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残废军人教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残废军人教堂又称恩瓦立德新教堂,建造在巴黎市中心,是为了表彰“为君主流血牺牲的人”。建筑师阿·蒙萨特摒弃了仿罗马耶稣会教堂和仿哥特式教堂的陈习,而采用了正方形的希腊十字式平面,四角是四个圆形的祈祷室。

基本简介

残废军人新教堂(恩瓦立德新教堂) (Dome des Invalides,1680~1706年)是第一个完全的古典主义教堂建筑,也是17世纪最完整的古典主义纪念物。

教堂是给残废军人收容院造的,目的是纪念“为君主流血牺牲”的人。因此,于·阿·孟莎作了一个大胆的设计,不顾教堂的使用问题,使它背对着收容院,以圣坛和旧有的巴西利卡式教堂相接,使新教堂的整个形体完全摆脱旧收容院建筑群,向南呈现在宽阔的广场和林荫道之前。他采用了正方形的希腊十字式平面和集中式体形,鼓座高举,穹顶饱满,全高达105m,成为一个地区的构图中心。

建筑顶部用有力的鼓座高高举起饱满有力的穹顶,构成了集中式的纪念碑。穹顶高达105米,是教堂垂直构图中心。穹顶由三层壳体构成,顶上还加了一个文艺复兴时期惯用的采光亭。穹顶面上12根肋之间铝制贴金的战利品浮雕,在绿色底上衬托出,辉煌夺目。也点出建筑主题:不止是一座宗教建筑,更是为了炫耀路易十四的辉煌伟业。

恩瓦力德内部明亮,装饰很少,不外加饰面。柱式组合表现出严谨的逻辑性,脉络分明,庄严而高雅,没有宗教的神秘感和献身精神。

建筑结构

穹顶分3层,外层用木屋架支搭,覆着铅皮。中间一层用砖砌,最里面一层是石头砌的,直径27.7m,当时在巴黎是最大的穹顶。穹顶分里外层,为的是使内部空间和外部形体都有良好的比例。这种做法在波斯的清真寺和东欧的正教教堂里早已使用,在西欧则于这时才有。

内层穹顶的正中有一个直径大约16m的圆洞,从圆洞可以望到第二层穹顶上画着的耶稣基督。教堂内部明亮,装饰很有节制,全是土黄色的石头构件,没有外加的色彩,单纯素约的柱式组合表现出严谨的逻辑性,脉络分明,宗教的神秘和献身感情没有容身之地。这是古典主义的“素描”式形体美的实践。

教堂外貌简洁,几何性明确,庄严而和谐。中央两层门廊的垂直构图使穹顶、鼓座同方形的主体联系起来。门廊中央开间用双柱,虽然不合古典主义的法度,但它们因此而与鼓座呼应,鼓座的倚柱又和穹顶的肋呼应,造成向上的动势,集中到采光亭尖尖的顶端。外形的处理有巴洛克手法,例如鼓座的断折檐部和倚柱,采光亭的方位扭转90。,以角柱居中朝前。

穹顶表面,12根肋之间,有铅做的“战利品”做装饰,全部贴金,十分华丽。这是巴洛克的“绘画”式色彩美的实践。通常古典主义在建筑外观上占优势,而巴洛克在内部占优势,而这座教堂却相反。

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风格最早出现在罗马耶稣会教堂建筑,是教会做的建筑改革,而后被法国宫廷发展到极致。其主要成就反映在教堂和宫殿的建筑和装饰上,具有气势雄伟、生机勃勃、强烈奔放的特征。色彩运用大胆奔放,意境上富于想象力,充满浪漫主义[1]和神秘的色彩。

巴洛克艺术是欧洲大航海时代和启蒙运动[2]时代兴起的艺术,此时新富裕资产阶级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地理大发现为他们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启蒙运动为他们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些都为接下来的时代——工业革命奠定了物质和思想基础。日渐壮大的他们对旧贵族感到越来越不满。但此时旧贵族依然牢牢控制着意识形态,包括审美和艺术

参考文献

  1. 浪漫主义从何处兴起?,搜狐,2019-03-04
  2. 什么是启蒙运动?,搜狐,2018-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