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武威汉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武威汉简》,中国西汉晚期简册制度研究专著。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及甘肃省博物馆编辑。北京文物出版社1964年9月出版。

本专著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约27万字,附简牍摹本、图版、墓葬平面图及出土遗物插图。

共分3章,第1章叙论,第1节武威磨咀子竹木简的发现。分别介绍了汉代武威在政治经济上的地位;六号汉墓的地理位置、墓葬结构及除随葬的竹、木简外的其他随葬品,根据随葬品及墓葬形制,该墓应属王莽时期。由墓主的自书来看,生前有可能是“礼掾”,也可能是郡文学官。第2节简本《仪礼》在汉代经学上的地位。从今存的《仪礼》17篇来看,出土的《仪礼》简有3种,甲本(木简)存7篇,乙本(木简)仅《服传》1篇,丙本(竹简)仅丧服1篇。以甲本之篇次分别和大戴(德)、小戴(圣)、刘向别录诸本列表分别比较其异同。此外,对今本和简本的篇题分别作了比较后认为,凡属分出之篇没有内题,外题往往简于内题,但在内题则必须完整。丙本竹简《丧服》仅有内题而没有外题,这是由于丙本是单行的《丧服》。关于汉代的章句学,根据出土的《仪礼》简,始知最早的“章句”是指分篇与分章定句。狭义的章句学,乃一个经师学派,对于某一经文各篇的理解和看法而有所异的,但章句本身只是经文的编排与分节,并无涉于解故,故与传、记、注皆不相同。至于一般称之为章句的,则是广义的章句之学,主要指比较繁琐的对于经学文章的说解。武威汉简中有共同的章句记号,经过甲、乙、丙三本的互相校勘,得到了明确的分设章句的段落。并且据此作了服传、丧服章句表。第3节由实物所见汉代简册制度。概略叙述了建国十余年来中国出土的战国简和两汉及其以后的简牍。而武威的汉简是成篇的经书,首尾完整,叶数顺序连接,文字清晰。据此,对汉代的简册制度进行了详细而具体的考定,说明了当时简册的长度、修制、削改、行款、书写、编叶、篇题、尾题和标号等的应用,最重要的是如何编次成册。又将《士相见》一篇,根据原简作了仿制模型,试为复原编制成册(见图版贰肆)。第4节简册的整理及其在学术上的贡献。本节介绍了竹木简的缀合和整理的方法,简本《仪礼》的出土对经学上的贡献,和研究简册制度等有关问题的贡献。此外,在版本学、校勘学、文字学以及礼俗研究等方面,都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第2章出土竹木简的释文。除《仪礼》简外,对出土的杂简及其他也作了释文及考证。

第3章校记。用出土的《仪礼》甲本、乙本及丙本、对今本进行了校勘,由于简本是西汉经师所用的写本,所以最为近古,用简本来进行校勘,就足以纠正今本之讹脱。甘肃武威县磨咀子出土的这批有《仪礼》的竹、木简,是1949年后10年来非常重要的考古收获。这9篇比较完整的《仪礼》,1篇写于竹简,8篇写于木札,共存有(除去缺补字)字数27 298字,较之熹平石经之仅存8千数百字者,多出近2万字。

《武威汉简》一书,对出土的《仪礼》简,进行了全部释文及校勘,并对汉代简册制度进行了研究。作者对出土竹木简经过缀合并逐简进行深入研究后制成表格,使汉代《仪礼》诸家篇次,服传、丧服的章句,今本、简本的异文,都被系统地排比了出来。书中发表的竹木简图版,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量经书的重现,使我们在今天所见到的郑注本、贾疏本以外,看到一个未经打乱师法家法、未经糅合了今文、古文以前的西汉后氏礼本。同时还可以看到,汉代圣人文语的经典,编写以2尺4寸的长简,是汉代最长、最大的书。它上承早期的册书、帛书,下启石经、纸书,是中间的桥梁。我们还可以通过摹本看到墨书的六艺文字,是研究汉世通用今隶的绝好材料。

相关信息

名著是书籍中的精华[1]。它标志着人类认识发展的水平,影响乃至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乃至支配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筛选出价值高、作用大、影响广的一万部名著,把它们汇集一起,根据科学文化知识体系的区别和联系加以分门别类,并逐部作出精要的诠释。可以说,这是对科学文化的一次总结,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科学文化建设工程。这部辞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书[2]

视频

武威汉简 相关视频

中书协副主席陈振濂老师书法,临《武威汉简》节选
武威磨嘴子风景,这里是发掘武威汉简的地方,也有许多好玩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100部科普经典名著,豆瓣,2018-04-26
  2. 工具书及其分类,豆丁网,201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