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苏省无锡江阴高新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江苏省无锡江阴高新区(调研)原图链接来自 中国江苏网 的图片

江苏省无锡江阴高新区》前身为江阴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2002年省委、省政府赋予国家级开发区的经济审批权和行政级别,2011年经国务院批复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更多的是着眼于产业发展规律。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对于“高新区”的介入甚至都细化到了产业的指导目录,也就是说,哪个地方的高新区应重点发展何种产业,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园区介绍

江阴高新区行政管辖面积53平方公里,为江苏省44个国家级开发区平均面积的1/3,然而这个看起来面积较小的“弹丸之地”却是江苏的一个重要工业基地。

这里是特钢、钢帘线、麦芽加工等领域的全国最大甚至世界顶级的生产企业和生产基地。同时,全球最大的钢帘线生产企业、全球最大的光伏太阳能硅切片超硬复合耐磨切割丝研发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单体特钢生产企业、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主板电路板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麦芽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特钢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钢丝绳和大桥缆索生产企业、全国最大的半导体封装测试企业等都落户于此。

县级市的国家高新区

江阴是乡镇企业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这里乡镇企业的创业精神、创业文化和创业氛围非常浓厚,成长了一大批靠自主创新走出一条内生性增长道路的优秀企业。

2011年6月,江阴高新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复,成为继昆山高新区之后的全国县级市第二家国家高新区。2014年10月,国务院批准江阴高新区等8个国家高新区和江苏工业园区共同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5年全区GDP达698.2亿元,同比增长8.15%。目前,全区已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11家;培育了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企业12家,其中超百亿元企业5家;入选中国500强企业2家。在全省136家省级以上开发区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中,江阴高新区的排名已从2011年的第19名上升到第9名。

作为一个在县级城市的国家高新区,江阴高新区曾经面临着城市能级小、空间制约和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等问题。针对自身劣势,江阴高新区多年来走出了一条有江阴特色,发挥江阴优势的高新区转型发展的道路。江阴高新区按照市场规律,充分发挥企业主体,聚焦各类创新资源,同时聚焦于实现产业化的重大项目、打造创新型的领军企业、建设有区域特色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发展企业五条路径

在企业怎么走这个问题上,江阴高新区有着非常明显的五条导向路径:产业链招商策略、产业链高端延伸、跨国并购、自身技术改造、重大成果产业化。

其中,产业链招商策略,即以重特大项目的持续落地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五年来,高新区先后引进重大项目75个,总投资1144亿元。特别是总投资15亿美元的兴澄世界顶级钢板深加工、总投资12亿美元的中芯国际集成芯片、总投资75亿元的长电科技高脚位集成电路、总投资70亿元的华泰汽车6AT自动变速器、总投资104亿元的华泰新能源整车及发动机、总投资15亿美元的世茂旅游综合体、总投资142亿元的科技金融街区等项目的落地,为高新区打造千亿级特钢新材料及金属制品产业集群、千亿级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500亿级微电子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以及千亿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在产业链高端延伸方面最显著的例子就是长电科技。此前,作为中国最大的集成电路封测企业,规模排名全世界第六的长电科技发展遇到很大的瓶颈,一是技术,二是客户的认定,尤其是得不到高通等世界一流企业的认定,因为该企业链条就只在封测领域,仅仅是一个孤伶伶的生产基地。

2014年,长电科技与中芯国际(中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合作,加快全球晶圆产能向中国集中的步伐;2015年10月,长电科技以7.8亿美元成功并购世界排名第四的半导体封测企业新加坡的星科金朋,这不仅仅提高了其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的技术水平,也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奠定在全球即成电路封测领域的龙头地位,当然也获得了高通的认可。目前,长电科技已跻身全球封测行业前三。

高新区发展历程

高新区发端于1988年国务院启动的“火炬计划”,所以有的高新区起名为“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间,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的基本国策,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资金和廉价劳动力推动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于是1988年6月,总设计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该计划的两项核心内容就是“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创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和条件,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北京诞生[2],当时名称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简称北京试验区。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关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国已有156家高新区。

视频

江苏省无锡江阴高新区 相关视频

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宣传片
江阴高新区风和医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