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武康路100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武康路100弄,花园住宅,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武康路100弄,徐汇区文物保护点(2017.4.27)。

基本信息

武康路100弄
现名: 花园住宅 原名:
修筑于: 1918年 结构类型: 砖木结构
建筑风格: 欧陆风格花园住宅 建筑师:
被评为:

徐汇区文物保护点(2017.4.27)
2019年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之一[1]

不可移动
文物编号:

310104805190000322 武康路100弄1、2号花园住宅 民国 湖南街道
310104805190000367 武康路100弄3、4号住宅 民国 湖南街道

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武康路100弄
历史: 武康路100弄1号曾为王元化与张可夫妇故居

简介

  武康路100弄的两栋毗连式花园洋房建于1918年,占地2450㎡,总建筑面积2114㎡,是文献记载中武康路上建造时间较早的西式建筑,见证了百年武康路的起点。这是一条幽静宽阔的弄堂,弄堂周围有奶黄色间隔红砖的矮墙。两扇高大坚固的铁门隔断了尘嚣,门两侧是两根花岗岩镶嵌红砖墙的粗大柱子。高大的棕榈、广玉兰、香樟树等在弄内洒下一地浓荫。

  弄内共有4幢三层英式别墅,其中1号与2号联立,3号与4号联立。房屋为假三层砖木结构,整幢建筑平面近似矩形。房屋外立面原为卵石墙面,后涂刷黄色涂料,假三层南间南立面外露木构架。屋面主要为双坡机制平瓦屋面,局部设有老虎窗。住宅底楼南向有连续拱形敞廊,二楼有宽大的带木制栅栏的内阳台,三楼为斜坡屋顶,住宅顶部有小露台。北面入口较小,门前有简单的廊柱,廊柱上部设置阳台。别墅南向有窄长的庭院,绿化茂盛、环境幽雅,与住宅南立面的敞廊和阳台形成开敞的空间感,步入其间,田园风情扑面而来。

  1号位于房屋东端,1号一层入口位于房屋北侧,入口小门厅地面为红缸砖饰面。1号东端和西北侧各设有一个木楼梯,楼梯与门厅通过北侧东西向走道相连;走道南侧主要分布有三间房屋,走道北侧设有亭子间。二至三层室内走道及房间楼面基本为硬木长条地板。东侧楼梯为木结构单跑楼梯,木踏步、木扶手。楼梯间东墙设有3个长窗。[2]

历史

  武康路100弄建于1918年,原是美商德士古石油公司为其高级职员建造的公寓。

  上海解放后,该房产由市委机关安排给华东局高干居住。弄内1号的花园洋房分配给了著名学者王元化。这里留存着王元化和妻子张可的一段美好岁月,虽然时间并不长。上海市委的八个部长都曾在100弄内居住过。后改做民居,成为现实版的“七十二家房客”所在地。

  1948年,王元化和张可在上海慕尔堂举行了基督教仪式婚礼。婚礼结束后,他们在国际饭店度过了难忘的新婚之夜。同年9月,王元化受命负责党的地下刊物《展望》,编辑部设在雁荡路复兴公园对面的中华职教社大楼二楼。1949年3月《展望》被查封后,王元化受命负责编辑秘密刊物《地下文萃》。在白色恐怖下,《地下文萃》的工作人员一批批地牺牲,身怀六甲的张可冒着生命危险帮助王元化,跟着他躲避搜捕。

  1949年5月,上海解放,王元化的儿子也诞生了,取名承义。1951年,王元化调至华东局宣传部文艺处。上任后,王元化带着张可和儿子住进了武康路100弄1号。1952年,王元化参加筹建由群益出版社、海燕书店、大孚图书公司合并组成的新文艺出版社,并调至新文艺出版社任总编辑、副社长,同时任出版局和上海作协党组成员。

  出身于书香世家的张可品位不俗,入住武康路别墅后,客厅的桌子上铺着带花边的桌布,花瓶里四季鲜花不断,春天是玫瑰,夏日是荷花,秋日是桂花,冬天是梅花。衣服鞋帽摆放得整整齐齐的衣橱里放着熏香,打开橱柜就会闻到缕缕清香。王元化也恢复了从前在清华园生活时留下的习惯:在床上用托盘吃早餐。天气好的时候,张可会在阳台上摆出小圆桌,亲手烧一壶浓香的咖啡或泡一壶龙井,碟子里摆着水果和瓜子点心,温婉地微笑着和丈夫相对而坐。通常,王元化看他的契诃夫小说,张可研读莎士比亚剧本。偶尔,两人会交谈几句。王元化容易激动,张可却不会。常常,张可只是望着他那双被钱谷融称之为“像梵高一样的眼睛”温柔地笑笑,彼此的眼睛里盛满了爱。客人来了,张可也会让他们坐在阳台上,边聊天边享用她精心准备的英式下午茶。

  新中国刚成立那几年,许多知识分子出身的年轻共产党员意气风发,满怀激情,王元化就是其中一个典型。在王元化气宇轩昂、侃侃而谈的时候,张可在旁边安静地看着他,洞悉一切般地微笑着,然后竖起修长的拇指,对他摇晃:“对,对,你总是‘我,我,我’,你是最好的,你不得了。”话语间蕴涵着批评,更多的却是爱护和包容。常来王元化寓所的客人中有胡风,天性温和的张可虽然很不习惯胡风飞扬跋扈的做派,但善良的她尊重丈夫的客人,绝不会缺了礼数。

  王元化和张可在美丽宁静的英式别墅里优雅地走到了1955年。那一年,王元化因为胡风案被隔离后,张可带着儿子搬到了高安路100弄的新公房里,与另一户人家合住。从此,他们再也没有回到武康路100弄1号。[3]

  再后来,建筑历经岁月洗礼,被隐居集团修葺一新,原本独立的四栋建筑被通道连接,成了现在这样拥有20间客房的有岁月的痕迹又不乏现代审美的新酒店。

图片

室外

室内

人物

简介

  王元化,1920年生于湖北武昌,卒于2008年。祖籍江陵。笔名有洛蚀文、方典、函雨等,文学理论家、评论家、作家。王元化是一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思想家、文艺理论家,在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当代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学术史研究上开辟新路,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是中国1949年以来学术界的标志性领军人物。他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图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