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毕钵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毕钵罗

 

 

 

毕钵罗

毕钵罗即菩提树。 “毕钵罗”是梵语 पीपल的音译,拉丁注音有多种:Pippala、Peepul、Peepal,汉译音译则更不相同,如法显《佛国记》音译为“宾波罗”,玄奘大唐西域记》音译为“卑钵罗”等, 在印度、尼泊尔还称该树种为Ashwattha。 1753年,确定该植物的拉丁学名为Ficus religiosa L.。 这是一种原生印度次大陆的被子门桑科榕属的大型乔木,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极易存活,而且树冠很大,人们常在树荫下休憩,因此佛祖在此树下证得“三藐三菩提”是偶然中的必然。 “菩提”为梵文बोधि(拉丁注音:Bodhi)的音译,意译为:觉悟、智慧等。 将毕钵罗树尊称为菩提树,从佛祖在世时即已如此,“菩提树”的梵文注音为:bodhivrksa,其后缀-vrksa的意思是“树”。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毕钵罗树被引种中土,“菩提树”成为该树种的固定中文名称,并成为植物学中文标准名称,对应的英语翻译是“Bodhi Tree”。 菩提树在伤口处会分泌出乳汁,可提取硬性橡胶,花可以作为药材入药。 分布于中国西南部、中国台湾地区等地以及中南半岛。 菩提树可用于寺院、街道、公园作行道树。 菩提树是斯里兰卡的国树,印度比哈尔的邦树,台湾花莲的县树。

植物知识

菩提树的植物学定义 菩提树(拉丁学名:FicusreligiosaL.,英文:Bodhi Tree),是一种被子门桑科榕属的植物,印度次大陆为其原生地。在印度次大陆的自然环境下,树高15-25米,胸径30-50厘米; 树皮灰色; 树叶革质,三角状卵形,尾端细长呈尖锐壮(为此植物的显著特点),旱季落叶(3月份)后很快长出新叶,因此为半常绿植物; 花隐于花托中,雄花、瘿花和雌花生于同一托壁,球形子房光滑,花柱纤细,柱头狭窄,花期在3-4月份; 果实球形或扁球形,成熟时呈红色或棕褐色,坚硬度不高,果实成熟期在5-6月。 成熟后的果实,较易散播繁殖,如落到其它树干上,发芽后可附生于母树生长,也可通过扦插方式人工培育繁殖。 喜热带、亚热带阳光充足、潮湿的气候,能够在大多数土壤类型中生长,PH7以下的酸性土壤更好。 该树种原生于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等国,在佛教国家,如斯里兰卡、中国等广泛引种,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都能室外生存。 菩提树是印度国、斯里兰卡国的国树。印度次大陆对菩提树的现今称谓,按发音可用英文标记为:Pippala Tree、Peepul Tree、Peepal Tree、Ashwattha Tree等,斯里兰卡国僧伽罗语称为:Bo Tree。如图1所示

菩提树的佛教含义 佛教,在严格意义上说,并非所有的毕钵罗树都可称为菩提树,而是专指佛祖悟道之处和按照佛统引种的毕钵罗树,才能称为佛教的菩提树。 以下3处的菩提树最为神圣: (1)印度比哈尔邦菩提伽耶(Buddhagaya)的菩提树。 话说公元前531年,佛祖已经在菩提伽耶附近的森林中苦修了6年,虽然形容枯槁,精疲力竭,但还是未悟得解脱之道。 于是他放弃苦修,到尼连禅河沐浴后,喝了牧羊女奉献的乳糜,然后来到了菩提伽耶的一棵大毕钵罗树下打坐静思,经过7天7夜后,终于悟得“三藐三菩提”(意译为“等正觉”),此树遂被尊为“菩提树”。 此树见证了佛教的诞生,因此建有“摩诃菩提寺”(意译“大觉寺”,现为世界文化保护遗产,地理坐标:东经84.991275度;北纬24.695102度。)予以守护。 摩诃菩提寺内现有的菩提树,经多次劫难后又重新种植,现为从斯里兰卡国阿努拉德普勒的菩提树寺移枝回种。 此树后于1876年毁于暴雨,1881年重新引种。 (2)印度北方邦舍卫城的阿难菩提树(AnandaBodhi),佛经记载,佛陀在世时经常要离开舍卫城去各地宣道,为了在他离开时仍能向当地信众弘法,指示堂弟阿难从菩提伽耶的菩提树树上取种,在舍卫城附近的祗洹精舍(Jetavana,地理坐标:东经82.030202度;北纬:27.517083度)门前种植,此后形成各佛教寺庙从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上引种供养的佛教传统。 现祗洹精舍遗址处生长的阿难菩提树,为近代从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引种。 (3)斯里兰卡摩诃菩提树,传说阿育王之女僧伽蜜多(Sanghamittra)于公元前245年,从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上引种到斯里兰卡的阿努拉德普勒(Anuradhapura,旧城为世界文化保护遗产)菩提寺(Jaya Sri MahaBodhin Wahanse),随后国王天爱帝须为此树修建了一个高达6.5米的高台并保留至今。 也有传说此事发生在公元前288年。尽管最初的菩提树已经老死,现在为复种,但因斯里兰卡岛原本无此种植物,因此该处的菩提树,仍被认为是佛祖在菩提伽耶悟道时的菩提树的正统遗传,并成为世界有记录的最早人工种植的被子门植物。 僧伽罗语称为Bo。斯里兰卡国尊崇佛教,菩提树被定为国树。 “菩提”本意为由内心而发的觉悟,因此诸佛得道时,“毘婆尸佛坐娑罗树下、尸弃佛坐分陀利树下、毘舍婆佛坐婆罗树下、拘楼孙佛坐尸利沙树下、拘那含佛坐乌暂婆罗门树下、迦叶佛坐尼拘律树下、释迦牟尼佛坐毕钵罗树下”,显然这些树的种类、名称原本各不相同,但因为有行者于其树下成佛,也都被佛教尊称为“菩提树”。 特别是在中国,毕钵罗树在岭南以北,因气候因素不能露地生长,因此长江流域的寺庙多用无患子树代替菩提树,而黄河流域的寺庙则多用银杏树代替,西北高寒地区,则用丁香代替,例如青海塔尔寺就是将暴马丁香称之为“西海菩提”。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佛教广义上的“菩提树”,是宗教含义上的指称,而非植物学定义的特定树种。

菩提子与菩提花 菩提树的果实并不坚硬且较小,因此不能用来制做佛珠。最早用作佛珠材料的“菩提子”,是无患子树的种子。现代商品类的“菩提子”,则由多种木本、草本植物的果实制作,因此名称各异。 菩提树的花为隐性,不宜观察到。现在一般所称的“菩提花”,是指原产于南美的玉蕊科炮弹树(拉丁学名:COUROUPITA GUIANENSIS)的花,中文的准确名称是“炮弹花”。 这种植物树干高大,枝叶茂盛,在树干的中下方开花和结果。 果实较大,可以长到直径20cm,薄木质硬壳,红色至灰棕色,内含大量种子,成熟后果实爆裂并发出巨响,种子得以散播,故此树得名“炮弹树”。 炮弹花型较大,由6片肉质弯曲的花瓣组成,花瓣的背面是黄色,里面是粉红色,有异香。 在斯里兰卡,人们将其敬献在佛像前,表达对释迦摩尼母亲地感谢并求子嗣。 而在印度,此花被称为Nag-lingam,是印度教湿婆神的象征,被广泛种植于湿婆神庙内。 炮弹花,2009年1月于斯里兰卡植物园,摄影:马征

菩提树在印度 菩提树被定为国树,不是因为佛教的原因,而是因为印度教和耆那教也将其尊为圣树。 按照印度教的说法,菩提树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毗湿奴的一种化身。 因此,它具有特别重要的宗教色彩。 印度教还认为菩提树是神仙们居住的地方,毗湿奴和妻子拉克希米女神在每月初一的那个黑夜就居住在菩提树上。 毗湿奴住在树根,拉克希米住在树干,纳拉扬住在树枝,哈里王住在树叶,而所有的神都住在菩提树的果实里。 印度教徒相信菩提树凝聚着各种美德,它有能力使人实现愿望和解脱罪责。 许多印度教妇女认为,经常向菩提树祈祷,定期给菩提树浇水,并且围绕着菩提树行走可以得到保佑生出好孩子,尤其是儿子。 这是因为这样做会使居住在树上的神灵们高兴,便恩赐这些愿望得到结果。 为了实现愿望,还有一种习惯就是围着树干绕线绳,当看到菩提树干上缠绕着一圈圈的线绳时,就知道这是信徒们祈祷的结果。 据说在星期六给树根浇上一点点油,然后在旁边点上一盏油灯,有利于摆脱各种困境。缠绕线绳祈祷。 修行的人要保证在寺庙的范围内至少有一棵菩提树。 他们认为,在日出之前,贫困的阴影笼罩着菩提树,但在日出之后,就由拉克希米女神接管了。 因此,在日出前是禁止对菩提树祈祷的。 在他们的眼里,砍伐或毁坏菩提树就等同于谋杀了一个婆罗门。 至今,印度比哈尔邦菩提伽耶市的摩诃菩提寺,为印度教和佛教共有。 菩提树也是印度传统医学的药用植物,对约50种病症有疗效,包括:哮喘、糖尿病、腹泻、癫痫、胃病、感染性炎症、性功能障碍等。

菩提树在中国 据考证与考察,中国原来并没有菩提树,它最初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被引进的。 据史籍记载,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僧人智药三藏大师从天竺国(印度)带回菩提树,并亲手种植于广州王园寺(后来该寺改名为光孝寺)。 从那以后,中国才开始有了菩提树,并在南方各省区寺庙中广为传播。 广州海幛寺还有3株300多年树龄的古菩提树。 岁月如水,两千多年过去了,佛祖当年“成道”的那棵菩提树经受了无数风风雨雨,有着神话般的经历,在佛教界被公认为“大彻大悟”的象征。 中国浙江普陀山文物展览馆内至今陈列着四片菩提树叶,据说就是从这棵树上采摘下来的,所以历来被人们视为珍宝,倍加珍惜。 1954年,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来华访问,带来一株从这棵树上取下的枝条培育成的小树苗,赠送给中国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以示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 周总理将这棵代表友谊的菩提树苗转交给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养护,植物园的领导和职工都十分重视,精心养护,使之生长茁壮,枝叶茂盛。 每当国内外高僧前来时,植物园的这棵菩提树就会被请出来,接受高僧们的顶礼朝拜。 “文革” 动乱期间,植物园被冠以“封资修”、“花花草草”等罪名,建制撤销,人员流散,这棵菩提树也被迫离开植物园,流离失所。 值得庆幸的是,有心人悄悄地把它藏起来,并用心管理,使之大难不死。 十年浩劫之后,植物园的领导和职工四处寻找这棵菩提树,先后访问了几十个园林单位,几经周折,才最终把它找回来。经过植物园职工的精心养护,这棵菩提树长势良好,枝繁叶茂,欣欣向荣,似乎象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永放光芒,中印两国人民友谊永存。 西双版纳傣族全民信奉小乘佛教,对菩提树十分敬重、虔诚,几乎每个村寨和寺庙的附近都栽种了许多菩提树。 如果谁家人口不安宁,猪瘟鸡死,五谷歉收,也要在村寨和寺庙附近栽种一些菩提树,乞求佛祖的保佑。每到佛节,善男信女们就在大菩提树干上拴线,献贡品,顶礼膜拜。 傣家人什么树都可以砍伐,但菩提树却是千万千万不能砍伐的,即使是菩提树的枯枝落叶也不能当柴烧,砍伐菩提树就是对佛的不敬,就是罪过。 解放前,傣族封建领主制定的法律里就有这么一条:“砍伐菩提树,子女罚作寺奴”。 在傣家人的文学艺术里,菩提树则是神圣、吉祥和高尚的象征。 在举行婚礼时,歌手总会唱道:“今天是菩提升天的日子”。 在情歌里,少女们则会对心爱的男友唱道:“你是高大的菩提树”或“你象枝叶繁茂的菩提树”等。 此外,在傣家人的谚语里,还有“不要抛弃父母,不要砍菩提树”这样的词句。

菩提树神和节日 相传,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静思时,菩提树神便以树叶为释迦佛挡风遮雨,保护他安心修道,故名。 她被认为是佛教最早的护法神。 在佛寺里,她的形象特点是两手拿一树枝,装扮成年轻妇女的样子。 为纪念佛祖在菩提树下得道,每年12月8日为菩提日(实际佛教的不同部派,对此日期的说法并不相同,包括本词条所引用的佛祖悟道年龄的说法)。 在菩提日这一天,信众们遵循佛法,互相问候说:“Budu saranai!”,意为:“佛祖保佑你平安!”

文学作品

西域记八卷十八页云:金刚座上菩提树者:即毕钵罗之树也。 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 佛坐其下,成等正觉。 因而谓之菩提树焉。 茎干黄白,枝叶青翠。 冬夏不凋,光鲜无变。 每至如来涅盘之日,叶皆凋落。 顷之复故。 是日也,诸国君王,异方法俗; 数千万众,不召而集。 香水香乳,以溉以洒。 于是奏音乐,列香花,灯炬继日,竞修供养。 如来寂灭之后,无忧王之初嗣位也,信受邪道,毁佛遗迹。 兴发兵徒、躬临剪伐。根茎枝叶、分寸斩截。次西数十步、而积聚焉。令事火婆罗门、烧以祠天,烛焰未静,忽生两树。猛火之中,茂叶含翠。 因而谓之灰菩提树。 无忧王睹此悔过。 以香乳溉余根。 洎乎将旦,树生如本。 王见灵怪,重深欣庆。 躬修供养,乐以忘归。 王妃素信外道,密遣使人夜分之后,重伐其树。 无忧王旦将礼敬,唯见檗株。 深增悲慨。 至诚祈请,香乳溉灌,不日还生。 王深敬异,垒石周垣,其高十余尺,今犹见在。 近设赏迦王者、信受外道,毁嫉佛法,坏僧伽蓝,伐菩提树。掘至泉下,不尽根柢。 乃纵火焚烧,以甘蔗汁沃之,欲其燋烂,绝灭遗萌。 数月后、摩揭陀国补刺拏伐摩王,(唐言满胄)无忧王之末孙也。 闻而叹曰:慧日已隐,唯余佛树。 今复摧残,生灵何睹。 举身投地,哀感动物。 以数千牛、构乳而溉。 经夜树生,其高丈余。 恐后剪伐,周峙石垣,高二丈四尺。 故今菩提树、隐于石壁,上出二丈余。 如彼广说。 (《法相辞典》朱芾煌 编)

  [1]

参考文献

  1. 毕钵罗, 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