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永恒的晋熙老街(安宜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永恒的晋熙老街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永恒的晋熙老街》中国当代作家安宜生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永恒的晋熙老街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历经岁月侵蚀,依然留存于繁华街头、闹市背后淡定沉默着的老街,就是经典的老歌。老城晋熙,就是这些老歌中一首经典的曲子。

偶尔投眸驻足,那曲曲绝唱便如潺潺溪流一般,从遥远的从前缓缓淌来,瞬间,这条老街悠远的记忆骤然清晰。而游走老街,竟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时光走廊之中,使人们回到了那个曾经繁华的年代。

雨后的空气特别清新,阳光自然而柔和。漫步在晋熙老街,古朴的气息扑鼻而来。映入眼帘的,除了少数新建的楼房,大部分是格局相似的砖瓦房,整齐地分落在街道的两旁,户户相挨,瓦瓦相连,浑然一体。墙壁上斑驳陆离的痕迹诉说着年代的久远,布满虫眼的厚厚的木板门见证着岁月的沧桑,而精雕细刻那突出的墙头垛则昭显着曾经的繁荣。

我听说过川中有座古镇曰“阆中”,也曾见过有人描述那座古镇在雨季会奏出美妙动人的乐曲。也听说过江南乌镇在春雨时节的古朴美景。但我还是有些为这晋熙古镇而鸣不平,我遐想,如果在下的时候,尤其是在春雨绵绵的季节前来晋熙。也许还能真正聆听雨滴敲击碧瓦,和着雨水从这连成一线的屋檐滴落在青石板上的那种悠扬悦耳的乐曲;也许还能见到,原来江北古镇晋熙,也会有手执油纸伞身着旗袍的“丁香姑娘”——我想这绝不逊色于“阆中”和“乌镇”!

老街的静谧,仿佛一切都在按老挂钟的节奏,在滴答、滴答……行走其间,仿佛被城关医院(现晋熙镇卫生院)里“大教堂”唱诗的声音而吸引,忽略了老街出口与新建街道汇合处那种喧嚣。“状元街”虽已面貌全非,但经过修饰的临街牌坊,似乎还在炫耀着晋熙古镇厚重文化的辉煌!

顾家街里有一条梨子弄,听说,当年“长毛”是从太平街进城的,走的时候还带走了人家漂亮的姑娘、媳妇。“塘坊街”应该是过去的“糖坊街”,听说是原来有一家“聂家糖坊”,据说凡是糖坊里的姑娘,因为长期与糖食打交道,到四五十岁的时候,满口就没有几颗好牙齿的,但如今所见到的这些从“糖坊街”走出来的中年妇女,各个都是玉齿洁白。

曾经让人陶醉的“太湖特曲、糯米封缸”也已经离我们远去,成为一段甜蜜的记忆,只剩下凋零的厂房大门楼和风蚀的招牌以及斑驳的青砖墙壁;曾经是太湖最好的旅社,如同它那大门头上的招牌,已黯然失色风光不再;食品厂里不再传出诱人的饼香,看着独守苍老得不能在苍老的小店老人;坚守着小铜炉裹铜烟袋制作铜质器皿的老师傅,我驻足良久,不舍离去。

那位年近九旬的裹着三寸金莲的老太太,用一种好奇的眼神,打量着我们这些陌生的面孔,赶紧收藏起那黄烟袋,竭力逃避着我的照相机镜头,闪烁的眼神里透露出一种对我们的极大不信任!还是同行的一位年轻女士,以一种女性特有的沟通方式,才得以打开老人家的话匣子——那地道的太湖方言,让我们听了,好像在欣赏着一首纯粹的民歌,尽管不懂这些歌词,但从老人的表情上可以看出,这晋熙老城的风雨岁月,都融进了歌词之中。

老城注定逃避不了将被改变的现实,但那街、那人已经被深深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仿佛只有那些黄烟袋、水烟筒、黄烟筒钵、黄烟盒,以及那条长长的青石板路面,还在续说着老城故事

如今,在现代化的新城包围中,晋熙老城,你还能坚守多久?

但愿这晋熙老城,永远都不会跟我们说再见![1]

作者简介

乔东生(笔名安宜生),安徽安庆人。退伍军人、退休村医,业余作家(安庆市作协会员)。本世纪初始练文字,陆续有散文、短篇小说等散见于国内一些纸媒及网络平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