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永福寺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永福寺塔坐落在江西鄱阳县县城土井巷中段,始建于梁武帝天监元年。传说当时鄱阳王萧恢母费氏瞎双目,萧恢祈祷于佛,其母竟双目复明·于是,施舍王宫为“显明寺”。

名称来源

宋天圣二年(1024),浙江天台山寿星寺巡礼僧用言和宝伦来寺主持,在寺东造佛塔一座。元至正22年(1362),寺僧修塔时,在塔底挖得一个水晶甘露净瓶,献于皇上。皇上大悦,赐“显明寺”为“永福寺”,塔为“永福寺塔”。

建筑布局

塔西因建有永福寺观音堂,故又称“观音堂塔”。该塔八面七级,基深10米,塔高42米,占地80平方米,为密檐楼阁式空心砖塔。塔下部有茎底,塔身八面设有拱卷门,柱枋上设斗拱,造型古雅威武,历经史上10多次地震而安然无恙[1]。永福寺塔和妙果寺塔,为古饶州东湖十景之一“双塔铃音”。

历史文化

永福寺塔建筑质量坚固,结构严谨。据说,从元朝至清朝末年的几百年里,鄱阳曾发生过八次地震,损毁了许多房屋建筑,永福寺塔却没有一次因此而遭受破坏。永福寺塔在历史上几经人为破坏和重新修复,可谓饱经沧桑,却始终屹立于县城中部,默默地见证着一段历史进程和发展变迁。细心观察,便可发现永福寺塔的每层的外墙色质和结构都不尽相同,这是历史上多次重修留下的深深烙印和见证。其中修改程度最大的当属塔顶了。1978年,县人民政府拨专款修葺时,因塔顶被毁,便按照北方宋塔——圆形塔顶重新修建,这与原来永福寺塔——南方宋塔的建筑风格迥然不同。+2002+年,政府又拨款重修,最大限度地恢复了永福寺塔的原貌。

八十年代初期,我县在对永福寺塔塔基进行清理时,发掘出两颗水晶球。这两颗水晶球晶莹剔透,是镇塔之宝[2],经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县博物馆珍藏。

说起永福寺塔的塔名,还有一段由来。梁武帝天监元年,武帝萧衍之弟鄱阳王萧恢,为了祈求佛祖保佑母亲早日治好眼疾,便将王府东侧宫殿捐献出来,修建寺庙,称为“显明寺”。到唐朝改名为“隆兴”“大云”,宋朝又改为“永宁”。宋天圣二年,全国各地风行建造宝塔,永宁寺也在寺东建造佛塔一座,塔无名。元代,塔有些倾斜,在对塔维修时,在塔脚挖出一瓶甘露。传说饮此甘露可以长生不老,住持便把它进贡给朝廷,皇上得到后封住持为乾元万寿永福禅师,从此永宁寺改名为永福寺,塔也随寺名称为永福寺塔。

如今在保护的基础上,鄱阳人民将修缮和扩建相关建筑,努力使之恢复昔日风采,成为名副其实的鄱阳名胜。以前进入塔内免费,现进入塔内需要2元门票。这座已近千年的古塔巍然矗立于鄱湖之滨,绽放光彩。

视频

永福寺塔 相关视频

鄱阳永福寺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