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雜歌三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漢武帝雜歌三首》是一首古詩,中國是詩詞的國度,古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也是我們民族的文化精髓。
在中國文學史上,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詩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詩經》,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稱《詩》或《[[詩三百篇[1]]]》。其內容有「風,雅,頌」三個部分,這是從音樂角度上分的。在表現手法上有「賦,比,興」三種。因此前人把「風,雅,頌」和「賦,比,興」稱作《詩》的六義。在語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個字一句。
“ |
漢武好神仙,黃金作台與天近。王母摘桃海上還, 感之西過聊問訊。欲來不來夜未央,殿前青鳥先迴翔。 綠鬢縈雲裾曳霧,雙節飄颻下仙步。白日分明到世間, 碧空何處來時路。玉盤捧桃將獻君,踟躕未去留彩雲。 海水桑田幾翻覆,中間此桃四五熟。可憐穆滿瑤池燕, 正值花開不得薦。花開子熟安可期,邂逅能當漢武時。 顏如芳華潔如玉,心念我皇多嗜欲。雖留桃核桃有靈, 人間糞土種不生。由來在道豈在藥,徒勞方士海上行。 掩扇一言相謝去,如煙非煙不知處。 金莖孤峙兮凌紫煙,漢宮美人望杳然。通天台上月初出, 承露盤中珠正圓。珠可飲,壽可永。武皇南面曙欲分, 從空下來玉杯冷。世間彩翠亦作囊,八月一日仙人方。 仙方稱上藥,靜者服之常綽約。柏梁沉飲自傷神, 猶聞駐顏七十春。乃知甘醲皆是腐腸物, 獨有淡泊之水能益人。千載金盤竟何處, 當時鑄金恐不固。蔓草生來春復秋,碧天何言空墜露。 漢天子,觀風自南國。浮舟大江屹不前, 蛟龍索鬥風波黑。春秋方壯雄武才,彎弧叱浪連山開。 愕然觀者千萬眾,舉麾齊呼一矢中。死蛟浮出不復靈, 舳艫千里江水清。鼓鼙餘響數日在,天吳深入魚鱉驚。 左有佽飛落霜翮,右有孤兒貫犀革。何為臨深親射蛟, 示威以奪諸侯魄。威可畏,皇可尊。平田校獵書猶陳, 此日從臣何不言。獨有威聲振千古,君不見後嗣尊為武。 |
” |
— [唐代]韋應物 |
詩歌歷史
西方一些比較文學的研究者曾經指出:不同民族的文學在平行發展的過程中會出現殊途同歸的現象。這種現象在文學作品中的確有所反映,中西的詩歌雖然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蘊,但我們從中還是可以尋找到彼此的影子。中國的詩歌長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西方的詩歌或多或少都受到中國詩歌的影響。中外、古今之間雖自成體系,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關聯,並非(也沒有可能)完全隔絕。
我們從中國古典詩歌和英美現代詩歌說起,因為中國古典詩歌對西方的影響從漢詩英譯[2]開始。
從埃茲拉·龐德翻譯的《中國》和一些英美譯者的翻譯作品來看,中國詩的意境逐漸滲入他們的詩歌創作中,中國詩歌文字簡潔,意義深刻的特點逐漸為他們所接受,而且也逐漸為他們所學習。美國著名意象派詩人龐德曾經說過,在中國文學中發現一個「新希臘」,從而發動了一場新的「文藝復興」。中國的古典詩詞不僅影響他們的創作,還影響着他們的詩歌創作理論。
由於古漢語是一種沒有詞尾變化的語言,它不像英語那樣有明顯的人稱、數和時態變化,表達上不如西方語言那麼精確,因此漢語更具有模糊性,更加含蓄。艾米·洛威爾曾經說過:「含蓄是我們從東方學來的東西之一。」中國古典詩詞的顯著特點就顯現在簡潔具體。這要求詩人必須具有行文簡潔和表達含蓄的才能。另一方面,中國古典詩詞的一大特點生動的意象和詩中有畫也融入了他們的創作中。這種借鑑的結果就是「漢風詩」的出現。英美譯者翻譯最多的是我國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李商隱、李賀的詩和李清照、柳永、李煜的詞,他們的創作手法對英美現代詩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國流傳的佛老思想、逃避現實、完善自身的思想也深入他們詩歌的創作中。勃萊一首名為《想到<隱居>》的詩,就是受白居易的啟發而寫的。他的朋友賴特走得更遠,他曾經給自己的一首詩加上這樣的一個標題:「讀了一卷壞詩,心情抑鬱,於是走向一處閒置的草場,央昆蟲來作伴。」這種白描方法明顯是受到中國唐詩的影響。
參考文獻
- ↑ 詩三百與孔子刪詩,搜狐,2019-01-27
- ↑ 譯論|16至19世紀古典漢詩英譯翻譯話語在副文本視角下的研究,搜狐,2018-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