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歌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民视]快新闻/儿童MIS-C增8例! 2人合并轮状、霉浆菌病毒[2022/07/29 ]:罗一钧说明今天儿童重症个案比较多,共有8例全部都是MIS-C个案(多重系统发炎症候群),5岁以下的有6位;2位分别是8岁和11岁,5位是男生;3位是女生,很多是5月到6月确诊新冠,6月到7月出现MIS-C症状。
  • 罗一钧说明,今天3位还在住院的MIS-C儿童个案中有2位是算首见合并其他病毒或是细菌感染,一位是轮状病毒和一位是霉浆菌病毒。

歌妓(geisha)是中国古代对以歌舞为职业的女性的称呼,古代还有歌伎、歌女、歌姬、讴者等称呼。

  • 像中国古代其他类型的艺人一样,歌妓的社会地位低下。
  • 歌妓多在教坊 、勾栏 中表演歌舞。
  • 有些歌妓是王公、显贵家中的家妓,除了用作宴客、娱乐外,贵族们还以她们作为身份、财富的象征。
  • 还有些歌妓为宫廷中的歌妓。
  • 古代称以歌舞为业的女性为歌妓,也有歌伎、歌姬等称呼。
  • 古汉语中“妓”字既可代表女性艺术表演者,也可代表女性性工作者,在古代汉语中歌妓的“妓”字是指女性的艺术表演者,而非女性性工作者。
  • 后来“妓”字在汉语中变成“女性性工作者”的同义词,因为歌妓是指古代以歌舞为业的女子,并非妓女,为免引起误会,就多用“歌伎”或“歌姬”。
  • 歌女是中国近代对以唱歌为职业的女性的称呼,古代则有歌妓、讴者、歌姬等称呼。
  • 像中国古代其他类型的艺人或艺妓一样,歌妓的社会地位低下,她们多在教坊或妓院表演,近代再加上夜总会、舞厅等,有些(但不一定都)会提供性服务。
  • 以歌唱维生的女子; 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乡寻〉诗:“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也作“歌姬”、“歌伎”。
  • 以歌唱为业的妓女; 唐·杜甫《宴戎州杨使君东楼》诗:“座从歌妓密,乐任主人为。”
  • 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畿辅‧建酒楼》:“既而又增作五楼……而五楼专以处侑酒歌妓者,盖仿宋世故事。”
  •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秦淮河上原有一种歌妓,是以歌为业的。”

日本的[艺妓]是更专业的歌妓

  • 艺妓、切腹、相扑”至今仍是日本传统的象征为世人所皆知。
  • 最想令人一亏究竟的神秘日本文化,是穿著华美的和服、跳跃在指尖的三味弦琴、摇曳生姿的舞蹈身段,用眼神就能颠倒众生的女子──艺妓。
  • 艺妓的神秘主要在于她们脸上厚厚的白色脂粉,和她们身上知识与艺术的混合气息,她们在客人面前保持著委婉而坚决的矜持,顾盼之间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曾被称为日本文化与艺术的缩影。
  • 最令人称奇的是艺妓的谈话艺术,天南地北、古今中外,几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她们懂得如何迎合男人的自尊心,善于察言观色,了解男人的情绪。
  • 日本艺妓非性工作者,其工作内容除为客人服侍餐饮外,主要以舞蹈、演唱、演奏等方式活跃席间气氛,也会接待女性客人,白脸妆、日本发的头套、身穿振袖和服为造访京都的观光客所憧憬,近年来几乎多为公司招待客户或是观光为目的等。
  • 在传统日本,把没有经过艺术培训而在酒席倒酒的女性称为──酌妇,社会地位低微。
  • 卖艺且卖身的女子称为──女郎、游女,级别最高的称──太夫、花魁。
  • 年轻貌美,且于茶道、和歌、舞、香道等诸艺皆有不俗的造诣,服务对象只限于达官贵人,达官贵人亦以客礼待之,所以社会地位相对较高。
  • 艺妓的真正身份是艺人,主要工作是待客作艺,在东京等关东地区称为──芸者(げいしゃ,Geisha);见习阶段称半玉、雏妓。
  • 在京都、大阪等关西地区则称为──芸妓、芸子(げいこ,Geiko);见习阶段称舞妓、舞子(まいこ,Maiko)。
  • 日本的艺妓文化雏形从17世纪开始,当时著名神社附近聚集很多的商店,在这些店工作的女服务生称为茶汲女或茶点女,有些茶汲女会用歌曲、舞蹈的商业手法来吸引客人,不断推陈出新下从由普通茶水屋演变成专业培训中心的“置屋”。
  • 当时是由于妓馆人手不够,从民间招收男子男扮女装,所以刚开始艺妓多为男性,后来逐渐到清一色的女艺妓。
  • 无论是艺妓、舞妓,两者最引人注意的,就是讲究的化妆与服饰了,尤其是白色厚重的妆容,用的是一种专门画白妆的白色颜料,但这种颜料并不是很好清洗,而且比较伤皮肤,所以卸妆时必须十分彻底。
  • 初级舞妓一般只涂抹下嘴唇,艺妓则是全化,随著级别越高嘴唇所占面积也会越来越大。
  • 至于白妆所代表的意义有几种说法,东方对女性的审美观喜欢白皙的皮肤,再加上白色底妆,能让红色嘴唇更加艳丽,因此选择以白妆示人,艺妓涂了白妆之后,比较看不出脸上的喜怒哀乐,也宛如带了一层面具,十分耐人寻味。古代认为白粉、红色胭脂都是高价品,因此也是富贵的象征。
  • 白妆除了脸部之外,还一路延伸到颈子,尤其后颈更饶富特色。沿著耳朵下方先画上两道向中间略微倾斜的直线,中间则有“二本足”、“三本足”的画法,正面看上去宛如两只脚或三只脚。一般来说,二本足比较常见,三本足用于叫特别隆重的日子,比方说艺妓学校开学时,后颈便会画上三本足。
  • 4舞妓多穿“振袖”长度大约到脚部,腰带也是长腰带,花样华丽;艺妓以“留袖”为主,长度大约到臀部,腰带为短结,花色简单朴素,级别越高越素雅。
  • 艺妓的表演大致可分为“立方”和“地方”两种。
  • “立方”是指舞蹈为主的表演者;“地方”是演唱“长呗”、“清元”等歌曲、演奏太鼓、三味线等的表演者。
  • 因为地方类的表演难度较高,需要长时间训练后才能胜任,因此多由资深的艺妓担任。
    • 顾客给予艺妓的演出费用称为“线香代”或“玉代”;京都一带特称“花代”。
  • 中村喜春就是这样一位千娇百媚、让人痴狂的艺妓,也是特有日本传统文化的绝美使者。
  • 中村喜春1913年出生在东京银座,父亲是医生,家教一向十分严格。
  • 中村喜春在东京生活时,经常流连于歌剧院和舞馆等地,被那些浓妆艳抹的表演者所深深吸引,并由此对艺妓产生了浓厚兴趣。
  • 15岁那年,她不理父母反对毅然投身艺妓行列,在餐厅、舞厅等娱乐场所唱歌跳舞,与台下客人打成一片,从此声名鹊起。
  • 欣赏中村喜春表演的客人大都非富则贵,除了本地的明星和巨富外,当年曾出访日本的著名影星卓别林、棒球巨人巴布 • 鲁思和法国画家吉恩•科克托等也是她的捧场客。
  • 1940年,27岁的中村喜春嫁给了一名日本外交官,可惜丈夫在缅甸工作时认识了一名当地女子,还不惜冒著重婚罪的罪名打算把那名女子娶回家。
    • 性格刚烈的她无法容忍丈夫的不忠,两人最终以分手收场。
    • 婚变后的中村喜春并没有自暴自弃,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当艺妓,并以出色的三弦琴技,为当时了无生气的日本舞坛注入了新的姿采。
  • 1956年,中村喜春带著儿子移居美国,甚至还担任过歌剧《蝴蝶夫人》的顾问。
    • 对老一辈美国人来说,中村喜春可谓日本光辉时代的象征,甚至是神秘日本艺术的化身。
    • 凭著独特的气质,中村喜春逐渐为人熟悉,各大传媒相继邀请她接受访问。
  • 1983年,已经70岁的她推出自传《东京艺妓回忆录》,讲述她是战前唯一能讲英语的艺妓的传奇故事。
    • 中村喜春2004年在纽约与世长辞,享年90岁,告别了璀璨艳丽的一生。
    • 中村喜春的离去,可以说象征著日本艺妓文化一个时代的终结。 [1]

古代歌妓居然包养才子

  • 西晋美男子潘安每次外出时,总吸引女性包围他的车子并投掷水果,因此衍生出成语“掷果盈车”,而古代除了他之外,还有一名宋朝文人也受女性喜爱,而且仰慕者多为青楼女子,并非他外貌出众,而是他经常替青楼歌妓写词,作品里道尽她们的辛酸生活。
  • 根据《动历史》报导,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原名是柳三变,之后才改名永,在家中排行第七,当时的人又称他为“柳七”,他出身于仕宦之家,父亲柳宜及五位叔父都曾在南唐或宋朝做官,有文学艺术的才能,少年时与兄长柳三复及柳三接并称“柳氏三绝”。
  • 不过柳永个性烂漫,而且还有音乐天份,精通音律,年轻时并没有考科举当官的打算,而是仗著家里有钱,沉迷于青楼喝花酒,还经常帮歌妓酒女作词,而且当时歌妓若得到柳永帮忙作词,身价便能涨10倍,因此还有人为此赠予财物,以求填词。
  • 直到30岁左右,柳永才决定考科举,岂料他竟落榜,因此写下《鹤冲天》“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除了发牢骚外,还表达心中的不满,及对仕宦和士大夫的轻视,自视没有功名的卿相,宁愿不要浮名。
  • 岂料宋仁宗得知后勃然大怒,之后柳永再次应试,而且顺利考中进士,但宋仁宗审阅名单时,却特意将他的名字划掉,并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指“柳永既然不在乎功名,想去青楼浅斟低唱,那我就成全你吧!”,柳永仕途从此不得志。
  • 柳永便靠填词维生,署名更写“奉旨填词柳三变”,表达他的反抗态度,并自称“白衣卿相”,但由于他没有正当收入,因此生活过得穷困潦倒,由于柳永当时帮青楼女子填词,写出她们的辛酸故事,在宋朝愿意关心女性生活的文人非常少见,因此受到歌妓崇拜,得知柳永的生活有困难,她们还会主动拿钱帮助。
  • 当时青楼界还传唱,“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 可见柳永深受青楼女子爱戴,尽管柳永非常有才华,甚至经常被拿来与苏轼做比较,但在宋史里却未有他的传记,因为在宋朝的传统思维里,柳永离经叛道的态度难以被接受,他填的词甚至被认为淫秽鄙俗,因此受士大夫排斥。
  • 柳永50岁左右时,宋仁宗才不再记仇,给他一个屯田员外郎的小官职,当时柳永还特意拜见宰相晏殊,却反遭鄙视,让他无奈只能悻悻而归,因此在官场上并没有成就,直到他去世,无亲人祭奠,青楼女子便帮他安葬,每年清明时还会相约扫墓,又称作“吊柳会”,并相沿成习,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宋室南渡。 [2]

46e439ebd6684840891d899c7b3466d4_th.jpg https://www.xuehua.us/a/5eba9b7686ec4d3d4b24f858?lang=zh-tw

参考来源

  1. 陈忆慈. 花街最美的风景!她是日本第一传奇艺妓,从她的一生看见那些不能说的“行规”与血泪…. 新新闻. 2017-11-13 [2022-07-29] (中文). 
  2. 郑玉如. 宋朝最受女人喜欢的才子 长得并不帅 却能被歌妓包养. 中时新闻网. 2022-07-01 [2022-07-29]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