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江南·千灯古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江南·千灯古镇

古镇位于长江三角洲,隶属江苏省。于昆山市南15公里,东接上海青浦区,距上海虹桥机场 30公里;西邻苏州,离苏州市中心35公里。

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保存著完好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景致。是昆曲的发源地。千灯原名“千墩”,名出吴越争霸。

镇上有七座建于明清时期的拱形环龙石桥横跨与镇中河道千灯浦之上。重要景点有顾炎武故居、顾炎武墓地、千年古塔- 秦峰塔、顾坚纪念馆。[1]

2008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景点

桥是千灯水乡文化的精华和缩影,三孔石拱桥为“恒升桥”,恒升取步步高升意,为清代特色。 [2]

三桥邀月

三桥连袂而筑,分别呈现宋、明、清三代的不同特色。东边的小桥叫方泾浜桥,因河名方泾浜而得名,为明代特色;中间横跨尚书浦上的三孔石拱桥为恒升桥,恒升取步步高升意,为清代特色;西岸一座小巧玲珑的木桥是鼋渡泾桥,为宋代特色。三桥有一美丽的名字,称为“三桥邀月”。

秦峰塔

秦峰塔,又称释迦佛塔,位于千灯镇尚书浦西岸,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由里人王束捐宅,僧从义开山,建波若寺,里人王珏捐宅以广寺基,建造此塔。因位于秦柱山之阳,名秦峰塔。至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般若寺改为延福禅院,秦峰塔亦进行重建。

释迦牟尼涅槃像

释迦牟尼涅槃像由名贵的缅甸白玉精雕细琢而成。白玉毛料1999年在缅甸发现,历经三年艰苦开采,始现于世。玉料为一块完整一体的纯天然玉料。据玉材的天然造型,经过精心设计,由德纯艺高的工匠历两年时间精工雕成。佛像长8.9米,高2.45米,总宽1.35米,体型比例均确。

玉佛全身镶嵌有1500多粒红、蓝、紫晶宝石和翡翠,衣纹和莲花台由24K黄金镏金而成,彩绘部分采用天然石色彩画而成。 2004年10月,玉佛被纳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是世界第一大玉卧佛造像。

石板街

石板街,南北贯穿古镇,并连接各支路,呈蜈蚣形。所用条石均宽50公分,均长2米以内,稳固而耐用,修理替换又很方便。

全长1.5公里,主干街道长800米,由2072块长条形花岗岩铺设而成。石板下面设有既宽又深的下水道,与古镇各处的河埠、河滩相连通。因此,即使下滂沱大雨,石板街上从不积水,转晴即干。

石板街始建于南宋,明清进一步延伸修缮;民国三年又以重金聘青浦县朱家角筑路名匠王世昌,重新整理修缮。

顾坚纪念馆

顾坚(生卒年不详),元末明初戏曲家。自号风月散人,昆山千灯人。精于南辞,善作古赋。

元将扩廓帖木儿听说他善歌,屡招皆不就。与当时文人顾德辉、杨维祯、倪元镇等相友善。著有《陶真野集》10卷、《风月散人乐府》8卷,今均已不存。据魏良辅《南词引正》一书载,因其"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顾为昆山腔的创始人之一。

顾炎武故居

顾炎武故居占地60亩,建筑面积5450平方米。故居为整个宅第主体,朝东落西,为五进古香古色的明清建筑。

自东而西依次为水墙门、门厅、清厅(轿厅)、明厅(正厅、楠木厅)、住宅楼,北侧有背弄连接灶房、读书楼和后花园。

1956年,顾炎武墓及祠堂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顾炎武故居被昆山市委、苏州市委宣传部命名为“昆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5年,顾炎武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余氏典当型

余氏典当是始建于明末清初徽商余氏的老宅,千灯人称它为“典当里”。

据载,余氏的祖先余爱山于明代万历年间自安徽休宁县迁来昆山千墩吴家桥开店经商,收入颇丰。

“余氏典当”是由余爱山的第二代传人馀尚德于清顺治年间在千灯镇上营建的徽派建筑群。馀宅朝东落西,双排两行,建时沿河自东(过街)向西共有7进,现存五进。第一进东为店铺,四开间门面,经营茶杂山货;第一进西四开间为典当铺;第二进是明厅“立三堂”;第三进为大堂楼,走马楼为住宅;第四进为小堂楼。第五进为当库。整个建筑群有一明代大厅、五小厅、六幢楼、双备弄,前后左右构成“亚”字形“走马楼”,大小房屋120多间,千灯人称它“迷楼”。典当三面有高墙,可确保财产安全;后面是“更楼”,可为全镇防盗、防火打“五更”,具有警示功能。

保护措施

2002年,千灯确立了“保护古镇、传承文化、开发旅游、促进发展”的旅游业发展思路,先后聘请了东南大学等编制了《昆山市千灯古镇保护整治规划》、《顾炎武墓保护规划》、《千灯古镇石板街修复详规》、《千灯镇旅游发展规划》和《千灯古镇旅游策划》,明确了文旅结合的文化旅游发展思路和构建以古镇为龙头的旅游大格局的发展目标。[3]

2002年,千灯开始实施了一系列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恢复修缮了以顾炎武顾居为代表的一系列文化景点。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形成了以顾炎武思想为代表的国学文化、以昆曲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以延福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和以石板街为代表的水乡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