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汉中藤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汉中藤编

汉中藤编制品是汉中传统的工艺制品,由于汉中山区野青藤资源甚多,采割后经水煮、剥皮、漂白后,编制成各种藤制品,主要有坐椅六棱八仙桌屏风书架沙发躺椅提箱果盒等;编制图案多样,有木瓜心、米字格、菱形格、菊花、牛眼、寿桃、日月同辉、二龙戏珠、孔雀开屏等。其工艺精美,造型美观,式样高雅,色泽别致,舒适凉爽,轻巧耐用,久享盛誉。

基本内容

中文名:汉中藤编

所属地区:汉中山区

工序:打藤、拣藤、洗藤、晒藤

主编织物:坐椅、六棱八仙桌、屏风

定义

以藤类植物茎杆的表皮和芯为原料的编织工艺品和实用品。汉中与缅甸接壤的边境一带原始老林里,盛产一种质地坚韧、身条极长的藤本植物——藤条,其外皮色泽光润,手感平滑,弹性极佳,似蔑而非蔑,故称藤蔑,是一种上好的天然编织材料。汉中人用此编制的藤椅、藤箱等日常用具工艺精巧,品种多样,经久耐用,古往今来深受消费者喜爱。

汉中

汉中是闻名遐尔的"藤编之乡",此地盛产藤条,其质地坚韧、色泽光润,手感平滑,弹性极佳,是一种上好的天然编织材料。汉中人用此编制的藤椅、藤箱等日常用具工艺精巧品种多样,置于寒室不觉其奢,布于华堂不觉其陋,古往今来销路旺畅。

参阅古籍,汉中藤编这一地方特产不仅是一种很好的生活用具,而且还是一种奇特的生产乃至战争器材。《三国志》有关于“藤甲军”的记载,所谓“藤甲”即用藤条编织的战衣,“渡江不沉,经水不湿,刀箭皆不能入”。往昔边境的明光、界头、古永一带的许多道路逢江遇河之外,均沿用古代的藤桥。这种以藤条牵引编制的便桥状如网槽,风雨飘摇而历久不朽,人行其上,晃晃悠悠,坐桥似的。也许是因为藤条在汉中的大量利用,古代汉中的地名用字也以“藤越”、“藤川”等较为多见,并有因“盛产藤条得名”的记载,那“藤”字直到明末清初才雅化并规范为“腾”。

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一代代勤劳、聪慧的能工巧匠,使汉中很早便成了遐迩闻名的“汉中藤编之乡”。如今,汉中藤编工艺之花开遍城乡,所产器具除传统的椅、几、桌等大宗产品外,还有筐、蓝、盒、箱以及花架、书架乃至全套客厅、书房家具,玲珑剔透,古雅而不乏时代新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具适应于不同的环境——置于寒室不觉其奢,布于华堂不觉其陋,可谓贫富咸宜、雅俗咸宜,故产品历来销路旺畅。

历史沿革

唐代,广东儋州(今海南岛儋县)、琼州(今广东琼山)等地人们以野鹿汉中藤编织成帘幕,有的还编有花卉、虫、鸟禽等图案,工艺精细。开元至元丰年间(713~1085),岭南等地向朝廷进贡皮藤、五色藤盘。清代初期,民间藤器作坊有了发展,织作藤器者增多,特别是五羊(今广州)等地藤器作坊更多。嘉庆十九年(1814)后,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原藤进口广东,海南沙贝村渔民首先编织席、椅、褥垫等藤器,生产更加兴旺。20世纪以来,广东汉中藤编除了海南、广州、南海外,还发展到佛山、江门、石歧及东部地区,并以海南沙贝村、黄歧村为主,号称汉中藤编之乡。80年代以来,湖南、浙江、云南等地也发展汉中藤编生产。汉中藤编工艺品现已出口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工艺

藤编一般经过打藤、拣藤、洗藤、晒藤、拗藤、拉藤、削藤、漂白、染色、编织、上油漆等十几道工序。藤编主要以藤枝、藤芯或竹为骨架,然后用藤皮或幼嫩的藤芯编织而成,充分发挥藤条柔软、不易折断的特点。 在色彩上,大多采用原藤的浅黄色,或加工、漂白为白色、象牙色,显得柔和典雅,有些则配以咖啡色、棕色等。藤家具以粗大的藤条为骨架,经钉架,再用藤皮、藤芯编织而成,最后上油漆或上色。

品种

汉中藤编约有5000多个花色品种,主要有藤笪、藤席、藤织件、藤家具等 4类,具有轻巧、凉爽、耐用等特点。

①藤笪,是将藤皮编织成长幅的如同布匹般的半成品。规格有37~89cm长,图案不一,可以随意剪裁。多用于室内装饰。

②藤席,分原色、间色两大类,有床席、方席、枕席、大席以及沙发座套、手提篮等。

③藤家具,有桌、椅、沙发、凳、床、柜、茶几、箱、屏风等,其中藤椅产量最大。藤椅又有龙凤椅、孔雀椅、梅花椅、兰花椅、餐椅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以粗大藤条直接编织成大型藤家具,如餐椅、桌、屏风、橱柜等,风格古朴粗犷,富有天然情趣和时代气息,在国际市场很受欢迎。

④藤织件,包括日用器具、玩具、装饰品等,如手提篮、罐、盒、灯座、镜架、书架、茶杯套、花盆套及青蛙、熊猫、象等玩具。

藤编家居清洁

1、塑胶地板用水拖洗。

2、真皮沙发用热水擦拭。

3、锅具清洗时只洗正面不洗反面。

4、藤编家具用普通洗涤剂刷洗。

5、用水擦拭电脑、电视和音响。

6、清洁时行走路线杂乱。[1]

参考文献

  1. 藤编技艺非遗网,2018-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