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橘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橘颂

橘颂,是一首咏物抒情诗。前半部分缘情咏物,以描写为主;后半部分缘物抒情,以抒情为主。两部分各有侧重,而又互相勾连,融为一体。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塑造了橘树的美好形象,从各个侧面描绘歌颂,橘树的形象诗人用以激励自己坚守节操榜样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橘颂 [1]

作品出处 九章

橘颂1.jpg

文学体裁 楚辞

作者 屈原 [2]

意义 中国第一首咏物诗

橘颂2.jpg

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 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简介

橘颂3.jpg

"橘"与诗人屈原的形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体现了诗人屈原忠于楚国,至死不渝的精神,体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形象等。作者借橘树赞美坚贞不移的品格。作者认为橘树是天地间最美好的树,因为它不仅外形漂亮,"精色内白""文章烂兮",而且它有着非常珍贵的内涵,比如它天生不可移植。

只肯生长在南国,这是一种一心一意的坚贞和忠诚,再如它"深固难徙,廓其无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这使得它能坚定自己的操守,保持公正无私的品格。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愿意以橘树为师,与之生死相交的愿望,这也是作者志向的表达。

=原诗

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①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②

橘颂4.png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③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④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⑤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⑥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⑦。(鄂教版语文八上写的是"类可任兮")

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⑧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⑨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⑩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⑪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⑫

橘颂5.jpg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⑬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⑭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⑯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⑰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⑱

翻译

你天地孕育的橘树哟,生来就适应这方水土。 禀受了再不迁徙的使命,便永远生在南楚。

你扎根深固难以迁移,立志是多么地专一。 叶儿碧绿花儿素洁,意态又何其缤纷可喜。

橘颂6.jpg

层层树叶间虽长有刺,果实却结得如此圆美。 青的黄的错杂相映,色彩哟简直灿若霞辉。

你外色精纯内瓤洁白,正如堪托大任的君子。 气韵芬芳仪度潇洒,显示着何其脱俗的美质。

赞叹你南国的橘树哟,幼年立志就与众迥异。 你独立于世不肯迁移,这志节岂不令人欣喜。

你扎根深固难以移徙,开阔的胸怀无所欲求。 你疏远浊世超然自立,横耸而出决不俯从俗流。

你坚守着清心谨慎自重,何曾有什么罪愆过失。 你那无私的品行哟,恰可与天地相比相合。

我愿在众卉俱谢的岁寒,与你长作坚贞的友人。 你秉性善良从不放纵,坚挺的枝干纹理清纯。

即使你现在年岁还轻,却已可做我钦敬的师长。 你的品行堪比伯夷,将永远是我立身的榜样。

注释

橘颂7.jpg

①后皇:天地的代称、美称。后,后土;皇,皇天。后 皇,皇天后土的省称。嘉:美好。徕:同"来",生来,行来。服:习惯,犹今所说"服水土"或"水土不服"的服。橘,俗作"桔"。

②受命:禀受天地自然的生命。不迁:不能迁移、移植。言橘受天命,生于南国,不可移徙。种于北地,则化而为枳也。

③深固难徙:根深蒂固,难于移植。壹志:专一。橘为楚地特产。只宜生长南国,移植北地就变质化而为枳,故云。

④素荣:白花。橘树于初夏时开白色的小花,五瓣。纷:纷然盛貌。可喜:可爱。

⑤曾枝:层层叠叠的枝条;曾,同"层"。剡棘:尖利的丛刺。剡(yan眼):锐利。圜:同"圆"。抟(tuan团):圆圆的样子。

⑥青黄杂糅:皮色由青变黄,未熟的青色和已熟的黄色间杂在一起。文章:花纹色彩。烂:鲜明灿烂。

⑦精色:表皮所呈现的鲜明的颜色。内白:内瓤色白而鲜美。类:似、像。任道:守道(的君子、贤者)。闻一多说:"任犹抱也","此言橘之为物,煌其外,洁白其里,如抱道者然也"。

⑧纷缊:茂密,盛貌。宜修:美好;如人宜修饰,形容尽好。姱:美好。

橘颂8.jpg

⑨嗟:感叹词。尔:你,指橘。幼志:幼年志向

⑩独立:超群特立。不迁:不可移易、变动。

⑪廓:胸怀宽广、旷远、豁达。无求:无求于利禄。

⑫苏世:苏醒于世;苏,苏醒。横:横绝,形容特立独行而不随波逐流的精神,与"流"对文。不流:不随波逐流,因时俗的好恶而变更自己的意志。

⑬闭心:凡事藏在心里,不泄漏出来。自慎:谨慎自守。

⑭秉德:坚守美德。参天地:参合天地,即指无私的美德与大公无私的天地精神相一致。参,参合,参配,配合。语云:"天无私覆,地无私载。"

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橘树四季常青,永不凋谢;我愿在岁暮百花和百草一并凋谢的时候,永远与橘树为友。

橘颂9.png

⑯淑离:淑,善也,指内美;离,古通"丽",指外美。不淫:不惑乱。梗:正直、坚强,指枝干。理:有纹理,指橘树的纤维。先大父说:"梗谓不淫,有文理谓淑丽。"(《屈赋微》)

⑰年岁虽少:橘树年龄,一般比不上松柏,活的年岁相对较少。可师长兮:堪为师长。

⑱伯夷:殷末义士,孤竹君之子,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下。这里以义士比橘之清高、坚强、有气节。置:读作"植",树立(双关)。像:榜样,楷模。

简析

《橘颂》是一首咏物抒情诗。前半部分缘情咏物,以描写为主;后半部分缘物抒情,以抒情为主。两部分各有侧重,而又互相勾连,融为一体。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塑造了橘树的美好形象,从各个侧面描绘和歌颂,橘树的形象是诗人用以激励自己坚守节操的榜样。

题解: 赞颂橘树之美。"颂"是一种诗体,取义于《诗经》"风、雅、颂"之"颂"。前人多以为此诗作于屈原青少年时代,也有人以为作于放逐江南时期。清姚鼐"疑此篇尚在怀王朝初被谗时所作",似更符合诗中"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等句透露的诗人境遇。

橘颂0.jpg

南国多橘,楚地更可以称之为橘树的故乡了。《汉书》盛称"江陵千树橘",可见早在汉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产橘而闻名遐迩。不过橘树的习性也奇:只有生长于南土,才能结出甘美的果实,倘要将它迁徙北地,就只能得到又苦又涩的枳实了。

《晏子春秋》所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这不是一大缺憾吗?但在深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相通。所以在他遭谗被疏、赋闲郢都期间,即以南国的橘树作为砥砺志节的榜样,深情地写下了这首咏物名作--《橘颂》。

《橘颂》可分两节,第一节重在描述橘树俊逸动人的外美。开笔"后皇嘉树,橘徕服兮"等三句就不同凡响:一树坚挺的绿橘,突然升立在广袤的天地之间,它深深扎根于"南国"之土,任凭什么力量也无法使之迁徙。

那凌空而立的意气,"受命不迁"的坚毅神采,顿令读者升起无限敬意!橘树是可敬的,同时又俊美可亲。诗人接着以精工的笔致,勾勒它充满生机的纷披"绿叶",晕染它雪花般蓬勃开放的"素荣";它的层层枝叶间虽也长有"剡棘",但那只是为了防范外来的侵害;它所贡献给世人的。

却有"精色内白",光采照人的无数"圆果"!屈原笔下的南国之橘,正是如此"纷缊宜修"、如此堪托大任!本节虽以描绘为主,但从字里行间,人们却可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嘉树"的一派自豪、赞美之情。

橘颂00.jpg

橘树之美好,不仅在于外在形态,更在于它的内在精神。本诗第二节,即从对橘树的外美描绘,转入对它内在精神的热情讴歌。屈原在《离骚》中,曾以"羌无实而容长"(外表好看,却无美好的内质),表达对"兰"、"椒"(喻指执掌朝政的谗佞之臣)等辈"委其美而从俗"的鄙弃。

橘树却不是如此。它年岁虽少,即已抱定了"独立不迁"的坚定志向;它长成以后,更是"横而不流"、"淑离不淫",表现出梗然坚挺的高风亮节;纵然面临百花"并谢"的岁暮,它也依然郁郁葱葱,决不肯向凛寒屈服。诗中的"愿岁并谢,与长友兮"一句,乃是沟通"物我"的神来之笔:

它在颂橘中突然揽入诗人自己,并愿与橘树长相为友,面对严峻的岁月,这便顿使傲霜斗雪的橘树形象,与遭谗被废、不改操守的屈原自己叠印在了一起。而后思接千载,以"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收结,全诗境界就一下得到了升华--在两位古今志士的遥相辉映中,前文所赞美的橘树精神,便全都流转、汇聚,成了身处逆境、不改操守的伟大志士精神之象征,而高高映印在历史天幕上了!

从现在所能见到的诗作看。《橘颂》堪称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物诗。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由此造出了清人林云铭所赞扬的"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但见(屈)原与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镜花水月之妙"(《楚辞灯》)的奇特境界。

从此以后,南国之橘便蕴含了志士仁人"独立不迁"、热爱祖国的丰富文化内涵,而永远为人们所歌咏和效法了。这一独特的贡献,无疑仅属于屈原,所以宋刘辰翁又称屈原为千古"咏物之祖"。

橘颂-.jpg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诗人通过赞颂橘树灿烂夺目的外表、坚定不移的美质和纯洁无私的高尚品德,表达了诗人扎根故土、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感和特立独行、怀德自守的人生理想。

二、文章脉络

全诗可分为两节。

第一节(开头至"姱而不丑兮"),重在描绘橘树俊逸动人的外在美。

本节虽然以描绘为主,但从字里行间,却透出诗人对"嘉树"的赞美之情。

T01e24e33b8e6f7355b.jpg

根----深(坚定不移)

叶----绿(生机勃勃)

花----素(蓬勃开放)

枝----曾(叶繁叶茂)

棘----剡(防范侵害)

果----形抟、色精、内白(无私奉献)

第二节("嗟尔幼志"至文末),诗人热情讴歌橘内在的精神品质。

独立不迁、廓其无求、横而不流、闭心自慎、淑离不淫、梗有其理

橘颂10.jpg

三、写作方法

(1)据有关资料显示,《橘颂》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咏物诗。在《九章》中,《橘颂》的内容与风格都比较特殊,毫无失意的悲愤情绪,情调十分开朗乐观。作者托物言志,巧妙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

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橘的崇高精神全部流转、汇聚,成了身处逆境、不改操守的伟大志士精神之象征,也和遭馋被废、不改操守的作者叠印在一起。这样既沟通了物我,又融会古今,由此营造出了清人林云铭所赞扬的"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但见(屈)原与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镜花水月之妙"的奇特境界。这种借咏物来寄志的写法,开创了我国咏物诗的先河,给后代以积极影响。

(2)就诗歌写作的艺术技巧而言,《橘颂》全用四字句,间以"兮"字做衬。这种句式,简朴而有节奏感,适合于表现青春进取的内容,将诗人对橘树所象征的精神追捧宣泄得淋漓尽致,感情汹涌奔泻,可以称得上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咏物诗"的开山之作。"兮"字放于句尾,说明诗人创造的楚辞体还处于探索和形成阶段。

背景知识

南国多橘,楚地更可以称之为橘树的故乡了。《汉书》盛称"江陵千树橘",可见早在汉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产橘而闻名遐迩。不过橘树的习性也奇:只有生长于南土,才能结出甘美的果实,倘要将它迁徙北地,就只能得到又苦又涩的枳实了。

橘颂`.jpg

《晏子春秋》所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这不是一大缺憾吗?但在深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相通。所以在他遭谗被疏、赋闲郢都期间,即以南国的橘树作为砥砺志节的榜样,深情地写下了这首咏物名作--《橘颂》。

《橘颂》可分两节,第一节重在描述橘树俊逸动人的外美。开笔"后皇嘉树,橘徕服兮"等三句就不同凡响:一树坚挺的绿橘,突然升立在广袤的天地之间,它深深扎根于"南国"之土,任凭什么力量也无法使之迁徙。

那凌空而立的意气,"受命不迁"的坚毅神采,顿令读者升起无限敬意!橘树是可敬的,同时又俊美可亲。诗人接着以精工的笔致,勾勒它充满生机的纷披"绿叶",晕染它雪花般蓬勃开放的"素荣";它的层层枝叶间虽也长有"剡棘",但那只是为了防范外来的侵害;

它所贡献给世人的,却有"精色内白",光彩照人的无数"圆果"!屈原笔下的南国之橘,正是如此"纷缊宜修"、如此堪托大任!本节虽以描绘为主,但从字里行间,人们却可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嘉树"的一派自豪、赞美之情。

橘树之美好,不仅在于外在形态,更在于它的内在精神。本诗第二节,即从对橘树的外美描绘,转入对它内在精神的热情讴歌。屈原在《离骚》中,曾以"羌无实而容长"(外表好看,却无美好的内质),表达过对"兰"、"椒"(喻指执掌朝政的谗佞之臣)等辈"委其美而从俗"的鄙弃。

橘颂``.jpg

橘树却不是如此。它年岁虽少,即已抱定了"独立不迁"的坚定志向;它长成以后,更是"横而不流"、"淑离不淫",表现出梗然坚挺的高风亮节;纵然面临百花"并谢"的岁暮,它也依然郁郁葱葱,决不肯向凛寒屈服。诗中的"愿岁并谢,与长友兮"一句,乃是沟通"物我"的神来之笔:它在颂橘中突然揽入诗人自己。

并愿与橘树长相为友,面对严峻的岁月,这便顿使傲霜斗雪的橘树形象,与遭谗被废、不改操守的屈原自己叠印在了一起。而后思接千载,以"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收结,全诗境界就一下得到了升华--在两位古今志士的遥相辉映中,前文所赞美的橘树精神,便全都流转、汇聚,成了身处逆境、不改操守的伟大志士精神之象征,而高高映印在历史天幕上了!

从现在所能见到的诗作看。《橘颂》堪称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物诗。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由此造出了清人林云铭所赞扬的"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但见(屈)原与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

有镜花水月之妙"(《楚辞灯》)的奇特境界。从此以后,南国之橘便蕴含了志士仁人"独立不迁"、热爱祖国的丰富文化内涵,而永远为人们所歌咏和效法了。这一独特的贡献,无疑仅属于屈原,所以宋刘辰翁又称屈原为千古"咏物之祖"。

參考來源