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水沙连之役

水沙连之役清朝雍正三年至四年间(1725年-1726年),当时属于福建省台湾中部地区面临骨宗事件的出草威胁不断,清廷决意在雍正[1]四年(1726年)兴兵镇压,年中开始征召军队及壮丁,并结合平埔族人组成数千人的讨伐军队,同年12月3日委台厦道道员吴昌祚为总统,分南、北两路进攻犯事的水社(今日月潭地区),并于同月16日擒获骨宗等主事者而迄,史称水沙连之役。

目录

背景

雍正三年(1725年)农历八月至雍正四年(1726年)十二月间,水沙连地区各社原住民以水社土目骨宗(邵族)为首,于今台中南屯、彰化社头、云林斗六一带伤人或出草,造成死亡人数为62人、耕牛140头、焚烧房屋近百间。

战略

雍正三年(1725年)十一月,官方原本采取严禁汉民入番界、不积极反抗之政策,但因内山原住民出山杀人案件层出不穷,官方遂转变立场。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福州将军署理闽浙总督宜兆熊[2]上奏“以番攻番”之计,提出逮捕首犯一、二名以示威镇、其余者抚绥的战略(顺者抚之,抗者剿之),获得雍正皇帝许可,地方当局开始规划水沙连用兵大略。

讨伐水沙连原住民的部署至雍正四年八月已然完成,时任闽浙总督高其倬与福建巡抚毛文铨于八月十日特召福建分巡台湾厦门道(台厦道)吴昌祚往闽,当面详问用兵之计,并委吴昌祚为总统,令其于十一月返台后开始发动。

部署

水沙连之役采两路进发,一为南港一路(乌溪上游支流)一路、二为北港(亦为乌溪上游支流),而以吴昌祚率领的南路军为主力,后勤支援、办运军粮由彰化县知县张缟负责,巡台御史索琳随军进剿。

北路军由淡水同知王汧、参将何勉领军,亦同南路军于雍正四年(1726年)12月3日从南投社启程,行经蛤里难社(今南投埔里),沿途招抚哈里难社、猫里眉外社、猫里眉内社、挽兰社、眉加腊社、哆罗郎社、斗截社、平了万社、佛谷社、致雾社等十社,沿北港溪顺利抵达水里社与南路军会合;因巡台御史索琳并未随北路军同行,所以奏折中并未留下北路军详细进军纪录。

落幕

12月17日,监军索琳先行离开水里社,东至西循竹脚寮渡虎尾溪,经南投社、北投社(今南投草屯)、猫罗社(今彰化芬园)与半线社,安然返回彰化县县治。

总统吴昌祚持续驻留山区,下令调查南港、北港、中港各处番口,要求诸社输粮纳饷,其中猫里眉社(泰雅族)押解涉案凶番阿密氏猫著至军前,后亦押交台湾府发禁。

水沙连周遭诸社(含邵族、布农、泰雅、赛德克族)沿路被招抚,表达愿意纳番饷者各社人口共4,445名。

12月27日,吴昌祚率同何勉、王汧循蛤里难社(今埔里)下山,并在半线社与索琳会合,战事乃平。

首犯骨宗与猫著被判处斩立决,二犯被押解至北路番子山口,枭首示众。拔思弄等十三人则判处斩监候,又水里万等五人照为从例枷责,发落于省城之中永久监禁。

视频

水沙连之役 相关视频

魅力的日月潭
梁二发明 童游科技 【云林斗六观光0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