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江苏甪直 古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江苏甪直古镇,地名历史。[1]甪直(lùzhí)镇隶属于江苏苏州市吴中区,是一座与苏州古城同龄,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中国水乡文化古镇;该镇位于苏州城东南25公里处,是吴中区的东大门,北靠吴淞江,南临澄湖,西接苏州工业园区,东衔昆山南港镇。


截至2014年,甪直镇版图总面积75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总人口20余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7万人。


甪直镇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全国环境优美镇 、全国重点镇 、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江苏省百强乡镇 、外向型经济明星镇 、江苏省卫生镇 等称号。2014年,甪直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00.46亿元,比2013年增长7.64%。


故事内容 

原图链接江苏甪直


历史沿革


据甪直地区史前出土文物考证,大约在6000年前这里就有先民聚居。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设立吴县,境域隶吴县。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吴县分置长洲县,境域属长洲县。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境域分属依仁乡、吴宫乡、苏台乡。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后,境内分属依仁乡(仁义里)、吴宫乡(宝座里)、苏台乡(贞丰里)。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六直(今甪直)富昌桥西南设巡检司署,移驻六直。


清雍正二年(1724年),析长洲县地置元和县,境域分属元和县依仁乡仁义里东19都,吴宫乡宝座里上、中、下20都,苏台乡贞丰里北 26都。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设元和县丞分防厅。


民国元年(1912年)一月,将清代苏州府吴县、长洲县、元和县合并为吴县;境内置甪直乡,隶属吴县。


民国十七年(1928年),撤甪直乡自治所,建甪直乡镇局。


民国十八年(1929年)八月,撤甪直乡镇局,建吴县第十(甪直)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十一月,甪直沦陷。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三月,伪吴县知事公署建立甪直乡公所。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三月,伪吴县政府恢复第十区建置。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四月,镇北镇和中南镇合并为甫里镇,八月十五日,抗日战争胜利,恢复吴县第十区建置。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二月,区、乡并编,包括建淞南区,原周庄区全部和郭巷区部分地区,治所驻甫里镇。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二月,并编乡镇,淞南区辖1个甲等乡镇(甫里镇)和 2 个乙等乡镇(陈墓乡、楚伧乡),五月,淞南区和淞北区并合为吴淞区,区署设在甫里镇。


1949年5月4日,境域解放,成立吴县淞南区人民政府,同年改建新乡,区政府驻在甫里镇。


1950年3月,淞南区改名甪直区,区政府驻在甪直镇。


1954年11月,划吴县甪直区管辖的甪直镇为县直属镇,建甪直镇人民政府。


1958年10月,撤乡并镇,淞南乡与甪直镇合并成立吴县淞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61年10月,镇社分开,划吴县淞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管辖的甪直镇为县直辖镇。


1969年3月,甪直镇与淞南人民公社合并,成立吴县淞南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0年7月,淞南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更名甪直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1年10月,甪直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更名甪直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3年8月,实行政社分立,建立甪直乡人民政府,甪直人民公社称经济联合委员会。


1985年10月,实行镇管村建制。甪直乡人民政府更名甪直镇人民政府。


1995年6月8日,吴县撤县建市,甪直镇隶属吴县市管辖。


2001年2月28日,撤销吴县市,设立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甪直镇隶属苏州市吴中区管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甪直镇下辖甫里社区、保圣社区2个社区,淞南村、淞港村、淞浦村、澄北村、澄湖村、澄东村、甫南村、甫港村、甫田村、江湾村、瑶盛村、澄墩村、长巨村、三马村、前港村、湖浜村1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甪直镇呜市路21号。


地理环境

位置


甪直镇位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城东南25公里处,是吴中区的东大门,北靠吴淞江,南临澄湖,西接苏州工业园区,东衔昆山南港镇。甪直镇版图总面积75平方公里,地理坐标范围在北纬31°10′30′′-31°18′50′′,东经120°43′50′′-120°53′58′′之间。


地质地貌


甪直镇的地层属三叠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境内为风化剥蚀区。白垩纪晚期,甪直-吴江-南浔一带形成断陷盆地,沉积了内陆湖泊相的红色砂岩、砂砾岩、砾岩、粉砂岩(白垩系上统浦口组),盆地中心沉积厚度千余米,该地层出露于吴中区胥口镇蒋墩村。甪直境内属风化剥蚀区,地质构造属唯亭-昆山断裂,位于唯亭至昆山一线南侧,呈北偏东75度方向延伸,长30公里,为一向南倾斜的高角度正断层。东至嘉定一带,西被湖州-苏州断裂带截断,为甪直断陷的北界。断裂南倾的甪直,第四系、第三系和白垩系沉积厚度大于1公里。


甪直的地形地貌为太湖沉积平原,属苏州东片的湖荡水网平原。地势低平,海拔3-5米,自西向东微微向上倾斜。西部及湖荡周围地势略高,在4-5米间,吴淞江沿岸在3-4米间,处于正常水位与洪水位之间。镇内水网稠密,湖泊众多,河港泾浜将地面分割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地块,水面占陆地面积30%以上。甪直镇所处位置属于扬子准台地,下扬子钱塘褶皱带,境内地质构造极为发育。区域内地质状况良好,为壤质黄泥土类型,地耐力一般在每平方米12吨左右。地震烈度小于6度。


气候


甪直镇域为平原水网地区,属中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过渡类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雨季明显和无霜期较长的特点。


春季自4月初至6月中旬,约70天。特点是冷暖交替,气温缓慢回升,天气多变,时有暴热骤冷,春雷晚霜。雨日最多,但降水量不会太多,占全年的30%。


夏季自6月中旬至9月下旬,历时100多天。特点是气温高,每年大暑节气为最热;雷电多,有时还有晴天霹雳,伤害人畜和建筑物;梅雨季节降水量全年最多,占全年的35%。


秋季自9月底至11月底,约60天。特点是台风较多,冷空气趋于活跃,暖空气势力渐减,降温迅速。


冬季从11月底起北方冷空气开始南下,气温下降,一般每年要有三四次寒潮来临有的年份还要多一些,反反复复,要到翌年3月底或4月初才结束,约120天。特点是气温低,每年以小寒、大寒两个节气为最冷;降水量少,只占全年降水总量的15%左右。


人口民族


甪直镇民族以汉族为主。截至2014年,该镇常住总人口20余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7万人。


自然资源

水资源


甪直镇水资源以地表水资源为主,镇域四面有澄湖、阳澄湖等5个湖泊环抱,镇域内的河流直通周边吴淞江等6条河道。


土壤资源


甪直镇地处吴淞江、澄湖半高田地区,土壤以壤质黄泥土为主,湖积母质受吴淞江冲积泛滥物质的影响,土壤质地一般为重壤土。土体为A-P-W-Bg构形,黏粒20%-25%,物理性黏粒50%-60%;少数质地轻的黄松土,黏粒含量一般在20%以下,物理性黏粒不超过50%。土壤剖面分异度比平原黄泥土更少。渗渍层垂直节理发育不够明显,胶膜较薄,铁锰物质比圩区黄泥土多。有夹沙层、沙底层和埋藏乌泥层。澄湖边缘和近村西塘、庆丰、西庄、碛砂、郭巷等村为少量黄沙土和青沙土。还有少部分为青泥土,境域西部低洼地区如公田、秀篁、东关、板桥、凌港等村有青紫泥土和烂田青泥土。


植物资源


甪直的植被主要是平原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另有少量竹子和常绿、落叶树木。


平原沼泽植被有芦苇群落和菰群落。芦苇群落分布于湖泊、池塘、吴淞江和溪沟边缘。菰群落分布在各地水边、河湾内,新中国成立前野生的较多,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为栽培群落,各村都有种植。20世纪末,菰类水生植物作为河道垃圾被打捞清理。


水生植被由沉水、浮水和挺水型植物组成。沉水植物群落主要是藻类,分布在沿岸浅水处,池塘水域中。浮水植物群落有浮萍群落、紫萍群落、野菱群落、水葫芦群落和水浮莲群落等,这种群落生长较快。挺水植物群落有慈姑群落和莲群落,是栽培植物,节节草群落是水稻田的杂草群落。


常见的常绿树有松柏、冬青、香樟等,落叶乔木有杨柳、梧桐、榉、榆、槐等。至2010年,镇内栽培的乔木品种主要有香樟、广玉兰、杜英、女贞等,灌木品种有桂花、茶花、樱花、海棠、石榴等。


竹林大多为淡竹林、哺鸡竹等。在90年代前,大都农村住宅后有竹园。后来逐步减少。至2010年,成片的竹园已很少。


旅游

陆龟蒙遗址


陆龟蒙遗址位于白莲寺遗址西。宅园原有清风亭、光明阁、杞菊畦、双竹堤、桂子轩、斗鸭池、垂虹桥、斗鸭栏等小八景。宋代时,改称陆龟蒙祠(亦称陆公祠,甫里先生祠)。元末,陆龟蒙裔生陆德原,在祠内创办甫里书院。2010年,遗址内有斗鸭池、清风亭、东、西垂虹桥、两只武康石饲鸭槽(唐朝原物)。陆龟蒙衣冠冢占地约1亩,封土高1.2米,墓前有石碑,题"唐贤甫里先生之墓",还有一块碑是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立,题为"唐贤甫里先生鲁望公之墓"。


叶圣陶纪念馆


叶圣陶纪念馆位于保圣寺西南,粉墙黛瓦的正门额上镌有赵朴初题书石绿色大字"叶圣陶纪念馆"。馆内所有建筑布局均保持原貌,有四面厅、鸳鸯厅、女子部楼、生生农场等。这里是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工作过的地方。1988年2月,叶圣陶在北京逝世。甪直人民为了表示对他的崇敬和怀念,把当年他执教的旧址重行修建,辟为叶圣陶纪念馆。2000年,甪直镇人民政府投资265万元扩建叶圣陶纪念馆。


甪直历史文物馆


甪直历史文物馆位于保圣寺东区。2004年1月开馆,共两层,面积350.4平方米。馆内主要展出甪直澄湖遗址出土文物。陈列了不同时期、形态各异的水井、良渚文化时期的提梁壶、西周时期的陶尊、东周时期的铜削等文物,距今5500年的原始村落模型,展示了甪直先民五千多年前生产、生活的情景。2010年5月,文物馆从保圣寺移址至江南文化园展出。


参考资料 

  1. 甪直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