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永济万固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永济万固寺

中文名称  : 万固寺

别        名  : 繇哉寺

所属地区  : 中国华北

著名景点  : 多佛宝塔

机        场 : 运城关公机场

行政区类别  : 山西省

永济万固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西南13公里处的中条山北麓,始建于北魏正光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与闻名中外的《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遥遥相对,是佛教刚传入呐地就创建起来的一座寺庙。

依照佛家建寺庙的讲究万固寺的选址的确是一出风水宝地其坐东向西依山而建,西遥有滚滚黄河,潺潺山泉饶寺而下,松柏环绕、竹林掩映殿宇辉煌,佛光谱照。寺内的多宝佛塔不仅是万固寺的标志性建筑,而是我国楼塔建筑中最早的一座佛塔[1],其八面玲珑共十三层,游客登临至九层便可领略蒲坂大地雄浑秀丽的迷人风景。无量大殿是我国古建筑中一个绚丽的绮芭,它一色青砖砌起无一大梁而闻名,分上下两层,下三洞供奉有千手千眼菩萨、左有送子菩萨、右边地藏菩萨。上三洞顶部造型为窑洞拱型,三洞相通宽敞明亮。顶部造型为穹隆藻开式,洞外两侧八字影壁上的二龙戏珠,龙缠云饶如生。无量殿砖雕吡庐阁石刻和多宝拂塔被称为万固寺“三绝”。

2019年10月,永济万固寺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

万固寺寺区松林茂密,山花烂漫,清泉细流从寺侧潺潺而下,景色甚为秀丽。 始建年代,寺内碑文称“创自元魏”, 《永济县志》则谓“创建于唐大中十八年”,两说不一,碑记较为可靠。宋代重修, 明嘉靖三 十四年(1555年)地震毁坏后重建。寺沿山势建造,层层错落, 逐级登高。山麓道路曲折,可盘桓而上, 山门上有“第一禅林”砖 雕横匾一方,大雄宝殿坐落在山门内中心,墙垣肃立, 佛像不存。 沿寺侧石阶上行,中为药师洞,左右为禅院僧舍。

寺院建于中条山腰,从山脚盘旋而上,即入山门,山门立有第一禅林的石门房,隋代建有“大雄宝殿”,殿高五丈,殿后有“药师洞”一座,洞前翠柏绿林,蔚然成林。塔院建有青砖结构的宝塔,从塔门内螺旋砖梯而上,可达八层,俯瞻远眺,朝霞暮金,华岳三峰,隔河可辨。塔后建有无梁殿,上下两重,建造精湛,颇为壮观。

历史

万固寺始建于北魏时期,原名“繇哉寺”,曾遭兵火焚毁,隋代复修,更名为万固寺,取“万年固”之意。寺内松柏动中有静,肃穆而不失祥和。唐代诗人耿讳在此处俯视河流,心目豁然,留下了著名的“云开半夜千村静,月上中峰万壑明”的诗句。

据大雄宝殿殿外的历代碑文记载:殿内正中依崖就塑的大佛,高达五丈许,外罩金粉,人站殿内望不见佛头,大佛脚上可坐四人打牌,壁上还塑有万佛小像。只可异同治年间的一场大火使大雄宝殿仅留下四周殿墙和佛龛。

建筑布局

寺内松柏动中有静,肃穆而不失祥和。在古代,寺庙的钟声也为周围的百姓起到了报时的作用。钟鼓楼后面便是宽阔巍娥的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南侧是段拾级而上的石磴,人称“六十四级云梯”,代表六十四卦的意思。它的左侧翠柏添幽,右边竹影婆娑。“水自石根流出,风从山顶飘来”正是苏东坡对此处的真实描述。

云梯尽头,可看见的是与普救寺莺莺塔称作姊妹塔的多宝佛塔[2],据说原有“玉佛宝瓶舍利子、金版佛经”四件珍宝作为塔镇,故名“多宝佛塔”。塔基周围栏杆,上雕去龙图案,中雕莲花图案,古朴中透露出精致,与古塔相映成趣。塔身为八角圆锯形,高十三层,由下而上每层作规律递减。塔身外表饰以精美的砖雕斗拱和密檐,檐角皆悬挂风铃,风吹铃响,犹如云中仙乐鸣奏。诗人刘世奇曾留下“竹篁一径绿成荫,塔上风铃天外音”[3]的佳句。此时,要是登上八层,站在外檐万固寺上,看着眼前满山的清翠,不禁有拥抱入怀的冲动。听着塔下似隐似现的声音,使人“顿觉六根清静飘然,若在六合之外”。

古塔东边坐东向西依崖建筑的两层三佛洞便 是在全国都极为有名“无梁殿”[4]。下三洞中的“极乐世界”三洞相通,宽敞明这,内供三大佛像。上三洞更是别致新颖,虽皆用砖砌就,顶部造型却是穹窿藻井式。洞外两侧的砖雕,中为“双龙戏珠”,龙缠云绕,栩栩如生,四周饰以五彩祥云飘飘欲动。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绝技表现得淋漓尽致。

历史传说

大睡仙何许人?

在万固寺重修时,出土了一尊大睡仙塑像,睡仙侧仰睡姿,像以仿墨石塑成。这一睡仙何许人?

原来,这位睡仙名叫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今河南鹿邑县人,生于五代末期北宋初年。陈抟最初隐居武当山,后又隐居华山,学识渊博,沉究易学,善工诗文,撰有“指玄篇”八十一章,“钩潭集”万余字;还著有“高阳集”,作诗600余首,传说他活了118岁,一生爱山水,爱清静,特爱睡大觉。故称“大睡觉”[5]

陈抟老祖在华山隐居期间,把自己对《周易》的理解与体会化形为无极圈镌刻在华山岩石上。《周易》有关无极的学说是出家人修炼术的概括和总结,相传吕洞宾汉钟离都曾得益于此而修成正果。后此图传于陈抟,陈抟又溶化进自己的理解与体验。陈抟熟谙诸家学说,精通天文地理,知识渊博,才华横溢,宋太宗多次降下九重龙诏,宣陈抟入京辅佐朝政,陈抟就是不允。所以陈抟在华山隐居的地方叫“避诏崖”。

一日,几人正在华山博台下棋,跑来一位落魄的乞讨人,见几位下棋人自得其乐,便过来要与陈抟对—棋。陈抟一看此人一副贵相,必不是凡人,就说;“要对棋,得有个说法,看你身无分文,下输了咋办?”这个乞讨人原来就是赵匡胤,当时,赵匡胤正被官兵追杀,无奈逃至华山躲藏,听了陈抟的话,就说:“这华山就是我家的祖业,我输了,就把此山输给你们。”

陈抟听了,忙说:“空口无凭,立字为据。”几人立即立下文约为证。对棋的结果,是赵匡胤输了。陈抟老祖见目的达到,便将文约一口气吹贴在对面三风山的崖石上,让赵匡胤欲赖不成。几位仙人赢了华山之后,立即跪拜赵匡胤:“谢主龙恩。”

赵匡胤感到莫明其妙,便向四位仙人讨教:“何以谢我?”仙言道:“看你—副贵相,将来定有江山。”从此,赵匡胤与几人交了朋友。如今从华山博台向南望,文约的字迹依然依稀可辨。

后来赵匡胤赢得天下,做了皇帝后,专程到华山拜访几位仙道,并许下诺言“免去华山税赋”。从此,当地人说:“自古华山一条路,自古华山不纳粮”。陈抟的道教思想在当时影响很大。他先被唐明宗赐号“清虚处士”,周世宗柴荣赐号“白云先生”,又被宋太宗赵光义赐号为“希夷先生”等等。人们把他称为陈抟老祖,其遗骨在历代群众中极被敬仰。据传,他在世时,与万固寺佛家的私交密切,曾来万固寺传道。他死后,人们将他的遗骨塑于仿墨石中,方成睡仙石像,被人供奉起来。

旅游路线

从永济火车站乘座2路公交车到万固寺下车即到,票价2元。

视频

永济万固寺相关视频

永济市万固寺大型实景剧《中条山阻击战》
天下第一睡仙、寿星陈抟老祖
《西厢记》赏析(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