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武陵春·宝幄华灯相见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武陵春·宝幄华灯相见夜》
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

《武陵春·宝幄华灯相见夜》宋代诗人欧阳修的诗词

正是欧阳文忠堪为人师的道德文章,才有薪火相传的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才有了曾巩、曾布昆仲,才有了“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是欧阳文忠奠基了宋代文化盛世的基础。

诗词原文

《武陵春·宝幄华灯相见夜》[1]

[宋] 欧阳修

宝幄华灯相见夜,

妆脸小桃红。

斗帐香檀翡翠笼。

携手恨匆匆。

金泥双结同心带,

留与记情浓。

却望行云十二峰。

肠断月斜钟。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籍贯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2]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3]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4]

视频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二)理想照亮现实

秒懂百科欧阳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