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汪正夫為人撰墓誌有中金之贈因以二絕戲之·寶字奇文刻夜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汪正夫為人撰墓誌有中金之贈因以二絕戲之·寶字奇文刻夜台》是北宋文學家鄭獬的作品之一。

鄭獬(1022—1072),宋安州安陸人,字毅夫,一作義夫。仁宗皇佑五年進士[1]第一。通判陳州,入直集賢院。英宗治平朝,判三班院。神宗初,拜翰林學士,權發遣開封府。不以新法治獄,忤王安石,出知杭州,未幾徙青州。時方散青苗錢,以不忍使民無罪而陷法網,上奏免青苗法,後引疾乞閒,卒。有《鄖溪集》。

汪正夫為人撰墓誌有中金之贈因以二絕戲之·寶字奇文刻夜台

思想人格

鄭獬作為一個封建社會中的傳統士大夫,有一種強烈的民本思想,處處關心民生疾苦,為國分憂解難,不負重望。王得臣《麈史》云:「神文重於選士,皇祐五年廷試,既考定,前一日取首卷焚香祝曰:'願得忠孝狀元。洎唱名,乃鄭獬也。

故鄭獬啟曰:「何以副上心忠孝之求!」他的不少詩即是這種為國為民思想的反映,如描寫自然災害給人民帶來苦難的有《滯客》、《捕蝗》等,描寫下層人民受壓迫的苦難有《采鳧茨》、《道旁稚子》等,這些詩和白居易的新樂府[2]在思想情感上是相通的。鄭獬在做地方官時,由於他關心民生疾苦,正直率真,敢為民請命,所以深受人民的愛戴。

相關評價

錢鍾書先生在《宋詩選注》中稱鄭獬「做官以直率著名,敢替人民叫苦」。王安石青苗法行,由於種種原因,在執行過程中確有很多人深受其害,鄭獬在地方上親眼看見了青苗法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寫下了《乞罷青苗法狀》。

當他對時局無能為力卻又不忍心看着人民受苦時,便引疾乞閒,這種精神不得不令人欽佩。與鄭獬同時代人徐積在《節孝集》卷十《贈鄭毅夫》中對他作了一個很好的概括:「致主濟民道未完,白衣卿相且盤桓。龍頭已是輸君早,更向麒麟閣上看。」

視頻

汪正夫為人撰墓誌有中金之贈因以二絕戲之·寶字奇文刻夜台 相關視頻

【專升本·語文·文學常識】宋代文學之北宋人物履歷
古代的「翰林學士」具體是什麼官職,為什麼連宰相都害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