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原图链接来自 腾讯网 的图片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前身为国立社教附中,1941年建校于四川青木关,1946年迁址江苏丹阳孔庙(现址)。近七十年办学,省丹中历经沧桑,却桃李满园,人才辈出。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负有盛名的江苏省重点中学、模范中学,是首批通过省级验收的国家示范高中和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被列入《江苏省名校录》和《中国著名中学录》,被媒体评为中国大陆首批百强中学,2007年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1]

教学思想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丹阳高级中学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将对教育教学观念、模式、内容、方式和制度的变革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使各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在教育工作中把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加大工作力度,以教育信息化推动省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表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第15条中指出“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在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重点支持下,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全社会的努力推进下,各个层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必将得到迅猛发展,这将会大大加快教育事业的腾飞,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根据中央、省、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意见”和市“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制定了丹阳高级中学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

指导思想

丹阳高级中学的教育信息化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丹阳市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及学校“十五”发展规划,以“办现代化教育、建网络化校园、创学术型名师、育创型人才”为发展理念。以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为关键,以信息设施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应用和人才队伍的培养为重点,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校管理水平,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提出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并使之成为学校贯彻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新增长点。

办学目标

“十五”期间,丹阳高级中学建成以图书馆为中心,采用星型网络结构,千兆为主干,百兆到桌面的现代化校园网,并建立自己的学校网站。主要实现以辅助教学、自主性学习为主的多媒体网络学习与教学环境;基于Internet的网上虚拟省丹中,实现远程教学;建设一个庞大、实用、具有丹中特色的资源库应用系统;形成学校级的教学、行政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课件管理、制作系统,资源收集、制作、管理系统等。实现计算机网络覆盖各办公室、教室及实验室、活动室相互联通、开放的宽带教育教学信息网;网络计算机机硬件基础设施设备比较完善;网上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应用便捷;形成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现代信息技术及教育偏差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和网络模式的研究取得阶段成果;信息技术基本普及,确保丹阳高级中学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处于全市、全省领先水平[2]

视频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相关视频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高二(15)班活力团支部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师生同升国旗共唱国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