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水牛角,本品呈稍扁平而弯曲的锥形,长短不一。表面棕黑色或灰黑色,一侧有数条横向的沟槽,另一侧有密集的横向凹陷条纹。上部渐尖,有纵纹,基部略呈三角形,中空。角质,坚硬。气微腥,味淡。[1]

目录

名 称

水牛角

拼 音

Shuǐ Niú Jiǎo

英文名

Bubali Cornu。

类 别

动物类

功效分类

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息风止痉药。

别名

沙牛角

入药部位

牛科动物水牛的角。

性味

味苦;咸;性寒。

①《药总诀》:味苦,冷,无毒。
②《药对》:平。
③《陆川本草》:辛咸,寒。

归经

归心、肝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60-120g,先煎3h以上;研末,每次3-9g;水牛角浓缩粉,每次1.5-3g。外用:适量,研末掺或调敷。

动物形态

大型家畜,体粗壮,长达2.5米以上。头大额方,鼻宽口大,上唇上部有2个大鼻孔,其间皮肤硬而光滑,无毛。眼、耳部很大,雌雄均有角1对,弧形,角面上部有许多节纹,中空。头长,颈短。无门齿和犬齿,臼齿强大。腰腹隆凸。四肢较短,强健,蹄较大。皮厚无汗腺。毛短而粗,体前部较密,后背及胸腹部稀疏。体色大多灰黑色,偶有黄褐色或白色者。[2]

產地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饲养。主产华南,华东地区。

主治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定惊。主热病头痛;商热神昏;发斑发疹;吐血、衄血;瘀热发黄;小儿惊风及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①《别录》:疗时气寒热头痛。
②《日华子本草》:煎,治热毒风并壮热。
③《纲目》:治淋,破血。
④《陆川本草》:凉血解毒,止衄。治热病昏迷,麻痘斑疹,吐血,衄血,血热,溺赤。
⑤《四川中药志》:治风热头痛,喉头红肿,小儿惊风及吐血。[3]

禁忌事项

中虚胃寒者慎服。大量服用,常有上腹部不适,恶心,腹胀,食欲不振等反应。

采收炮制

全年均可采收,宰牛取角,水煮,除去角塞,干燥。

药理研究

具有镇静、抗惊厥的作用;增强心功能,减慢心肌收缩力,调节血压;具有抗炎、抗感染的作用;保护肝功能;对血液系统,使白细胞总数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加、骨髓细胞减少、血小板增加,降低血脂;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4]

化学成分

水牛角含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并含铁、锌、铜、锰等多种微量元素。实验表明,水牛角水煎剂具有抗实验性凝血功能障碍的作用;对大鼠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并具抗休克和抗感染作用;连续两周给药,可显著增强实验小白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对离体蛙心有加强收缩的作用;对正常家兔或人工发热的家兔之体温皆无降低作用。以水牛角配制的安官牛黄丸细粉剂,对流行性乙型脑膜炎具明显的治疗效果;水牛角浓缩粉或水牛角片配伍清热利湿药治疗慢性肝炎患者1~2月,转氨酶至正常,HAA亦转阴,肝功能恢复正常,热象消失,而且胃纳增加,无不良反应。[5]

臨床應用

①治出血:牛、羊角及蹄甲,洗净后,放入密闭容器里焚烧炭化,研成细粉过筛。内出血,每日三次,每次二克,口服;外出血,撒于患处。(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②治喉痹肿塞欲死者:沙牛角,烧,刮取灰,细筛,和酒服枣许大,水调亦得。又小儿饮乳不快觉似喉痹者,亦取此灰涂乳上,咽下。(《海上集验方》)
③治石淋,破血:牛角烧灰,酒服方寸匕,日五服。(《圣济总录》)
④治血上逆心,烦闷刺痛:水牛角,烧末,酒服方寸匕。(《子母秘录》)
⑤治牛程攓肿痛,肿高突起,支脚难行,久则破裂,脓水相流:牛角尖(烧灰)、水龙骨松香轻粉各等分。共为末。牛骨髓调搽,虚弱者辣服十全大补汤。(《外科正宗》牛角散)
⑥治赤秃发落:牛角、角(烧灰)等分。脂调涂。(《圣惠方》)
⑦治蜂螫人:牛角烧灰,苦酒和,涂之。(《补缺肘后方》)[6]

相關視頻

每日带你学医一味中药-水牛角[7]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