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汝南郡」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汝南郡,中国古代郡名,在今河南省、安徽省境。发源于汝南郡的知名郡姓有:汝南袁氏、汝南周氏等。
+
''' 汝南郡''' ,中国古代郡名,在今[[ 河南省]] [[ 安徽省]] 境。发源于汝南郡的知名郡姓有:汝南袁氏、汝南周氏等。
  
 
==汉代汝南郡==
 
==汉代汝南郡==
  
 秦汉之际,其地属陈郡,于西汉初年置郡。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以陈郡置淮阳国。至迟在文帝时,汝南郡已由陈郡析置。景帝二年(前156年),置汝南国,立其子刘非为汝南王。三年(前155年),徙刘非为江都王,汝南国除为郡。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削淮阳国之期思、弋阳二县属汝南。宣帝元康三年(前63年),又得淮阳郡长平县。成帝元延三年(前10年),封淳于长为定陵侯,置定陵侯国,属汝南郡。又以新汲县属颍川郡。元延、绥和之际(前12年—前8年),汝南郡领三十七县:平舆、阳安、阳城、㶏强、富波、女阳、鲖阳、吴房、安成、南顿、朗陵、细阳、宜春、女阴、新蔡、新息、灈阳、期思、慎阳、慎、召陵、弋阳(今潢川县)、西平、上蔡、𡩻、西华、长平、宜禄、项、新郪、归德、新阳、安昌、安阳、博阳、成阳、定陵。郡治在平舆(今河南省平舆县北),属豫州刺史部。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河南东南部、安徽阜阳一带。
+
 秦汉之际,其地属陈郡,于[[ 西汉]] 初年置郡。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以陈郡置淮阳国。至迟在文帝时,汝南郡已由陈郡析置。[[汉 景帝|景帝]] 二年(前156年),置汝南国,立其子刘非为汝南王。三年(前155年),徙刘非为江都王,汝南国除为郡。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削淮阳国之期思、弋阳二县属汝南。宣帝元康三年(前63年),又得淮阳郡长平县。成帝元延三年(前10年),封淳于长为定陵侯,置定陵侯国,属汝南郡。又以新汲县属颍川郡。元延、绥和之际(前12年—前8年),汝南郡领三十七县:平舆、阳安、阳城、㶏强、富波、女阳、鲖阳、吴房、安成、南顿、朗陵、细阳、宜春、女阴、新蔡、新息、灈阳、期思、慎阳、慎、召陵、弋阳(今潢川县)、西平、上蔡、𡩻、西华、长平、宜禄、项、新郪、归德、新阳、安昌、安阳、博阳、成阳、定陵。郡治在平舆(今河南省[[ 平舆县]] 北),属[[ 豫州]] 刺史部。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河南东南部、安徽[[阜阳市| 阜阳]] 一带。
  
东汉建武二年(26年),改寝县为固始县[1] ;三十年(54年),长平、西华、新阳、扶乐(新置)四县属淮阳国。永平十五年(72年),汝南郡为汝南国,封皇子刘畅为汝南王[2] 。建初四年(79年),国除为郡。顺帝时领三十七县:平舆、新阳、西平、上蔡、南顿、汝阴、汝阳、新息、北宜春、㶏强、灈阳、期思、阳安、项、西华、细阳、安成、吴房、鲖阳、慎阳、慎、新蔡、安阳、富波、宜禄、朗陵、弋阳、召陵、征羌、思善、宋、褒信、原鹿、定颍、固始、山桑、城父。建安十八年,曹操析汝南郡之城父及沛郡数县置谯郡。又析汝南郡、江夏郡置弋阳郡。
+
[[ 东汉]] 建武二年(26年),改寝县为固始县;三十年(54年),长平、西华、新阳、扶乐(新置)四县属淮阳国。永平十五年(72年),汝南郡为汝南国,封皇子[[ 刘畅]] 为汝南王。建初四年(79年),国除为郡。顺帝时领三十七县:平舆、新阳、西平、上蔡、南顿、汝阴、汝阳、新息、北宜春、㶏强、灈阳、期思、阳安、项、西华、细阳、安成、吴房、鲖阳、慎阳、慎、新蔡、安阳、富波、宜禄、朗陵、弋阳、召陵、征羌、思善、宋、褒信、原鹿、定颍、固始、山桑、城父。建安十八年,[[ 曹操]] 析汝南郡之城父及沛郡数县置谯郡。又析汝南郡、江夏郡置[[ 弋阳郡]]
  
西晋太康中(284年)汝南郡领十五县:新息、南安阳、安成、慎阳、北宜春、朗陵、阳安、上蔡、平舆、灈阳、定颍、南顿、汝阳、吴房、西平。惠帝时分汝南郡置南顿国。永嘉时汝南郡没入后赵。北魏时汝南郡治上蔡,属豫州。北周曾一度改豫州为舒州、溱州、蔡州[3]
+
[[ 西晋]] 太康中(284年)汝南郡领十五县:新息、南安阳、安成、慎阳、北宜春、朗陵、阳安、上蔡、平舆、灈阳、定颍、南顿、汝阳、吴房、西平。惠帝时分汝南郡置南顿国。永嘉时汝南郡没入后赵。[[ 北魏]] 时汝南郡治上蔡,属豫州。[[ 北周]] 曾一度改豫州为舒州、溱州、蔡州。
  
 
==隋代颍川郡==
 
==隋代颍川郡==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蔡州置汝南郡,改郡治上蔡为汝阳,领汝阳、城阳、真阳、新息、褒信、上蔡、平舆、新蔡、朗山、吴房、西平十一县。唐初复置豫州。
+
[[ 隋朝]] 大业三年(607年)改蔡州置汝南郡,改郡治上蔡为汝阳,领汝阳、城阳、真阳、新息、褒信、上蔡、平舆、新蔡、朗山、吴房、西平十一[[ ]] 。唐初复置豫州。
  
 
==视频==
 
==视频==

於 2020年8月2日 (日) 17:08 的修訂

汝南郡,中國古代郡名,在今河南省安徽省境。發源於汝南郡的知名郡姓有:汝南袁氏、汝南周氏等。

漢代汝南郡

秦漢之際,其地屬陳郡,於西漢初年置郡。漢高帝十一年(前196年)以陳郡置淮陽國。至遲在文帝時,汝南郡已由陳郡析置。景帝二年(前156年),置汝南國,立其子劉非為汝南王。三年(前155年),徙劉非為江都王,汝南國除為郡。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削淮陽國之期思、弋陽二縣屬汝南。宣帝元康三年(前63年),又得淮陽郡長平縣。成帝元延三年(前10年),封淳于長為定陵侯,置定陵侯國,屬汝南郡。又以新汲縣屬潁川郡。元延、綏和之際(前12年—前8年),汝南郡領三十七縣:平輿、陽安、陽城、㶏強、富波、女陽、鮦陽、吳房、安成、南頓、朗陵、細陽、宜春、女陰、新蔡、新息、灈陽、期思、慎陽、慎、召陵、弋陽(今潢川縣)、西平、上蔡、𡩻、西華、長平、宜祿、項、新郪、歸德、新陽、安昌、安陽、博陽、成陽、定陵。郡治在平輿(今河南省平輿縣北),屬豫州刺史部。轄境大致相當於今河南東南部、安徽阜陽一帶。

東漢建武二年(26年),改寢縣為固始縣;三十年(54年),長平、西華、新陽、扶樂(新置)四縣屬淮陽國。永平十五年(72年),汝南郡為汝南國,封皇子劉暢為汝南王。建初四年(79年),國除為郡。順帝時領三十七縣:平輿、新陽、西平、上蔡、南頓、汝陰、汝陽、新息、北宜春、㶏強、灈陽、期思、陽安、項、西華、細陽、安成、吳房、鮦陽、慎陽、慎、新蔡、安陽、富波、宜祿、朗陵、弋陽、召陵、征羌、思善、宋、褒信、原鹿、定潁、固始、山桑、城父。建安十八年,曹操析汝南郡之城父及沛郡數縣置譙郡。又析汝南郡、江夏郡置弋陽郡

西晉太康中(284年)汝南郡領十五縣:新息、南安陽、安成、慎陽、北宜春、朗陵、陽安、上蔡、平輿、灈陽、定潁、南頓、汝陽、吳房、西平。惠帝時分汝南郡置南頓國。永嘉時汝南郡沒入後趙。北魏時汝南郡治上蔡,屬豫州。北周曾一度改豫州為舒州、溱州、蔡州。

隋代潁川郡

隋朝大業三年(607年)改蔡州置汝南郡,改郡治上蔡為汝陽,領汝陽、城陽、真陽、新息、褒信、上蔡、平輿、新蔡、朗山、吳房、西平十一。唐初復置豫州。

視頻

汝南郡 相關視頻

河南最想改名字的城市,古時候代叫汝南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