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次棕矮星

次棕矮星(英语:sub-brown dwarf)是一种与恒星棕矮星[1]形成方式相同(即透过星云塌缩而成),但拥有行星等级质量的天体。它们的质量甚至比棕矮星的质量下限(木星质量的13倍)还要低,因此它们并非棕矮星,故名“次棕矮星”。不同于棕矮星的性质,它们的质量不足以进行氘的融合。

目录

失败的棕矮星

次棕矮星是以恒星形成的方式[2],经由气体云的坍缩形成,而不是经由拱星盘的核心坍缩或吸积,因此并非行星。但是,次棕矮星和行星之间的差异至今仍不清楚。因此,天文学家们便分为两个阵营,分别支持和反对以一颗行星的形成方式和过程,作为划分天体的分类方法。

自由浮动的次棕矮星在外观上与一个被抛出行星系统的气体星际行星并无差异,因此很难被区分出来。同样,次棕矮星很容易被另一个恒星捕获,使之环绕该恒星公转。这便会令到被捕获的次棕矮星看似一个气体巨行星,同样很难被区分出来。为此,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太阳系外行星工作组(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Extra-Solar Planets Working Group)为次棕矮星作出定义,即“一个在年轻星团中自由浮动,但质量少于棕矮星质量下限的天体。”

质量下限

一个能够透过气体云坍缩形成的次棕矮星的质量必须大于一木星质量。这是因为气体云透过重力收缩是需要以散热的方式释放能量,而这亦会被气体的不透明度所限制,故质量必须大于一木星质量才能有足够的重力进行坍缩。一个质量为三木星质量的天体现在被怀疑是一个次棕矮星。

矮次棕矮星

矮次棕矮星,是指比次棕矮星还小的行星质量等级的天体。这些矮次棕矮星的质量甚至低于木星质量,因此无法进行核聚变反应,故未能成为主序星,并在原恒星阶段结束后即开始冷却。

星际天体

一个备用的定义包含相同的质量范围(低于棕矮星,但是在行星的质量范围),但是不受任何恒星的引力影响。这些通常属于自由漂浮行星,这种用法是国际天文联合会对太阳系外行星的一种临时定义。

视频

次棕矮星 相关视频

如果一个棕矮星穿过太阳系,会发生什么?网友:站
银河系发现1000亿个棕矮星,时常发射诡异光线,或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