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欧阳修的补白之美(武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欧阳修的补白之美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欧阳修的补白之美》中国当代作家武瑛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欧阳修的补白之美

人生就像一叶在江河中漂流的扁舟,没有谁会一帆风顺。只是有的人在人生低谷,会把暗礁、险滩与波浪,用一种逍遥的方式对待,并做出一番伟业,成为点缀人生的补白。

欧阳修就是这样的人。

这大约与他的人生境遇有关。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亲带着他投奔叔父欧阳晔,欧阳晔在湖北随州做推官,但他的生活也不宽裕,贫穷的生活养成了欧阳修乐观豁达的性格。

欧阳修的母亲是个重视教育的大家闺秀,她每天用荻杆作笔,沙滩作纸,教欧阳修写字学习,成就了画荻教子的典故。

欧阳修是一个聪明勤奋酷爱读书的孩子,往往书还没抄完,就已能背诵。少年时偶得一本《昌黎先生文集》爱不失手。还在少年时,就写文章老道似成人。欧阳晔每看欧阳修写的文章,就高兴不已,似乎看到了振兴家族的希望,就预言:他日必闻名于天下。

欧阳修尽管学业优秀,但前两次的科举考试失利落榜,第三次考试“连中二元”,这让年轻的欧阳修志得意满,深信自己在最重要的殿试中,能中状元。就私下做了一件状元袍子,但主考官晏殊等人,为了挫伤他的锋芒,促其日后进步,只唱他为十四名,尽管如此,欧阳修仍成为名噪一时的青年才俊,被授任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冲任洛阳留推官,成为朝野上下看好的官场启明星。

他的第一任领导是钱惟演,对欧阳修厚爱有加,不但不让他干零碎的公务,还支持他游山玩水,喝酒吟诗,放浪逍遥。有一次大雪封山,欧阳修困在山中,钱惟演派厨子进山做饭,还让歌妓陪着赏雪吟诗。欧阳修在神仙一般的逍遥中,琢磨创作。

这种逍遥日子,随着钱惟演的离去而结束,日后他写诗: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对那段逍遥日子怀念不已。

欧阳修的乐观与逍遥不但在人生的顺境中,更在人生的低谷时,他给自己定的人生座右铭是: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奉行“顺时取誉”和“卓然自立”的人生信条。

三十岁那年,年轻气盛的他替挚友范仲淹鸣不平,写了一篇《与高司谏书》的文章,“发于极愤而切责之”,惹恼了权贵,被贬为夷陵县令。

夷陵是个“县楼朝见虎,官舍夜闻呺”的偏僻小县。起初他心灰意冷,但他母亲宽慰他:在朝廷做一个有担当与正义的官吏,遭贬流放是很正常的事情。很快,他调整心态,又乐观逍遥起来。他把自己的住所提名为“至喜堂”,意为“既至而后喜也”。在办完公务后,又游山玩水,喝酒会友,写下了大量游记,如:《夷陵九咏》、《峡州至喜亭记》、《黄杨树子赋》等作品。留下“西陵山水天下佳”、“惟有山川为胜绝、寄人堪作画图夸”等佳句,其中《戏答元珍》脍炙人口:

西峡江口摘红梅,

争劝行人把一杯,

须信春风无远近,

维舟处处有花开。

又写了大量政论文章,如《本论》、《春秋论》、《原弊》等。许多人慕名造访,“诗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羞)。”欧阳修和诗朋好友在教学相长中,提出文章要有社会性和思想性,“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以及文章与个人品质相关联等理论,开启了文学事业的高峰。清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这样评价欧阳修:庐陵事业起夷陵,眼界原从阅历增.

公元1043年4月,在宰相兼枢密使晏殊举荐下,欧阳修调任京城知谏院谏官,任右正言、知制诰,他心情无比愉悦,想大刀阔斧地干事业。参与范仲淹等人的政治革新,却遭到守旧派的阻挠,编造出“甥女案”,使他名声受损,被贬至滁州。

在京城只呆了短短两年多。

仕途的崎岖并没有使他丧失锐气,而用逍遥的态度,过着神仙一样的生活。

滁州群山环抱,偏僻闭塞,是个“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的小城。他一边用山肴野蔬,鱼藕鸡豚,奉养老母,一边又游山玩水,“为学之外,有山水琴酒之适”,每有闲暇,就“信马寻春踏雪泥,醉中山水弄清辉。野僧不用相迎送,乘兴闲来兴尽归。”逍遥、散淡、惬意。“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盅。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旷达、豪放、自信、洒脱。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他像一只飞出精美牢笼的鸟儿,在滁州的山水间,“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写出千古绝唱《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滁州因《醉翁亭记》而名闻天下。

在逍遥中,他忘记了朝廷的勾心斗角,忘记了遭遇不平的愤懑。

不知不觉间过了十二年!

再次进京时,他被擢升为参知政事,进封开国公,成了朝廷的重臣。但是他已经习惯了喝酒吟诗逍遥自在的生活,不愿在朝廷为官,再三请求朝廷外调,但朝廷一直不应允,直到公元1071年。

离开了官场,就像离开了污浊的空气一样,让他自由地呼吸,自由地言论,自由地喝酒,自由地弹琴,自由地下棋,自由地爱自己所爱。

这在别人眼里却是无聊与无用。但他觉得再没有比读书更让人惬意的事情,再没有让他喝着酒吟着诗更让人快慰的事情了,再没有比他到处游荡然后写文章抒怀更让人酣畅淋漓的事情了。

他为自己取雅号六一居士,一书一棋一酒一琴一金石一老翁,在他的草堂里,他沉醉在书棋酒琴里,惬意逍遥地生活。

在逍遥中,将数十年来收集的金石碑刻加以整理,编成《集古录》。又将记录朝廷轶闻趣事的随笔整理成书,名为《归田录》,又写下了一部新作《六一诗话》,记录了诗坛的轶闻掌故。

他整天乐呵呵地,不像包拯,非要虎着一张脸,严肃得让人寒碜;不像范仲淹,一生都在“先天下之忧而忧”中渡过;不像王安石,总在政治是非中煎熬。他的踪迹所旅之处,便是笔墨所写之文。那些寻幽探古之处,皆因他的诗篇而闻名后世,人生的补白之美,是他所始料不及的。 [1]

作者简介

武瑛,女,七零后,甘肃静宁县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