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毕国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毕国强,男,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核心骨干。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毕国强
民族 汉族
学历 博士

个人简介

毕国强,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67年出生,籍贯:河北。1989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96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获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1996-2000年于加州大学[1]圣迭戈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0年起历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2007年受聘于中国科技大学[2]


组建神经物理学实验室及神经光子学工作站。现为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及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兼职副教授。曾受邀为Ann. Rev. Neurosci., Trends Neurosci. 等期刊撰写特邀综述,并于美国Woods Hole海洋生物实验室(MBL)等机构主办的多个国际课程及研讨班讲学。获Burroughs Wellcome Career Award, Chancellor's Distinguished Research Award等学术奖。在Science, Nature, J. Cell Biol., J. Neurosci., Nat. Neurosci., PNAS等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被引用2000 余次。曾获Burroughs Wellcome Career Award等学术奖。在Science, Nature, J. Cell Biol., J. Neurosci., Nat. Neurosci., PNAS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被引用1700 余次,其中6篇单篇引用超过100次。

研究成果

1)发现受控胞吐作为细胞膜修复的机理,开辟了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2)发现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对精确放电时间的依赖性(STDP),该工作被称为九十年代神经科学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3)发现离体神经网络集体性回响活动,为研究网络的功能与机理提供了独特的条件。

研究方向

神经元及神经网络的活动与可塑性是大脑认知与思维功能的物质基础。神经物理学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工作综合电生理、光子学、分子生物学、以及计算模拟等多学科手段,(1) 分析从单个突触到网络层次上神经可塑性的基本原理与定量规则; (2) 揭示在不同时空尺度下分子、细胞信号传导与整合的机制; (3) 并以最近发现的神经网络回响为基础,搭建起连接分子机理与系统功能的桥梁,进而构建具备初步认知与学习功能的新型神经元网络; (4) 同时结合我校与微尺度国家实验室的学科交叉优势及国际合作,发展和应用以光子学、微机电系统、纳米材料等技术为基础的神经物理学新方法。

通过交叉学科研究及国际交流,神经物理学实验室也将致力于培养掌握前沿科学研究方法与尖端技术、视野开阔、勇于创新的多学科人才。

代表论文

1. Volman, V., Gerkin, R., Lau, P-M., Ben Jacob, E., Bi, G-Q. Calcium and synaptic dynamics underlying reverberatory activity in neuronal networks. Phys Biol 4:91-103 (2007).

2. Lau, P.-M. & Bi, G.-Q. Synaptic mechanisms of persistent reverberatory activity in neuronal network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02: 10333-10338 (2005).

3. Bi, G.-Q. & Rubin, J. Timing in synaptic plasticity: from detection to integration. Trends Neurosci 28: 222-228 (2005).

4. Wang, H. X., Gerkin, R. C., Nauen, D. W. & Bi, G.-Q. Coactivation and timing-dependent integration of synaptic potentiation and depression. Nat Neurosci 8: 187-193 (2005).

5. Bi, G.-Q. & Poo, M.-M. Synaptic modifications by correlated activity: Hebb's postulate revisited. Ann Rev Neurosci 24: 139-166 (2001).

6. Bi, G.-Q. & Poo, M.-m. Distributed synaptic modification in neural networks induced by patterned stimulation. Nature 401: 792-796 (1999).

7. Bi, G.-Q. & Poo, M.-m. Synaptic modifications in cultured hippocampal neurons: Dependence on spike timing, synaptic strength, and postsynaptic cell type. J Neurosci 18: 10464-10472 (1998)。


参考来源

  1. 加州州立大学,360网, 2013-06-22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60网, 201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