軾與其弟蘇轍兄弟情深,任杭州通判期間,其弟在濟南為官,相思甚切,為接近親人,向朝廷請求到密州任職,得准改任密州知州,熙寧七年(1074)起程赴密州。這首詞便作於由杭州移守密州早行途中。[2]

作者簡介

蘇東坡,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舉進士,復舉制科。治平中,入判登聞鼓院。熙寧中,上書反對王安石新法,遷通判杭州,徙知徐、湖等州。因作詩諷新法,被捕入御史獄,貶黃州團練副使、安置黃州。元祐初,授翰林學士,四年(1089),出知杭州。召入為翰林學士承旨,旋出知潁州,徙揚州。以兵部尚書召還,改禮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哲宗親政,出知定州。紹聖初,御史劾其譏諷先朝罪,貶寧遠軍節度副使,安置惠州,再貶昌化。徽宗即位後赦還,病死於常州。追諡文忠。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著有《東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內製》十卷、《外製》三卷及《和陶詩》四卷等。[3]

參考文獻

  1. 沁園春·孤館燈青,詩詞名句網
  2. 沁園春·孤館燈青,古詩文網
  3. 蘇軾,國學大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