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水刀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水刀莲学名Canarium album)是橄榄科(Burseraceae)橄榄属(Canarium)植物,

别称为山榄白榄(广西、广东)、青果谏果忠果(古称)、黄榄(云南金平)、红榄青子(广东)[1]南威[2]槟榔(潮汕地区)、橄仔(台湾)。

形态

常绿乔木;有芳香胶粘性树脂;奇树羽状复叶,长椭圆形小叶,

揉碎后有香气;春夏开白色花,复总状花序,有两性花和雄性花;

核果绿色,成熟后淡黄色,呈椭圆、卵圆、纺锤形等,有纺锤形坚硬的核。

产地分布

水刀莲原产于中国南方,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四川等省份均有出产。

闽南潮汕等地人民过去好食槟榔,但到了清末,渐以橄榄代之。

福建省是国内橄榄产量最高的省份,著名品种有惠圆、檀香等。

广东潮汕地区也是橄榄的传统产区,

其中以澄海南溪橄榄、潮阳金玉三捻橄榄潮安铁铺橄榄、揭西凤湖橄榄等品种最为闻名。

异物志》:

橄榄生南海浦屿间。树高丈余。 其实如枣,二月有花生,至八月乃熟,甚香。橄榄木高硕难采,以盐擦木身,则其实自落。

南州异物志》:

闽、广诸郡及缘海浦屿间皆有之。

树高丈余,叶似榉柳。二月开花,八月成实,状如长枣,两头尖,青色。

核亦两头尖而有棱,核内有三层,层中有肉可食

岭表录异》:

橄榄树,身耸,枝皆高数尺,其子深秋方熟。

闽中尤重此味。云咀之香口,胜含鸡舌香。饮汁,解酒毒。有野生者,

子繁树峻,不可梯缘,但刻其根下方寸许,纳盐于其中,一夕子皆自落。

树枝节上生脂膏如桃胶,南人采之,和其皮叶煎之,调如黑汤,谓之橄榄糖。用泥船损,干后坚于胶漆,著水益干耳。

橄榄花照片来自

用途

  • 水刀莲果实味清香微苦而带甜味,常作为水果食用。

可生食,或者泡水喝,也可制成蜜饯干果,

或将成熟鲜果以甘草、蜂蜜或糖汁腌制成甘草榄[3]

  • 榄核中的果仁肉质多油,清香可食,广东潮汕一带以橄榄仁作为炒饭的食材,是具有特殊风味的美食。
  • 未成熟的橄榄较苦涩,将其切段后与腌制好的芥菜叶一起加食油熬煮,

称为橄榄菜,是潮汕地区知名的佐餐小食,尤以汕头市下蓬、外砂等地所产为出名。

营养价值

水刀莲果皮肉细嫩,清香适口。有较丰富的营养成份。据分析,

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微量元素。

其中,鲜橄榄的含钙量在水果家族中名列前茅,每100克果肉含钙204毫克,

比香蕉、苹果、柿子、桃子多20倍;维生素C的含量也是苹果的10倍,是梨、桃的5倍。

药用

水刀莲有一定的医疗功效,是传统的中药材。橄榄味甘涩酸,性平,

入肺、胃经,具有清肺利咽、生津、解毒等功效。宜来治疗咽喉肿痛、烦渴、咳嗽吐血、菌痢等症,解河豚毒及酒毒。

功效

生津润燥

“苏园子生津液、止烦渴、治咽喉痛,咀嚼咽汁能解一切蟹毒。”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对橄榄的这一记载,

用现代的话来解释,就是说橄榄有清热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渴的作用,

可用于辅助治疗各种疾病所引起的咽喉肿痛、烦渴、咳嗽痰血等。

眼下进入冬春干燥的季节,宜每日嚼2~3枚鲜橄榄,

特别是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后,有生津润燥、防治上呼吸道感染之益,

也可防止慢性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橄榄花照片来自

开胃消食

据《日华子本草》记载,橄榄还有“开胃,下气,止泻”之功效。日常生活中,

不少人爱将橄榄用于配菜,烹制出的菜肴别具风味,除了和味之外,还取其养胃之功效。

也有不少人将其当成茶馀饭后消食的佳果。

古代也有医书记载,对于胃热口渴或饮酒过度者,可用橄榄绞汁煎浓汤或熬膏服用,正是取其开胃解酒之效。

抗癌消肿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橄榄中含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

能降低癌肿从血液中提取的亚油酸的数量,起到抗癌消肿作用。

有专家认为,橄榄甚至还能起到防止某些癌变的作用,

因为其所含物质omega-3脂肪酸还能与omega-6脂肪酸争夺癌肿在代谢作用中所需要的酵素,

使癌细胞的细胞膜更为不饱和,变得易于破坏,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降低肿瘤发病率。因此,建议吃橄榄以辅助增强放化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康熙字典》:又果名。青子,橄榄也。 苏轼诗:“纷纷青子落红盐”。
  2. 明代陶宗仪《辍耕录·事物异名》:“南威,橄榄也。”
  3. 橄榄果怎么吃,致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